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考3篇

时间:2022-08-30 08:12:24

导语: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考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考3篇

第一篇: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

近年来,新疆的农技推广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农民素质的提高、粮食的增产、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保障,新疆农业和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但仍存一些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农民生产的需要。本文对伊宁县农技推广体系进行研究,在分析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对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总结与创新。主要研究目的有是明确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基本原则及方向,提出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主要内容,指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议、对策。

1伊宁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需要

从2014年7月起,伊宁县各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三权,乡镇技术员由乡政府进行考核。伊宁县农业局及农技推广中心对乡镇农技推广站只做业务工作指导。这样对积极发挥农业局及农技推广中心统一管理全县农技推广工作的作用存在较大障碍。

1.2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县乡两级。由于县级财政和乡镇财政投入不足,伊宁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设施落后、推广方式简单、工作环境艰苦,难以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县乡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缺少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激励政策,制约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效果。

1.3设施条件仍待改善

“十二五”期间,通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项目的实施,各乡镇农技推广站配备简单的办公设施,但截止到2014年底,再未添置新的办公设备。以愉群翁回族乡农技推广站为例,乡农技站办公场所仅为28m2,10余个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共用1台电脑和打印机,没有文档柜、公用照相机、U盘和公用交通工具等办公实施,不仅降低办公效率,同时严重影响着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效果。

1.4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做好农技推广工作的根本所在。农技推广人员知识单一、技能水平低下,是农技推广工作中的关键薄弱环节。伊宁县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4.1农技推广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

伊宁县共有乡镇农技人员编制157个,实际在编的133人中仍有10余人不在岗。乡镇政府抽调、借用现象普遍,造成了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

1.4.2各乡镇农技人员配置不均

根据编办核定的基层农技站人员编制数,最多的是16人(愉群翁回族乡),最少的是5人(萨地克于孜乡和维吾尔玉其温乡)。县城周边乡镇实际在岗人数较多,在一些偏远乡镇农技人员严重缺乏。

1.4.3技术人员技能素质较低

目前,农技推广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41.3%;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占36.1%,占主体地位的是初级职称者。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多数是90年代初分配的农学栽培专业的少数民族中专及技校毕业生,对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新技能、新知识掌握不足。

1.5农民文化程度偏低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中很多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面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现有劳动力,开展农技推广工作难度更大。

1.6推广服务模式单一

伊宁县技术推广仍然存在着手段和方法陈旧的问题,主要还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模式效率不高,农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以及培养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完善伊宁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措施

2.1改革体制

改革体制是解决目前政办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的重中之重,全面总结伊宁县农技推广体系多年来体制改革与机制运行,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改革技术干部“职称评聘”制度,实行国家、省、区级的高级职称干部技术包县、包乡制度,让他们参与基层的技术革新、结构调整、产业规划、重大问题的解决;同时把县级以下技术岗位设置和技术干部“评聘”的权力真正下放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2.2创新机制

一是双向选聘:建立“产业定岗、竞聘上岗、岗定职称”的激励评聘机制,同时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实行“人选岗、岗选人”的“双向选聘”办法,转换用人机制,巩固并加强技术人员待遇和职称分开的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二是建立“361”考评激励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度,针对不同职称的技术人员结合其所在乡镇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于年中、年终进行交叉、公开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定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比例为“361”,即30%优秀、60%合格、10%不合格)。奖励考核优秀者,考核合格者全额兑现绩效工资,不合格者的绩效工资奖励给优秀人员。三是制定“三定三挂钩”责任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结合每位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与技术人员签订“三定三挂钩”(定岗位、定指标、定任务,并与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资分配、评优选先相挂钩)目标管理责任书。“三定三挂钩”考核结果直接与次年技术人员的岗位评聘相结合。

