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建思路3篇
时间:2022-04-01 09:35:44
导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建思路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1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队伍不稳,素质不高
在2009年的事业单位综合改革中,农技推广系统的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各单位的农技站人员编制都基本配备到位,但是在目前的农技队伍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农技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比较普遍,占有农技编制而不在岗或在其他岗的有很多,他们大都从事政府安排的其他事情,有些事与农技推广根本无关,真正从事农技推广的很少;另一方面,目前的农技队伍中,有部分人是退伍转业的,有部分人是通过国家事业单位考试考进来的,他们当中很少有人是正规的农学院校的毕业生,甚至有部分人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农技推广工作,这些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他们不是自己主动愿意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的,他们本身就缺乏从事农技推广的动力,进而造成了农技推广队伍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对现代农业新技术不熟悉、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等问题[1-4],很难满足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
1.2培训错位,作用有限
目前,有很多家庭都接受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但在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中,存在4个错位问题:一是培训主体错位。在目前接受农技培训的农户中,有很多农民是在购买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资商品时自己向农资供应商咨询的,逐利是商人的本性,因此通过农资供应商的农技培训,作用可想而知,这家有这种产品,就说这种方法好,那家有那种产品,就说那个方法行。在这里,笔者更想把此种培训称为宣传,是商家的一种销售策略。其实,真正的农技培训应该是公益性的,其培训主体应当是各级政府。二是认识错位。当前参加农技培训的培训方,大都存在认识不到位、走过场应付的想法,上面要求规范,但到具体的实施时,动作变形。三是方式错位。真正的农技培训,专业人员应该深入到农户,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但是实际的农技培训大部分却是在会议室里进行。四是内容错位。目前,大多数农技培训的内容都是固定的,培训人员也是照本宣读,很少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用技术,从而达不到实际的效果。
1.3职能不清,公益缺失
农技推广机构应是公益性服务机构,但是目前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有2种:一种是专门的推广机构,包括各级的区域中心站,他们的体制是人、才、物三权归上级垂直部门管理,而他们大部分人在从事经营,忙赚钱。另一种是各乡镇的农业办公室,他们的人、才、物三权归乡镇人民政府,他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导致推广人员无法专心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其工作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技推广上,履行公益性职能少,而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经营性服务和党政中心工作上,导致农技推广职能严重缺位。
1.4经费不足
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既然是公益,就应由政府主导,就要有投入。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乡镇的财政经费都不足,作为基层政府,花出去的钱,应该是立即就有回报的,而对于纯公益性的农技推广,回报周期长,效益不明显,因此政府根本就不愿花钱。每年财政预算中的农业支出,90%以上是农技工作人员的工资,真正用在农技推广上的经费很少,这就造成了农技人员拿着工资,但因没钱,而不能正常从事工作,整天显得无所事事。这种由于经费短缺造成推广机构运作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2原因分析
2.1领导重视不够
目前,中央是很重视农业工作的,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很能说明此问题,但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变了型,上级的文件成了在会议室中学习的材料而不去执行。因此,由于政府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使得乡镇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不安心、不尽心、不热心现象普遍。
2.2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差
“远看像讨饭,近看农技站”,曾经这句话成了乡镇农技站的真实写照。由于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造成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有的连基本的办公条件都没有,尽管目前随着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逐渐加大,情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上条件还算差的,因而农技队伍中既留不住人才,又引进不了人才,造成农技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
2.3农技推广的方式不对
目前,在农村留守的人员大部分是“38、61、99”人员,即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大都不把农业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农业对他们来说仅仅是副业;加之他们知识水平低,很难吸收新知识,接受新技术,非常需要有人下乡进行现场示范。但是农技推广机构没能准确把握农民的特征,而是按照自己的思维为农民选择推广方式。农技推广机构对农民进行培训,大都是通过办培训班,聘请专家演讲,这种方式虽然正规却不适合农民,农民们要的是实际的做法,专家们一般讲的是理论,理论和实际是有差距的,而且该种培训是针对大户的,一般的散户都接受不到这种服务,这就造成了推广效果的不理想。
2.4定位不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工作在乡镇政府职能中处于什么地位,是作为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还是作为一项次要工作,这是事关乡镇农技推广工作能否落实的关键。目前,大部分乡镇在认识上并不完全到位,对农业工作的定位不准,不能正确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以至于没有真正把农业工作当作中心工作。
2.5投入不足
农技推广机构主要面向“三农”,但政府公共财政使用方向还不能完全惠及到乡镇的农技推广机构。即使惠及到了,由于部分县市的财政比较困难,也没有把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完全运用到农技推广上来。
2.6规模种植少,示范效应不明显
目前的农业种植,大多还是一家一户的小范围操作,规模小,每家每户的想法又不同,行动不能统一,在客观上给农技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3建议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笔者深刻体会到:领导的重视是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上级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确保让基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真正重视农技推广工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把农技推广工作纳入到民生工程中,纳入到基层政府的政绩考核中,通过考核,农技推广达不到要求的,应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
3.2加强队伍建设
人才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主动性因素,要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对于老员工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使其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同时定期招聘大专及以上院校毕业生,吸收各类人才,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注入新生力量。
3.3改变农技推广方式
农民素质高低不同,千篇一律的推广方式,必定会影响推广效果,必须因地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向多样化发展,把农技推广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深入基层与农民群众的直接接触上,通过个别指导、试验示范、村民组等小范围培训会、具体案例介绍等方式,向群众传达他们感兴趣的实用技术,比如目前在全省开展的“万名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就是农技推广工作中比较切实可行的方式,这项工作强调的正是农技人员与群众的无缝对接,保证了技术传导过程中的不变形。在技术培训的同时,农技人员还要向农户提供产前信息和产后的产品销售信息,使得农户能够接受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
