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农业发展论文2篇

时间:2022-02-15 04:12:33

导语:我国农村农业发展论文2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农村农业发展论文2篇

第一篇

1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处银川市核心区,现有耕地面积0.7万hm2(包括设施农业、露地经济作物、粮食作物面积),农民人均耕地0.13hm2。耕地资源短缺已成为金风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近郊农业面积逐年减少,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设施农业生产的重点区域转向了离城市较远的移民地区良田镇,由于历史等原因造成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接受能力较慢,不能完全满足设施农业生产需要。

1.1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效益提升缓慢随着每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维修改造,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耕地灌排设施落后(灌溉土渠、排水不畅);温棚滴灌、卷帘机、保温棉被等先进装备覆盖面还相当小;设施生产科技含量不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农业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墙体破旧,钢架扭曲,已接近无法生产的程度,严重影响设施生产。

1.2农产品流通不畅,距“精品”还有差距造成农产品流通不畅的原因主要有:①没有田间市场,不能形成市场效益(农产品不够集中,大客户收购困难,费时费事,不愿来,小商贩故意压低价格,造成买卖难)。②没有足够的冷库,农产品无法储存,上市集中时价格下降,造成农民丰产而不能丰收。③农产品品牌效益还较低。近几年,虽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培育了“潘杨锦旺”“沃福百瑞”“灵汉水产”“旺锦妍”等农产品品牌,但没有形成品牌效益,和“精品农业”的要求差距相当明显。

1.3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多,但带动效果不明显①由于地域优势,落户我国农村辖区的农业龙头企业虽然多,但原料供应几乎全部从外省市调运,与农民未形成双赢;②农业合作组织较多,但大都是各干各的,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的相对较少。造成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不明显。

1.4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兼业化,农业副业化现象严重据测算,金风区农户种植0.07hm2粮食作物1年的净利润相当于1个人进城务工10d的工资收入,由于金风区农民离城市近,大量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的同时而兼顾农业,使得农业生产变为副业生产。

1.5土地流转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代行中介服务职能,在土地流转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盲目行为。个别村存在在未落实经营者的前提下,盲目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经营权,由村集体经营,加重村集体经济负担。目前,金风区已成立2家土地信用社,在合理配置和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运行、生产经营都处在探索阶段,土地存贷规模有限,土地信用社的管理及各方收益分配制度,还需不断完善。

2金风区农业发展对策

针对金风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需加大“三精”农业发展力度,走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逐步使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过度,大力提升瓜菜产业,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其中移民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5%以上,与银川市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1抓好“精挑细选”工作,促进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针对金风区设施瓜菜产业的主导产品番茄、西瓜存在着“连年重茬,土传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应大力引进抗黄化曲叶病毒、根结线虫等病虫害的优质番茄品种和西瓜嫁接砧木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挑选出2~3个相对产量高、品质好(口感好)、抗性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作为主导产品,大面积推广种植,确保我国农村设施瓜菜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2.2抓好“精耕细作”工作,促进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根本,利用现有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生产中大力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智能信息化检测与调控、微灌水肥药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基质栽培、补光灯补光和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等新技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重施有机肥料;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农药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产品综合附加值。

2.3抓好“精品打造”工作,促进农产品市场品牌效益从“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实际出发,以市场调控为指导,以设施与露地并重发展、外销与内供相协调、生产与直销相衔接、品质与季节相适应为方向,以农业增效、菜农增收和市场菜价平稳、城镇居民得实惠为目标,大力调整瓜菜种植结构,丰富瓜菜品种,四季上市供应。采取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以合作社(企业)为建设主体,积极打造良田镇沙地优质瓜菜绿色食品生产区,建设我国农村绿色食品瓜菜直供基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走以质量取胜、以品牌取胜的路子,积极开展西瓜、番茄绿色食品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打通生产基地与市场供销通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让菜农和居民均得实惠。

2.4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工作,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扶持设施农业和适水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户基本上都能加入相应的经济合作组织,有序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整合现有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双赢机制,从而实现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5抓好科技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结合“百万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种植技能,促进观念转变,增强发家致富的本领,扩宽农民就业渠道,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安置形式,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依托银川科技园、金凤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委托人力资源公司组织生态移民发展劳务经济,安置电焊、包装、机械加工等工种就业,实现劳务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到30%。

2.6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重点打造宁夏宝光旭日休闲生态园建设项目。改造提升阅海周边,正源街、满城街两侧、艾依河沿线农家乐、渔家乐档次,推进颐和生态园项目建设,打造从北向南由“二斗渔村”“阅海公园”“艾依河生态景观带”“宝光旭日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园”“颐和生态园”“盈南生态旅游村”等组成的观光旅游带,扩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2.7加快土地流转,促进露地瓜菜产业发展在移民地区良田镇(重点是园子、金星、光明村)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建立万亩外销型瓜菜经济作物生产示范基地,按照“三覆盖、五统一”标准建设,采取订单形式,使农产品外销率达到90%以上。

2.8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足额兑现各种农业补贴,扩大社保、医保、就业、教育等覆盖面,落实减免政策。明确具体增收项目,制定年度及中长期农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扶持,强化责任考核,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积极争取自治区、银川市涉农项目,加大金凤区本级财政支农助农力度,扩大项目补贴范围和规模,围绕蔬菜产业、奶产业、适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按产业发展分类配套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构建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并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帮助农民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引导农民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作者:陈斌蔡海涛单位: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农牧水务局

