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下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9-10 08:39:42
导语:现代农业发展下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通过分析国家及区域农业发展战略对涉农高职人才的需求,从完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视角,以广东涉农高职K学院为个案探究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发现职教体系尚需完善,协同创新有待深化。提出创造条件,延伸职教体系链条;借助平台,校企所协深度融合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战略需求
报告强调“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8年2月,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振兴乡村发展,精准扶贫等国家及区域农业发展战略为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勾勒了明晰的轮廓,就是要求培养具有热爱“三农”情怀,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助力农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的高职改革发展之路,主动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区域产业体系发展变化,不断探索校地、校企、校所、校协协同创新,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中高职三二对接、本专对接、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等职业体系的构建,实现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形成紧密型的校校、校企合作关系,培养符合新形式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二、个案探究
K职业学院是一所拥有30多年办学历史的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第三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单位。学院以农业为特色、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发展成为一所农科优势突出、生物特色鲜明、行业影响显著的综合性高职院校。K学院充分发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的协同育人作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的相互衔接,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K高职院校先后开展了中高职三二对接试点、高职与本科对接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及自主招生试点。在构建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课程及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实训等方面协同创新育人与探索。1.探索高职与本科对接改革。为了多渠道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从初级到高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适应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学院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自2016年继续获批与核心协同单位S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本专三二对接试点,随后,畜牧兽医专业和园艺专业分别与Z学院开展本专三二对接试点获批,此举提高了高职教育对考生的吸引力,提升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对接专业协同制订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标准等,解决了传统的“专升本”普遍存在的专科和本科教学内容脱节问题,做到了专本人才培养的贯通。2.健全中高职三二对接改革。学院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园林技术3个专业于2012年即分别与H农业学校、G农业学校、L学校开展中高职三二对接试点工作,并于2014年开始开展转段考核。在此基础上,2016年学院与M学校实施了一体化对接的试点,三二对接试点专业增加到12个,分别是畜牧兽医、园林工程技术、商检技术等专业。试点专业均与中职学校开展了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建设,逐步开展课程及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实训基地、项目申报等方面共建共享的建设。畜牧兽医专业与H农业学校联合申报了省教育研究院项目“畜牧兽医中高职三二对接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实践证明,通过实施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打通了中职学生进一步求学深造的通道,利于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学风;对高职教育来说,中职学生有更好的专业基础,更明确的专业定位,利于提高就业的对口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初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机制。3.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为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双主体”协同育人,进一步提升涉农高职院校对广东农业发展的贡献度。自2016年,学院和上市公司、国家农业龙头企业量身打造3年学制的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班。温氏现代学徒制班30名学员全部完成注册,正式成为学院现代学徒班学员,并依据高中、职高及中专学历均获得开阳养猪公司不同程度的资助。学院按照现代学徒制“四个双”的要求开展试点工作,采取“送教上门”和“学员到校”相结合的形式,既保证学校的教学任务得到落实,又做到学员能完成岗位工作并在岗位上接受企业的指导。至2018年,学院已经有4年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专业从1个发展到2个,参与试点企业有3家。初步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创新校企双方招生、招工、教学管理、员工管理等模式。形成基本完善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学院教务处联合招就办、人事处和督导示范办新制定了《Z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日常教学管理暂行办法》、《Z学院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管理办法(试行)》、《Z学院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师管理办法》、《Z学院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督导管理办法》等现代学徒制等相关制度。针对学徒制学生进行密切跟踪管理与考核。2016年,在教育厅的要求下开展了自查工作,并获得省厅认可,获得合格。4.开展自主招生改革。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积极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特殊才能的高中生和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院开展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生的常规模式自主招生试点工作,不拘一格选人才,努力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学院自2015年以来开展了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生的常规模式自主招生试点工作,三年来自主招生试点专业达到12个,共录取学生1436人,报到率为92.35%。不唯分数论,能够使一些综合素质好、学习目的明确、专业认知度高的考生脱颖而出,为选拔人才拓宽了渠道,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也是社会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专业特色的标尺。
三、问题及原因
1.职教体系尚需完善。第一,职教“立交桥”建设的形式有待多元化。广东省除了继续完善中职与高职三二对接、本科与高职“3+2”、“4+0”对接、现代学徒制以及五年一贯制等形式外,鉴于中高职三二对接考录分离带来的生源流失、报到率低的问题,尝试探索中高职对接“2+2+1”等形式。此外,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还要不断探索“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新型农民培训等多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形式。第二,职教“立交桥”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尚未成熟,需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探索中职与高职、本科与高职对接、五年一贯制、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第三,转段选拔考核形式有待进一步多元化,免试入学的政策有待进一步放宽,获得省级技能大赛或者国家技能大赛奖项的学生可以免试入学等。第四,广东省高职涉农类专业学生未实行学费减免,降低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动力,影响中高职大力对接的实施。2.协同创新有待深化。第一,校企深度合作方面,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缺少法律和制度保障,缺少必要的空间、载体,有待深度融合。第二,学校部分教师的主动性和服务产业能力有待加强。第三,部分企业方面对校企协同育人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影响校企协同创新的广度与深度,迫切需要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探寻互惠共赢路径与方式。
四、对策与展望
1.创造条件,延伸职教体系链条。深入探索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对接、高职与中职对接的体制机制,拓展现代学徒制的专业实施领域。纵向上,实现向下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向上延伸到应用性本科高等教育;横向上,实现与行业企业的“双元育人”;形式上,不断探索普通高等教育和其他类型教育相互联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纵横互通、沟通顺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创业就业与深造相互交叉、灵活分流的全方位、多路径的职业教育“立交桥”,推动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与科学发展。2.借助平台,加强校企所协深度融合。继续推进省级农业示范职教集团、省级协同育人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深化农业职教集团作为校企合作平台、协同育人平台的内涵职能,拓展农业职教集团的服务外延,通过集团成员与专业产学研用委员会相互兼职,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训建设等方面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深度融合;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进一步的支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小璜.现代职教体系试点:着眼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质量保障——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
[2]祝成林.浙江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制度变迁与实践探索——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要教育政策分析[J].职教论坛,2013(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孙洪凤 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 上一篇:中职内科护理试卷讲评课体会
- 下一篇:农业经济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