3.4明确定位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目前在基层乡镇中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又不能很好地执行,因此要把农业工作定位到乡镇的中心工作上来,并作为考核乡镇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界定乡镇事业单位的属性和职能,明确把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定性为服务“三农”的公益性质,并明确承担的职能和业务范围。
3.5强化责任
没有责任心,是做不好工作的,在农技推广中,一是明确工作职责,明确主管农业工作的有关部门、乡镇政府、乡镇农技推广机构3个不同层次在农技推广和服务“三农”工作中的具体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确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责任,着重把握好岗位设置关、资格认定关、责任确定关。二是加强责任意识,是领导的责任就应由领导承担,是工作人员责任的就要由工作人员承担。三是加强责任追究,对于没有履行好本职工作的,应有相应的惩罚制度作保证。
3.6增加政府的专项经费投入
投资经费少已经成为制约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必须畅通农技推广经费渠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工作和技术条件,加快对原有设备的维护更新,提高服务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各级政府应确保对农业科技推广的经费投入,并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3.7改善农技推广条件
一是加强资金投入,改善农技推广人员的办公条件。二是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本身的培训,使他们拥有过硬的技术条件。三是改善农技推广人员的政治待遇,对于一些单纯从事纯公益的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取得显著成绩的,不仅经济上要给予奖励,更要从政治上给予关心,打破事业身份和公务员的限制,优先给予提拔重用。
3.8努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经营方式,已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更严重阻碍了农技推广工作中的速度和效果。因此,应努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首先要从制度上保证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流转,鼓励土地向承包大户甚至是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成立专门的土地流转机构,成为从事农业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专门服务机构。
4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在农技推广中,要真正做到政府主导、群众参与、行为规范、制度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真正地服务于民,科技成果为民所用,最后达到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业忠工作单位:安徽省肥东县梁园镇农技站
第二篇
一、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推广体系断层,技术服务难以到位。近些年,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但是,要想把这些新的技术真正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让农业经营者受益,研究出新的技术只是第一步,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技术推广出去,让农业生产的经营者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就目前的推广体系而言,存在着推广体系断层,没有专业的机构负责技术的一线推广工作,至使有很多新的技术农业生产者不知道,不了解,农业科研机构研究出了好的技术,下面却没有相应的体系将这种技术向农业产业者宣传,在技术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又不知道向何人请教,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技术的推广与指导工作,出现技术出了,没有管的现象,这就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或者说没有开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好的开头。
2.行政指令推广,服务对象难以接受。有部分地区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使用强制式的行政指令推广,其相关部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技术的推广主要是基于对技术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推广这种技术是“万无一失”,信心十足的有着百分之百的把握能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这样就单方面决定采取下硬性指令的方法。其实,这种做法是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的“一厢情愿”,而农户由于对技术的不了解,对技术推广前景的担忧,对于这种做法是很难接受的,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即使是技术得到了推广,但农户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农户是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单位,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偏低的话,技术就不能得到最好效果的推广,也就很难从技术推广中产生经济效益,这样做,不但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反而还会让农户对新技术产生怀疑。
3.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学技术难以普及。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农业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既然称之为“技术”,共就有与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不同的情况,就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而这些科技方面的东西,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很难理解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但要有相应的文化素质,还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也就有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先进技术的意识,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这样才能让农户去尝试着探讨使用新的技术,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何遇到了问题才能积极的探讨解决的办法。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则是,大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也就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4.服务环节单一,推广效果难以提高。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要由相关的部分制度相应的技术推广计划,还要针对技术推广后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的解决与指导,这才能保证技术实施的效果,才能为农户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当前的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相关部门对新技术的推广服务环节单一,有的部分甚至只有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对新技术例行的进行一下宣传,宣传结束了,对新技术的推广也就结束了,更不用说技术的后期指导工作了,这种技术推广工作不仅是服务环节单一,且对技术的推广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进展,不能取得最终的实效,推广效果也就不太理想。