第二篇

1设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设施农业发展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及科学规划,现实中问题的存在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发展目标存在偏差,农业自身发展规律重视不够不少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源于旅游观光和地方农业示范推广的政绩工程的需要,还有些是农业外资金所推动形成,缺乏立足于农业发展本身的科学规划。一方面,不少地区通过大规模的大棚种植,主要是为了形成旅游农业景观,满足体验休闲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调控,部分资金转向农业,不少地区招商引资的内容中增加了农业的内容。虽然设施农业投入利润率不高,但可以获得国家的相关补贴,使得利润率相对比较稳定,对农业外投资者还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不少农业外资金进入了设施农业,但他们对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及其技术的运用研究不够。从这些角度而言,设施农业的起步,不完全是依据农业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的,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立足设施农业的科学规划重视不够。

1.2非农资金进入农业准备不够充分,对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了解不足由于农业外资金进入及政府的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所需的技术储备不足,影响了设施农业发展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的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小,利润率不高,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户,很难积累资金进行设施农业的投资与生产。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主要还是农业外资金的进入,不少是来自于从事第二产业和房地产业并已获得一定资金积累的人,转到农业领域投资。相对而言,这些投资具有一般商业投资特性,缺乏设施农业发展的积累和渐进过程,相应的技术积累和技术支持也不够,因此,设施农业发展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就显得不够。

1.3完全市场化的收益不稳定,配套产业形成的市场驱动力有限由于设施农业发展的时间不长,政府推动的色彩浓厚,设施农业发展需要的配套产业没有跟上,另外,设施农业本身的生产与效益情况也影响了配套产业的发展。国家有鼓励设施农业投资的补贴政策,但没有设施农业配套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设施农业发展的初步阶段,设施农业本身利润率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从事配套产业的收益率也受到影响。因此,市场上与设施农业发展配套的产业发展缓慢,配套产业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包括设施农业用种子、材料、设施等产业。目前,从事设施农业材料研究的机构和企业就比较少,比如对塑料大棚材料的研究、适合不同农产品生长的采光材料的研究等。

1.4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生活、工作条件差异,设施农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比较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基层设施农业生产单位发展的需要,综合性设施农业人才就更加缺乏。设施农业所需人才的形成,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高校培养,二是社会教育机构培训。而最终从事设施农业领域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还决定于设施农业的吸引力。如果设施农业工作条件好、待遇高,将会形成一定的吸引力,推动高校报考相关农业专业的学生人数的增加,毕业从事这一领域的人员也将增加,也会有更多的人员会通过培训进入这一领域并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而现实中,设施农业的发展还需要靠政府的补贴支持,在我国农村工作的社会地位、待遇和工作条件等还不能形成相应的吸引力。在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还有不少人才不愿意服务农业。因此,除部分投资者和种田能手外,难以满足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综合性人才更加缺乏,短期内难以改变。

1.5设施农产品附加值实现有限,导致生产与销售物流等前后产业链延伸动力不足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的影响,设施农业的投资者和生产者对设施农业农产品的附加值的实现途径研究不够,加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和收益的不确定性,设施农业生产者在不能保证收益的情况下,缺乏进行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设备和技术投资的积极性。事实上,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不足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进而影响设施农业农产品的附加值,影响到设施农业的效益,最后会影响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设施农业的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设备与技术还不够系统与完善,还缺乏一定的产业基础,相关设备的价格也较高,在目前的设施农业的利润空间下,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设备与技术应用还不具有投资的吸引力,将会影响到设施农业的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理念形成与技术应用。

1.6销售和经营模式创新不足,反向制约了设施农业生产方式的持续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带来经营模式和市场销售模式的变革,否则设施农业的相应目标就难以实现。但受农产品传统消费市场与消费特征的影响,目前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不足。现实中,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比较关注安全,但又不愿意接受高价格,另一方面,设施农业及规模化农业生产总量还不够,农产品市场波动比较大,价格不稳定,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销售模式和渠道,以保证设施农业在高土地产出率和高生产率的情况下,通过销售模式的创新实现其附加值及效益。部分设施农业单位采用宅配的方式,面向高端消费者,实现了产品的附加值,但也是少数企业的少量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拓展。

2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遵循农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创新经营和销售模式,发展配套产业,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

2.1尊重规律,明确目标,科学规划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不能仅仅以招商引资、休闲旅游甚至政绩工程为目标,应该依据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设施农业的高附加值、高生产率为目标,科学规划、专业发展,提高设施农业产品的数量、品种和品质,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应有的作用,满足社会多元化、多样性的需求。

2.2改善条件和环境,吸引人才,强化产学研合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制定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应标准,加强对设施农业的指导和规范,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新技术的运用,逐步改善农业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激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人员参与设施农业的规划、设计和生产,既要吸引资金又要吸引人才,提高设施农业发展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

2.3完善政策,驱动配套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协同效益调整设施农业的补贴范围,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配套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逐渐吸引更多的企业为设施农业服务,如在种子、设施农业机械、设施农业运用的新材料和新品种等相关领域,不断丰富配套产业,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2.4加强培训与教育,提高人才数量与质量,满足发展需要高校要调整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设施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通过相应的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服务农业意识的培养,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设施农业发展中去。另外,政府要扶持和支持设施农业人才的培训,创新合乎设施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训机制和模式,鼓励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从事设施农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事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2.5加强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附加值对设施农业生产过程控制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设施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产品质量影响的研究,如设施生产可能形成的病虫害、设施生产造成的产品品质的变化等,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充分运用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保证设施农业的产品安全,降低农产品的损耗,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与销售的协调程度,保证农产品的可持续性和有效供给,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高品质,实现设施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高效益。

2.6推动销售模式创新,获取协同效益,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设施农业的农产品经营与销售模式,形成依托于设施农业生产模式的经营与销售模式。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缩短中间环节,完善销售渠道和宅配、超市零售等的模式,通过消费者的细分,实现设施农业产品的品牌附加值、文化附加值、技术附加值等附加值,保证设施农业的农产品销售目标的实现。

作者:张兆同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