2.3强化工作保障及改善推广条件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切实加大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投入力度,鼓励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使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等得到保障。二是设立农业专项资金。在原有基础上,县财政每年从新增财力中再提取1%,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对科技示范户、优秀技术员等给予适当补贴或奖励。三是争取项目资金。立足伊宁县资源、产业、环境优势,积极做好相关项目的储备、筛选、论证、申报和争取工作,利用上级扶持资金,改善伊宁县农技推广条件,提升农技推广水平。四是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涉农企业及民间资本,坚持“合作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农技推广活动,进一步拓宽农技推广经费来源渠道,缓解政府投资压力,使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急需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上。

2.4拓展推广方式,构建多元体系

建立政府型、企业型、自助型等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点内容。

2.4.1突出重点示范、构建四级示范体系

积极推进并完善、提升县级示范园、乡级示范区、村级示范片、科技示范户四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县级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诞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要产物[6]。通过示范园的试验示范来带动周围的农民,同时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7]。伊宁县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项目为依托,今后进一步完善、提升3个县级示范园的高效种植、高效养殖、特色林果、设施农业、休闲观光等功能区的示范作用,并完成国家3A级休闲观光农业景区申报与创建工作。乡级示范区:继续完善、提升20个1000(666.7m2)乡级示范区。示范内容主要包括:玉米良种繁育、玉米标准化栽培、小麦标准化栽培、冬小麦高产创建、冬小麦复播胡萝卜、冬小麦高产创建复播玉米、树上干杏套作薰衣草、高效设施农业、葡萄标准化、留兰香标准化栽培、高效露地蔬菜种植、有机农产品基地、甜菜高产栽培、薰衣草标准化栽培、休闲农业等。村级示范片:每年建设100个50亩以上的村级示范片。建设内容以粮食高产创建、高效模式、高效作物、特色作物为主。科技示范户: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每名农技推广人员每年服务10户以上,每年发展科技示范户1000户以上,每户面积10(666.7m2)以上。

2.4.2大力提倡涉农企业参与农技推广

采取政府推介、资金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引导涉农企业自主或与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探索农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服务水平和带动能力。一是及时采集技术需求信息,按照农民需要、市场需求、产业要求,依托各类、各级农技服务组织,建立农户与推广机构的直接沟通渠道,以便提供有效服务。二是扩大技术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偏重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服务延伸,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一起抓;由原来的偏重传统农业技术服务向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服务延伸;由原来的偏重为个体提供服务向为农业组织(农企、合作社等)服务延伸。三是丰富技术服务手段,既要用好用活推广现场会、观摩培训、田间学校等传统手段,又要善于创新服务模式。推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服务模式、以农资经销商为主体的农资服务模式、以科技示范园区为主体的示范推广模式等。

2.5狠抓技术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2.5.1稳步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及培训

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弱,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展缓慢,这也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2]。根据历史经验,结合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最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就是示范带动,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以试验示范来带动周围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水平,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3]。一是通过辐射带动,培养农村种植大户和科技骨干,带动周围农民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二是加大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让农民目睹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从而促进农民学习和使用科学技术;三是鼓励县乡两级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使农民在学习中用,在实践中学,在生产实践中掌握科技技术[4]。农业科学知识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提高农业科学水平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同时也是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5]。结合“科技之冬”、“科技之夏”、“科技巴扎”等活动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及职业技能教育。

2.5.2强化技术人员培训学习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学习力度。一是通过选派技术人员到内地、自治区、自治州大中专院校进行培训,每年培训比例不少于技术人员的30%;二是聘请自治区级、州级专家及本单位技术骨干开展最新实用技术讲座,每年受训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00人次。通过培训让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农业科技的新成果、新技术,农技推广的新方式、新方法,使其能够针对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和农民需求,有效的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2.5.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平台开展培训

将“三农”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所提供的高效服务项目融入到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与产后的各个环节,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和病虫预测预报及时准确的在“三农”信息网上,同时对农牧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安排专人解答。

2.6争取项目资金,提升服务效果

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要有项目支持,今后,要继续实施好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县项目,完善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施设备,保障技术人员工作补助,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成要件。

3结论

本文充分运用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全面的摸清了伊宁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提出了伊宁县十三五期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该建立以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力,准公益性和盈利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辅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从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强化保障、改善条件、提升技能、拓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强有力的建议和创新举措。

作者:赵国军 单位:伊宁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许新.扬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06.