5.技术人员知识提高和技术更新难,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少。农业技术的推广最终要由人去实施,而这项技术的推广、指导、验证及后期的研究都要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而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难度较大,相关部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的重视不够,很少有培训的机会。农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要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广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要走出去,到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去“取经”,去开阔自身的视野,向人家学习技术推广的经验,这样才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成长,只有技术人员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上去,才能更好的指导农户使用新技术进行生产。
二、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为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从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到每一位农业种植户都要认识到推广农业技术能够为农业的生产带来好处,推广农业技术也是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才能指导进一步的行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提高不能光是停在口头上,应抓落实,多举办农业技术推广的活动,制定技术推广的计划与方案,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解决在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这样才是真正的从认识上提高了对农业技术的推广。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义。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的整个素质偏低是制约技术推广的一个障碍,那么,如何解决农户素质偏低而导致的对农业科技的认识不够,进一步阻碍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实行呢?只有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农业技术,让农户在了解农业技术能够为其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增收,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农户认识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该政府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在进行,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这些信息都要通过宣传活动来传递给农户,一次两次的宣传是不会有效果,要多次,还要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宣传活动的内容还人贴近农民,这样才能让农民对农业技术有更深的了解。
3.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就不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的得到普及,都要得到实践的验证,农业科学技术也是一样。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培养一批科学思想意识强、文化素质高,并且有先进头脑的农户做技术适用的带头人,也就是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只有有这样的农户先带头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并将农业技术转换来的经济效益让其他农户真真正正的看到,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才是最有意义的。农民带头人的培养可以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成立这样的组织,让农户带头人感觉到自己是有依靠的,对于组织的管理,部分制定相关的规定,对于农业技术带头人还在有一定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使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自信心。
4.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从农业技术研究到农业技术的具体实施一系列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涉及到技术的选择、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技术推广中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农户独营或联营的方式,让农户合心的进行农业生产。对于技术推广后得到的质量精良的农产品,相关部门对其销售也应该回以指导,可以配套一些加工产业,进一步,将产品推向市场,真正让农业技术转换成经济效益。
5.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要合理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的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县一级要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乡镇要重点突出试验示范的推广,发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还要根据各乡镇产业实际,确定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配置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更好为产业服务。
三、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肩负着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肩负着农业现代化进程顺利进行。虽然在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并不能减少我们将农业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决心。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从土里刨食的传统模式,我们要转变思想,大胆创新,将农业科学技术转换成农业现代化生产的主要动力。
作者:汪志龙工作单位:桃江县武潭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第三篇
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对公共部门推广体系的经济激励
把落实财政支持作为完善激励制度的基础。只有确保对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保障这些机构的人员经费和推广经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激励问题。要继续完善加强对重大农业技术项目推广的经费补助机制,通过重大项目补助促进重大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把改善福利待遇作为加强激励的第一要务。福利待遇过低是导致公共部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最直接原因。要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按国家规定执行,真正实现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同工同酬,应尽量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与全省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基本一致,以此稳定人员队伍。把完善社会保障作为加强激励的重要环节。社会保障不力也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积极性不高、社会成就感低的重要原因。对于常年工作在基层一线还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障项目的人员,尽量要按照公共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原则来参与基本社会保障项目。将欠账补齐后,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应由单位缴纳部分列入财政预算,财政条件允许的地方,应将上述人员的应由单位配套的住房公积金也纳入财政预算,享受和其他非私营单位职工同等的待遇。
二、引导社会投入让非公技术推广体系成为公共部门推广体系的补充
