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新模式分析
时间:2022-06-02 03:39:15
导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新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山丹县主动应对农村土地流转迅速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的新形势,在推进农技推广事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建设现代农技推广的发展道路,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研究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新方法和集成推广区域技术的新模式,探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总结形成了“立足主导产业、突出新型主体、紧扣关键节点、区域整体推进、全程全员服务”的山丹农技服务模式,使山丹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运行机制更加灵活、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协调推进更加融洽、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能力更加增强、服务水平更加提高、服务成效更加显著,为全省农技推广全程社会化服务凝练了经验,打造了样板。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山丹县
一、因地制宜,立足主导产业
紧密结合山丹的生态类型、光热资源和生产条件,布局产业,打造基地。在南部高海拔冷凉区域培育了马铃薯种薯繁育和油菜制种产业基地;在中部温寒区域培育了马铃薯商品薯、原料,油菜,啤酒大麦产业基地;在北部温凉区域培育了中药材、高原夏菜产业基地;在高海拔、气候冷凉、土壤瘠薄的区域,培育形成了燕麦、藜麦产业生产基地。同时,一方面在整合相关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农民土地确权,按产业需要适度规模化推进,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以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依托,引导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高产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因人制宜,突出新型主体
根据支柱产业不同特点和所在不同的区域类型,针对种植、农机、销售等关键环节的特征,不断探索,建立了适宜山丹县的四种土地流转模式,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一是能人带动型。发挥县内能人优势,积极搭建能人创业平台,支持对外合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租赁农民土地发展规模化经营,带动土地流转。二是企业基地型。发挥加工流通龙头企业的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租赁承包农户土地建立核心原料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三是主体经营型。按照“长期流转、股份经营、合作发展”的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组织抱团发展,促进土地整村规模经营。四是亲友托管型。引导全家外出务工和进城经商的农户,将承包地托付给自己的亲朋和邻居代耕代种,以此形成托管式的土地流转。
三、因事制宜,紧扣关键节点
紧紧抓住产前、产中、产后关键时期,紧扣农事操作关键节点,在最佳时期,依托专业合作组织,把推荐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配套的生产资料,落实到农民的田间地块。一是产前紧扣种子供应、新技术落实、示范点建设等关键节点,充分利用实体店和电商,把优良品种、配方专用肥、农药和地膜等统一配送到田,保证农用物资供应到位。二是产中紧扣农机操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节点,在协助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购置农业机械的同时,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指导开展统一机械耕作、水肥管理、保持防控等,提高管理水平。三是产后紧扣农产品购销、储藏等关键节点,为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培训、信息、组织产品推介活动;协调加工、储藏、运销组织,积极探索“企业+基地+网店”或“协会+基地+网店”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统一开展农产品分类包装及调运销售,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因类制宜,区域整体推进
根据不同类区主导产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推广技术的先进程度,以及农民的接受程度,围绕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技术团队,落实技术措施,实行区域整体推进。一是标准化生产、配方施肥和机械深松耕等通用性技术实行整县推进,实现技术全覆盖。二是在马铃薯、油菜等作物种植区域,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采用垄作栽培,增施有机肥,覆盖降解膜,秸秆、悬挂频振式杀虫灯以及粘虫板这“五位一体”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实现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整体推进。三是马铃薯高垄机械栽培、马铃薯机械收获、油菜机械覆膜等技术,加强农机专业化服务,实现整体区域推进。四是农作物药剂浸(拌)种、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实用技术,以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实现了整乡推进。五是农资供应、订单农业等措施,通过加强农业经营主体与种植大户之间的联系,签订购销合同,实行整村推进。
五、因效制宜,全程全员服务
全程体现在把服务贯穿于生产的每个环节、注重阶段性特征和规律的把握、注重单项技术的全过程这三个方面。全员体现在部门全、专业全、类型全三个方面。针对服务探索出了两类服务模式和一个评价机制。一是突出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主体作用,农技推广“1+N+N”结对服务模式,即根据全县农业生产特点和主导产业布局划分区域,每个区域确定1名专业技术服务人员,选择有代表性的“N”个新型经营主体,再结对其所在区域内的“N”个种植大户开展技术服务。由农技中心定点、业务团队建点、技术人员对接,实现了人员有针对性、专业有针对性、服务由针对性。为种植大户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学习样板,提供了高价值的信息,开展了见效快、成本低的优质服务。二是突出专业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专业服务组织+土地所有者+投资者”合作的PPP模式。包括“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农户”“涉农企业+专家+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导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组织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助推农业生产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经营,和促进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供需有效对接,实现农民、合作社和企业的互惠多赢。三是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益评价机制。成立农业经营效益评价裁定小组,实行服务组织申报、农户确认、监管小组核实制度,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选派农技人员,认真检查核实作业面积、作业质量,每完成一项作业任务,需有全程服务合作社、服务对象和评价裁定小组三方签字认可。最后,组织专家测产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服务质量和成效,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措施落到实处。
作者:李星 单位: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上一篇: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
- 下一篇: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研究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