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01-11 16:56:40

导语:绿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绿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农业始终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中的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绿色农业产品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确保绿色农业的发展。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在网络发展的新环境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助推农业科研力量与先进技术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绿色农业的内涵,在分析绿色农业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为解决传统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出新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绿色农业;发展路径

一、绿色农业的含义及特点

绿色农业是以绿色为发展理念,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为中心生产的经营活动。它能够协调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生产绿色安全的农业产品。绿色农业追求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融合了绿色环保安全发展的理念,符合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1]。绿色农业的特点是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环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尤为重要,在绿色农业发展中要合理使用化肥,努力实现清洁生产、有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的循环利用,改善发展中的绿色农业生产条件。绿色农业发展倡导“以人为本”,绿色农业要求进行环保的绿色食品生产,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必须符合生产标准。在推进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农业生产前后全过程可以采用自动化控制。

二、绿色农业发展的优势

1.地理优势

中国自然资源丰厚,尤其是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全国范围内资源丰富区由北向南共有9个,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山川草原众多,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绿色资源丰富,优质的自然禀赋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成本优势

中国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方面都具有优势,中国文化以传统农业为主,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在种植方面可以利用人力资源开发高价值的绿色农产品,降低人工工作成本和培训技术成本。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一些地区环境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还没有达到不可逆转的状况。另外,中国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例如中药和水稻基本遍布全国,在养殖收货方面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3.政策优势

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农业发展迅速。绿色农产品和副产品的深加工以及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科技人才汇集和资源覆盖,促进了绿色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税收措施,例如农业税收优惠和农业补贴,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政府增加了投资,在农村地区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支持绿色农村发展的政策,并为农业提供资金。中国政府确定了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新方向,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投资,改善了全国农村地区的农业条件,这也为改变农业结构提供了机会。

三、武汉市“互联网+”背景下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互联网+农业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平台融合绿色农业,从生产、加工、销售到后期服务等环节的有效整合,进而产生了绿色农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时效化的新时代绿色农业发展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业科技也在不断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农业企业正在不断地向农业现代化企业转型,并不断地发展。本文通过发现武汉市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结合武汉市绿色农业生产条件、绿色农业技术现状及相关数据,分析武汉市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

1.武汉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①绿色农业发展已明确标准。湖北省制定和修订了全省农业地方标准,以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的执行,主要围绕水稻、油菜籽、小麦、玉米、大豆、蔬菜、水果、茶叶等八大农作物,实施优质高效措施,发挥区、市示范作用。鼓励农民根据农业生产的条件,进行绿色生产和认证,加强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武汉市组织商会企业加快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进种植业产品标准化、畜禽和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和生猪屠宰场标准化建设。②政府落实绿色农业工作。深入实施减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采用专业方法、专业测试技术进行土壤测试、肥料效率测试和肥料使用的田间试验。加强农业企业之间的对接,引导企业按规定生产配方肥料,科学投放配方,推广村、户、村无污染配方肥料。政府积极落实减少氮、磷的策略,优化和调整化肥结构,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化肥风险。整合水稻深层施肥、同步播种等高效施肥技术。推广单一作物新型肥料玉米产品,支持以水果、蔬菜和茶叶肥料取代化学肥料,以有机肥料取代部分化学肥料的行动,大力倡导示范绿色农业。③农民绿色农业意识增强。农民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主体,是促进绿色农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在农村推广绿色农业发展理念时,非常注重提高他们的绿色农业意识。在农产品市场方面,政府帮助企业与农民进行有效对接,加速绿色农产品进入市场,确定市场方向,利用市场提高农产品的价值,让农民越来越认识到绿色农业产品的潜在价值。

2.关于“互联网+”武汉市绿色农业指导意见

“十三五”期间,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绿色农业”发展工作,将其作为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程,大力促进武汉市农业转型。2015年,武汉市全面启动“互联网+绿色”发展工作,同时,“互联网农业”工作被列为全市“互联网+”创新工程11项重点工程之一;全市加速提升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各行业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创造新效益、新动力。企业瞄准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农业的发展。通过农业合作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挖掘农民主体潜力和活力,优化绿色产业存量,保持新的经营模式,创造新的增长点,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2019年,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2018—2019年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实施乡村战略的重要部署以及农业供给侧改革等相关文件,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从而加快推进了农业农村生产经营专业化、管理服务自动化、乡村治理的有效化[2]。

