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发展中农膜使用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02-20 03:45:57

导语:设施农业发展中农膜使用现状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设施农业发展中农膜使用现状及建议

摘要:设施农业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实践中,部分群众未能正确使用和处理农膜,导致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也给群众造成了损失。本文对大荔县农业建造情况以及设施农膜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大荔县农业生产中农膜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建议,以期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施农业;大棚;农膜;自然灾害;陕西大荔

大荔县是全省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全省的百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县和示范县。近年来,设施农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产业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群众在农业生产中建棚不规范以及农膜使用不合理,导致大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给群众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全面了解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农膜使用情况,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近期通过座谈交流和入户调查等方式,深入冯村、赵渡、许庄、安仁、埝桥等5个设施农业主产镇的50余家种植大户、12家企业(合作社),对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及农膜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基本情况

1.1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目前,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2.53万hm2,其中:节能日光温室(土坑棚)2860hm2,占设施总面积的11.3%;春暖式大拱棚(钢架双膜、钢架棉被、水泥竹竿)面积2万hm2,占设施总面积的78.8%;小拱棚2500hm2,占设施总面积的9.9%;作物品种主要为冬枣、瓜菜及其他时令小水果等。1.2设施农业建造情况。大荔县设施农业中使用的农膜主要为“三防”膜,有国产的聚乙烯膜、聚氯乙烯膜和进口的PO膜、EVA膜等类型,其中日光温室棚建造成本为75~90元/m2,使用农膜厚度为0.10~0.15mm,农膜单价为3~5元/m2;大拱棚建造成本为30~45元/m2,农膜厚度为0.05~0.10mm,农膜用量为0.12~0.15kg/m2,平均成本为1.2~1.5元/m2。1.3农膜使用情况。节能日光温室农膜使用期限为1年,农膜一般一年一揭;拱棚膜大部分使用期限为2年,少数为3年,进口膜可以使用5~8年,70%的春暖式大拱棚在产品收获后,农户为节省费用,不揭膜或仅在棚体四周及顶部留通风口,翌年直接使用。在揭膜方式上,节能日光温室和钢架棉被棚采取自动卷膜方式将膜卷至棚顶捆扎,其余则为人工揭膜,平均人工费1.2~1.5元/m2。1.4废膜处理情况。针对废弃农膜,一般根据破损程度将其裁剪成合适大小覆盖在温室围墙以增加温度;或者将废弃的农膜作为地膜进行覆盖,以达到保温、保湿、除草的目的;对无法直接重复利用的农膜全部当作废品回收处理。在农业生产中采取清源、旋耕、深翻等措施,将覆在地表的农膜进行清理,棚内和土壤中无残留膜,因而不会造成面源污染。

2存在的问题

2.1棚体构造不合理。部分节能日光温室和春暖式拱棚在建造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棚体结构不合理,导致果实晒伤严重,抵御大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灾害能力差。2.1.1节能日光温室。部分土墙外围未做防水处理,受雨水冲刷侵蚀严重,易导致棚体结构受损,影响设施大棚坚固程度和保温效果。2.1.2春暖式大拱棚。标准大拱棚长度为80~100m,跨度为10~15m,单棚面积<0.2hm2[1-2]。农户盲目增加拱棚的长度和宽度、缩小棚间距,导致棚体面积过大,使棚内采光、散热、排水等功能受到影响。夏季升温快,通风措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棚中部温度急剧攀升,靠近棚顶的叶片和果实易被高温灼伤,果实晒伤率高达10%,严重时导致果树死亡。棚内昼夜温差小,营养消耗快,果实糖分积累不足,口感和品质差。高温时期,钢管导热性能好、积温高,与钢管接触的棚膜极易被烫伤而造成棚膜大面积损坏;竹竿骨架棚的竹竿因风化和开裂而形成尖锐的锋口,易将棚膜割伤划破。建棚用的钢管排布间距偏大且锈蚀严重,钢管承受的压力过大,水泥立柱填埋后未及时加固,导致棚体不坚实,抵御大风、暴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差。2.2冬季不揭农膜。冬季不揭膜会给设施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棚内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虫卵越冬,细菌性病害严重,导致防治难度和成本加大。棚内土壤缺少雨水淋溶和晒垡,肥料和盐分随着水分蒸发向上迁移并积聚在土壤表层,土壤易产生盐渍化、污染物富集[3-4]。发生大风、暴雪等灾害性天气时,棚体受力大、易垮塌,棚膜易受到破坏,往往损失惨重。冬季冷热交替、气候多变,会加剧棚膜老化,从而大幅缩短棚膜使用寿命。

3建议

设施建造不规范、冬季不揭农膜等是设施农业受到损失的重要原因。农户、专业大户和企业负责人都知道冬季不揭膜会对土壤、棚内小气候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揭膜需要大量劳动力,会增加成本,同时一些农户抱有侥幸心理,因而在冬季许多大棚没有揭去棚膜。此后,发生了自然灾害,导致棚体受损,反而增加了成本。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3.1强化政策保障。3.1.1出台惠农政策。整合涉农资金,鼓励建设标准化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对建设标准化设施棚体的农户按照建造费用的1%~1.5%进行补贴;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群众实施技术更新,对棚体实行翻新、加固等标准化改造的农户,按照改造费用的10%~20%给予补偿,全面提升大荔县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减少因自然灾害产生的损失。3.1.2开展农业保险试点。每当发生自然灾害导致设施农业受损和农业减产时,农民要求政府给予赔偿,但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民需要合适渠道来分担风险,政府也需要合适途径来缓解压力。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政府、保险机构、农户多方投入、共同参与的风险防控体系,能有效规避、分摊损失,是破解资金难题、化解群众矛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补贴农民、农业、农村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3.2统一设施农业技术标准。聘请省、市、县各级设施农业专家,综合考虑大荔县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环境、作物类型等因素,制定出台设施农业建造标准和管理技术规范,对棚体布局、骨架材料选择和棚体建设等技术进行统一规定,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3.3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提倡枣农秋收后及时揭膜,尽量减少设施农业对农作物物候期和生长环境的干扰,有利于果树自然休眠和耕地自我修复,可以提高农作物抗逆性,降低自然灾害对棚体结构造成的损坏。二是创新棚体结构布局。在通风口安装防虫网,在棚内设置粘虫板,利用物理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以防代治,既实现通风换气,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三是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近年市场上出现的新型散光膜,通过漫反射原理将光线分散,防止太阳直射,不仅具备传统农膜的各种优点,而且提高了阳光利用率,有效减少了果品晒伤,可以作为传统农膜的替代品大范围推广。3.4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农业生产组织,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用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理念代替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经营模式,着力提高群众科学作业水平,增强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3.5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是利用产业扶贫、科技下乡等方式向农户普及设施农业相关知识,将制定的设施农业建造标准和管理技术规范制作成群众能看得懂、学得会的小册子和明白卡,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二是发挥农村人才优势,培育一批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设施农业“土专家”,帮助农户规范建棚和科学管理。三是加强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指导,邀请设施农业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引导群众规范建棚,提高群众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冬枣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DB61/T1241.7-2019[S].西安: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

[2]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冬枣塑料大棚建造技术规程:DB61/T1241.8-2019[S].西安: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

[3]杨小振,张显,马建祥,等.滴灌施肥对大棚西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7):109-118.

[4]孙硕,李菊梅,马义兵,等.河北省蔬菜大棚土壤及蔬菜中重金属累积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36(2):236-244.

作者:周小波 安艳 何乐乐 单位:1.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2.陕西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