积极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开展技术承包、转让、培训、咨询等服务。对于推广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的组织,可以项目经费或者奖励的方式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建立财政推广基金的方式,为这些非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供贷款担保及其他信用服务,更好地发挥非公共部门技术推广组织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的特点,为农户提供更加多样、更具特色的技术服务。此外,运用财政支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分担机制。设立“两型”农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对相关项目的支持和相关部门人员的补贴奖励。将符合“两型”农业要求的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技术和农业环保技术因地制宜按示范项目的方式进行分类推广,仔细实施每个示范项目在短期内增加的成本,以财政补贴或者优惠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给示范项目以补偿,增强农民从事示范项目的积极性,通过示范项目带动“两型”农业发展。同时对于参与示范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技术推广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补贴,提高他们推广此类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才建设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状况已经远不能适应“两型社会”“、两型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推广各部门应当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使人员培训长期化、制度化,强化“两型”观念,使其适应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户需求的变化,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依据。与此同时,要把队伍建设和人才招聘、收入分配、晋升机制、技术职务评聘紧密结合,建立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年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的体制。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落实相关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业内整合,打破原来条块分割、互不干涉,欠缺协调合作的局面。在县一级可设置农业、畜牧水产、农机、林业等技术推广中心部门。县级以下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根据区域内产业布局、农业特色、资源特色、农业生产条件和政府财力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机构设置模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机构设置方式,都应当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有利于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有利于各推广部门、组织之间的协调,有利于为农民提供反应快速的公共服务。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农业技术推广岗位职责,结合两型农业发展要求,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考核内容和方式,根据考核内容建立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以此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责任。对基层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要建立业务主管部门,基层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的机制,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服务对象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评价作为主要考核内容。要形成合理的人员进出机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聘用人员续聘与否。解聘后所缺岗位或者新增岗位人员通过公开招聘从原落选人员或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录用。完善职务、职称晋升机制。要适当给予推广体系内工作实绩突出的人员以跳出体系到主管部门或者职能部门任职的机会,通过这种流动可以加强其他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交流,也可以加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内人才队伍更新。同时,对于职称评聘,要向基层一线倾斜,且重点考察工作实绩。
五、努力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要使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符合两型农业发展的特点、农民需求和心理变化,不断提高两型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农业创新扩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农民从获得农业技术创新的信息到最终采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也是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过程———从认知到兴趣、从评价试用到最终采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推广方法。两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也同样遵循上述农业创新扩散的一般规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研究推广两型农业技术项目时,在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的阶段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对两型农业技术足够的认知是他们有兴趣评价使用并最终采用的基础。不能因为提升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对两型农业技术项目的认知困难而轻易放弃两型农业技术项目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重点抓两型农业示范户建设。两型农业技术项目短期效益相对较低的特点,意味着这些技术项目一次性全面铺开推广是困难的,但集中资金和重点抓好某区域内的示范户建设是可行的。通过两型农业示范户的示范作用推动创新的扩散,带动普通农户采用两型农业技术,无疑比全面无重点推广的方式更有效率。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推行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远程服务,及时为农民或者农业生产者解决疑难困惑,大力宣传两型社会知识,提高广大农户对两型社会和两型农业的理解,让“两型”意识深入人心,为两型农业技术项目推广打下良好的思想氛围和认知基础。规范非公推广机构与组织的行为。非公推广机构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考虑利益与回报问题,导致忽视了社会效益,使其行为和后果均不符合“两型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法规,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规范各企业、组织的推广行为,尤其是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以完善非公有推广组织的自律机制。
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内人员的组织承诺
中国文化重视经验中的情感体验成分,为了赢得组织内成员的感情承诺,就要让组织内成员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组织的关爱。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决策部门要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内人员尤其是基层一线人员的需要出发,悉心设计各项政策,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环境,为基层技术人员高度投入两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努力达成推广目的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基层人员的每一份工作业绩,机构领导者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并通过公平的分配和晋升系统给予回报,实现情感留人和利益留人相结合的目标。要为体系内人员尤其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空间,满足他们的理想承诺要求。其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根据员工的性别、年龄、性格、专业学历等不同特征,做好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明确工作和人生远景。最后,要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的自我实现提供支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内部职业生涯发展体系。要赢得体系内人员的感情和忠诚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管理者要通过诚实与公开的沟通,与基层人员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给予他们归属感,不是通过严厉的规则而是通过教育培训、组织文化引领来降低组织不期望行为的发生,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规范承诺。
作者:刘惠芝工作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 上一篇:社区清明节工作总结3篇
- 下一篇:公司清明节活动总结2篇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