3.武汉数字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相关政策

实施“数字+农业”行动计划。武汉加快农业大数据建设、农民信息隐私保护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建设、基础数据体系和数据采集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在农村实施“互联网+绿色农业”工程。建立健全供应链运行体系,支持和保障农产品在网上销售渠道的畅通,开发和推广实用型、绿色型农业信息服务移动终端,使用北斗5G区块链、人工智能、农业遥感、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监测、农业生产远程诊断等技术,全面推进现代都市农业数字化、标准化,营销网络化以及提升绿色农业发展空间。武汉市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了绿色农业质量标准发展体系,制定和修订了1100项农畜产品残留标准和200项其他产品残留标准方案。政府将重点建设绿色、优质、高效运营的农业示范点,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套标准化基地和一套优质高效的技术模式。企业投资项目将包括城市花园综合体“互联网+”绿色农业,例如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工厂集约播种、规模化养猪、家禽屠宰、农产品市场、休闲部门、城市生态特色、乡村公园等工程。政府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的支持,保证绿色农业的平稳发展。

四、“互联网+”绿色农业存在的问题

1.绿色农业智能化水平低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仍以个体经营为主,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的组织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研发以及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许多地区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仍处于人工或临时机械农业阶段,农民掌握的相关技术有限,然而,农业智能化、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却非常快。加之应用新技术和相关服务的成本很高,很难引起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兴趣。绿色农业缺乏数字基础设施,而农业数字化水平低,大数据发展滞后,又不能满足农业网络化发展的支撑条件,从而影响农业的转型,导致农业现代化和新技术的应用不能广泛实施。例如湖北人均耕地面积目前仅为0.93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也只有1.42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主体制度下,小而全的农户经营模式仍是农业的主导,虽然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为规模经营提供了前提,但农村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目前还未建立,促进耕地向机械化集中的机制也尚未建立。发展绿色农业需要先进的机械设备作为基础,但大多数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寥寥无几。大多数畜禽舍的基础设施仅限于照明和供暖,农业灌溉系统主要是简陋的水道排水灌溉系统。农业机械设备数量少,绿色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国家对农业机械的补贴较低,小微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等种种因素导致各种现代农业机械无法助力农业生产。

2.资金支持及人才的短缺

由于受到主要农业集聚区经济实力以及地理因素、种植面积等条件的影响,当前,仅只有农业试验区和示范区的基地能促进地区的优先发展,导致政府对于绿色农业投资资金缺乏支持。而且,农村人口老龄化明显,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接受和学习先进技术的能力比较差,造成专业人才缺乏,同时不能快速掌握新技术产品的使用情况,难以适应“互联网+”绿色农业发展的需求,限制了农业的转化[3]。在农村,知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都选择去城镇工作,严重缺乏劳动力。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复合型农业人才的匮乏是一个突出问题。尽管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民所掌握的技术信息较少,拥有现代化管理知识的人才很少。

3.绿色农业消费市场不均衡

从客观经济发展程度看,相对发达地区的消费能力较强,绿色消费需求较高,而相对落后地区的需求相对较低,绿色消费市场有限。绿色消费环境不成熟、不规范,导致绿色消费需求不能得到充分开发。比如,对绿色产品的检查、绿色标识使用不规范、执法不力,造成绿色产品市场的管理混乱,最终导致绿色农业消费减少,甚至消费市场萎缩。由于市场的不均衡发展,一些地区居民的绿色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人们的生态消费意识不强,造成绿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认证体系不完善,从而导致人们难以理解绿色农业的概念,以及内涵。由于缺乏顶层设计,而市场化、公共支持的绿色农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不能促进“互联网+绿色农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影响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效率[4]。

4.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移动网络在农村有一定的普及,但互联网和高端智能设备的覆盖率不够,通信设施也不尽相同,5G也没有覆盖农村地区。绿色农业不仅是农业技术上的创新也是模式上的创新,它必须在原有产业模式的发展基础上,吸取各个阶段的经验进行创新,直到信息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总之,中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农业数据收集和专业化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待改进[5]。由于中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难以接入。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意味着一些农民不能够及时地接收到相关信息,导致各种优质的有机农产品难以得到推广。