[2]朱方长.面向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J].农业科技管理,1998(6):7-10.

[3]石龙阁,蔡忠杰.辽宁省农业科学阜新基地建设20年回顾[J].辽宁农业科学,2002(2):25-29.

[4]云德奎.加强三个基地建设发展区域经济[J].现代农业,2002(3):1-2,4.

第二篇: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及农业发展趋势

1概述

所谓的现代农业就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依托于现代科技,并且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在城市非农产业中占据着部分生存空间,在大中城市市场、资金、技术及信息等优势的充分发挥基础上,借助于高新技术应用功能的多元化以及经营的国际化等趋势,促使现代农业发展更加成熟。同时,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是以农民为对象,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使人们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由此也促进了当前农业的生产效率。

2当前农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2.1农民所掌握的资金十分有限。由于生产资金有限,现有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所以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需求和采用就受到限制。正是因为大部分农户对生产资金的掌握是有限的,因此就无法有效支付新技术的费用。在零成本条件下,要想获得相应的技术成果,农户就不得不在可支付的范围内选择一项技术成果最好的技术,这样在经济上才不被制约。另外,有的农户还要求改进信息和技术,当反馈到科研部门后,就会增加科研主管部门的研究成本,不利于获得利润。

2.2农户的科技文化觉悟差。农户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对于现代化农业技术不能及时的吸收和理解。将农业技术提供给农户的过程中,农户自身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文化程度低、经营方面缺少远见,没有科技意识,这些问题就使新技术的能力没能被广泛认可。

3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3.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养一支现代农业推广人才队伍一是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深化改革,以便明确各级农技部门职责,从而使责任农技员制度得以全面实施,并发挥出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以及首席专家在产业指导、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终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坚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三是推进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农业远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此外,为了确保农技推广事业能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还要加强政策监管制度,使农业科技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

3.2落实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工作,力求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并将此次改革的核心内容定为:如何解决生产与科研相脱节问题。彻底根除科研、生产和推广相分离的现象,重新整合当前分散的管理体制,摒弃以往的保守观念,不能继续重成果、轻转化。

3.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改革,不仅有利于普及农业技术,同时也能不断完善以政府引导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扩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应的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制度,最终有效的开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职业教育体系和经济服务功能。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得以完善,可以促使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也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此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制化建设,执行好技术市场管理法、新品种保护法、农业技术合同法等。调动起农村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出一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加快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为我国农业发展树立起一个新的方向。

3.4农业推广内涵要拓展,提升农业产业。一是对农业的多种功能进行开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升级当前的农业结构,丰富产业形态,提升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二是将科技知识送入到农户家中,多给农户提供农业政策、农产品信息和产品流通状况信息等,高度重视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并将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政策支持力度也要加大。

3.5健全农业产业,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及管理。一是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对种植业、养殖业结构实行继续优化,与此同时,还要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例如: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和工业龙头企业。二是制定并完善农副产品地方标准,保障农副产品的生产和质量安全都符合规程进程的实际要求。三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并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产后加工以及产地环境实行标准化管理。

4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4.1纯农业向综合企业转变。现代农业发展应该是以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作为基础,并坚持以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为长久的发展目标,应该是集农业种植、养殖,环境绿化,观光旅游,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在这一基础上就兴起了“都市农业”。

4.2“平面式”转变到“立体式”发展。不同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是有“空间差”和“时间差”的,利用这个条件就可以进行各种综合技术的组装配套,有效利用光照、土地、作物、动物资源,由此形成一个多功能、多途径、多层次的优质农作物生产模式。

4.3单纯生产逐渐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发展。以往单纯的生产企业逐渐转变为繁殖、养殖、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企业。有一些企业已经有自己的研究机构,研究项目,一大批龙头企业由此兴起。

4.4农业机械化转变为电脑数字化、自控化发展方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轻了体力劳动。同时,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促使农业机械装备及其监控系统迅速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农业生产上,应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使农业生产过程更精确,也更科学。使用带有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计量仪器和各种检测仪器的农业机械,有利于人们采取相应的操作处理好各种变异情况。

5结束语

总之,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发展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要加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并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作者:安士婧 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张洁.浅析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趋势[J].科技信息,2014(2).