5.法律体系不健全

就自然环境因素而言,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投入的成本变高。例如,大量使用杀虫剂、化肥、除草剂与农业“三废”污染环境。目前,环境破坏的相关管理体制、监督机制和法制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为增强绿色农业的发展应该出台一些具有权威性的政策,增强我国绿色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相较而言,美国农业生产一般不使用人工肥料、杀虫剂、添加剂、激素和其他物质。此外,美国还建立了绿色农产品的认证体系,实施也非常顺利。提高绿色认证不仅体现在绿色生产上,而且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标准,引领着绿色生产的全过程。美国绿色农业发展从种植到产品的形成,仅采用绿色安全认证,让绿色农产品能够快速地进入市场,促进产业的升级改良,确保认证体系的有效实施。所以,在法律体系方面,我国针对绿色农业的互联网的应用还应出台相关政策。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绿色理念的形成,同时还需要构建安全认证体系,使绿色农业的发展快速适应市场。

五、“互联网+”背景下绿色农业发展路径

1.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需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首要突破点,解决成本限制、资源利用和提高效率、质量、安全、环保等问题,需要改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6]。农民可以使用化肥以外的有机肥料、土壤测试和施肥配方、统一病虫害防治、水稻和渔业综合养殖以及其他绿色技术和方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价值[7]。但是个别地区、品种仍存在超标现象,仍存在安全问题和隐患,生产区域环境污染明显,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农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和农业的不可持续。这就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安全无害的农业投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绿色的生产体系,通过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体系,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增强农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加绿色农产品的产量,切实提高中国农业的质量和竞争力。

2.培养“互联网+”时代的生态农业人才

网络时代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既包括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也包括农业电子交易平台应用型人才。农村网络技术人才和网络营销人才相当匮乏[8],因此,要培养“互联网+绿色农业”知识型人才。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领域,一方面,政府可以在农村建立专门的农业服务基地,在农业网络上开展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地方生态农场与高校合作建设生产基地,吸纳教师、学生和当地农民进入生产基地进行实习、临时培训,强化专业人才生产的网上工作体验。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青年农民和大学生参与农业建设,组建新品种研发。组建专家团队和技术服务队伍,对现代有机农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开展专业研究,为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领域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政府可以引入“城市合作伙伴”三大人才计划,让留学生和创业、就业学生进行实练,引进“互联网+绿色农业”人才,鼓励当地有机农场与学校、大学合作建设生产基地。政府还可以加大优惠政策吸引百万大学生进乡村服务,对于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安排乡村实习,为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3.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

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必须是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理念为一体的,必须以互联网为纽带,将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在稳步提高,但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还不高,特别是西部地区依旧落后,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把东部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推广到中西部地区,并提供有力支持。在绿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化服务,提高农业的把控程度。

4.完善绿色农业的相关法律制度

在解决绿色农业发展的问题上,政府应主动开展以下工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科学分析绿色农业的安全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可执行性强的绿色农业标准,特别是在环境保护、税收、市场营销等方面制定合理的绿色农业发展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我国实施的农机补贴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9]。同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市场监管力量,完善监管程序,对损害农业的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保绿色农业建设的有序进行。

5.改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可以加大对宽带网络的投入力度,使网络惠及农村居民,实现网络覆盖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宽带、通信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村互联网建设范围,提高农村互联网传输效率,加快互联网、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推广信息产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改造,解决原有网络宽带及速度较低,网络运行质量低和成本高等问题,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10]。

参考文献:

[1]焦翔.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9(07):3-5.

[2]王敬锋.“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绿色粮食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粮食[J].科技与经济,2020(03):25-27.

[3]赵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9(11):168-169

[4]路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江西农业,2020(08):130-131.

[5]肖虎.互联网背景下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探究[J].广东蚕业,2020(09):54-55

[6]王峰.河南省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8(29):56-58.

[7]任晶洁.我国生态农业营销问题及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0(01):82-85.

[8]吕莎莎.乡村振兴视域下大理州绿色农业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2020(10):142-143.

[9]管延芳,戴丰.“互联网+”背景下日本土地信托推动绿色农业发展[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03):35-39.

[10]肖剑.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9(03):58-60.

作者:席吕思 单位:武汉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