[2]闫敖宏.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2015(6).

[3]黄娟.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3(5).

[4]刘晓磊.农业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分析[J].现代园艺,2015(11).

[5]窦铁岭.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3):65-67.

[6]张志.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0(2):52-54.

[7]白和盛,苏建坤,杨建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培育[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9):74-77.

第三篇: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和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利用不断更新的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使农业技术本身得到不断完善并创造更多的价值,既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也有利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起源于建国之初的计划经济阶段,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经过建立、恢复,到发展创新的一系列过程,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下,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也日益走向法制化、现代化,对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

第一,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程证明,由政府带头联系各部门组织“三农”协作,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进行有效结合,分工承担农业资源开发、承包、重点项目推广及农业科教兴农,是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精细化、科学化、规划化的手段。第二,农民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展,增加了利用农业技术的可能性。农技推广平台的建设可以及时地展示新技术、农产品的相关信息等,可以丰富农民的眼界和认识,并间接提高他们对农业新技术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农业技术的推广主体就是农民自身,而尽快地了解到有利的政策与法规,以及教育、信贷、运输及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为农民增加采用新技术的机会,可以让农民群体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收益,进而激发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和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第三,试验、示范进而逐步推广的模式是普遍采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业科研部门如农科院、农业研究中心或农技推广站等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培育出新品种,并通过水肥土壤测试等方式确认了适应该品种生长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确认之后,会对新品种在一定区域内进行试种,从而证实这些新品种在其他环境的适应性和表现情况,成功后树立样板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自觉采用新技术。为此,我国多采用科技示范户和建立示范田的方式,向农民展示成功的样板,使该项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实现该项技术由知识形态生产力向物质形态生产力的转化,进而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推动农技推广工作的展开。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之间互动性不够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向广大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真正的主体人员——农民群众却成为了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这样一来,无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进行思考和生产实践的积极性,有部分农民由于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限制,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讲授的知识并没有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

2.2农业新技术推广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农民心里的期望值不符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途径也日益拓展,农业收入并不是主要来源,农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心里预期也不断增加,如果农业技术应用的成本过高、周期过长,会影响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这也和农民利用新技术提高经济收益的期望相悖。

2.3追求技术推广的速度而脱离实际,效果不佳

第一,过高地追求推广速度,而忽略了农民的接收程度和应用的可行性,在农民群众还未完全掌握该项新技术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就盲目地让农民投入使用,出现问题后不细分析原因,查找解决途径,而是逃避责任,撇清关系。第二,农民采用新技术与否和该项新技术带来的收益息息相关。毕竟经济效益才是农民考虑的首要因素,而价格波动引起的农产品收入的变化,对农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积极性也会带来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因为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带来农产品产量提高,而单价下降,从而导致总收入下降,那么农民群众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是会打折扣的。第三,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带来的成本增加会导致农民对某项推广技术产生怀疑。因为投资项目的成本增加,而销售价格却没有大的提高,会使农民群众在计算收益时把该项成本计算在内。

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3.1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体系的培养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人才储备

农业技术推广要想取得良好效果,与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是分不开的。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不同层级的推广人员不断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然后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向下一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传播,通过层层传播,最后使农民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实现推广和发展。

3.2科技创新要有针对性,便于生产应用

农民要想采用一项新技术,首先该技术必须符合生产需求,新技术应用后,要能给农民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而当农业新技术所带来的效益有充分的说服力时,广大农民都会参与其中,进而使新科技成果得到很好地推广。

3.3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及时收集农业技术应用的反馈信息

不断收集推广技术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推广的技术产生的效果、作用等进行收集改进和更新。如果是推广的病虫化学防治,则应尽快获取信息,了解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等。

作者:张龙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玉舍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