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下生态农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2-02-04 06:02:32

导语:特色产业下生态农业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特色产业下生态农业发展论文

一、衡水市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所辖范围包括市区以及下辖的10个县(县级市)。该市作为河北省起步较晚的城市,工业基础比较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匮乏,主要以农业经济为发展主体。根据相关土地调查数据显示,衡水市土地总面积1325.68万亩,其中农用地1044.68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8.81%;农用地中用于耕地的面积有856.34万亩,占比高达81.97%。同时,截至2012年,衡水市总人口为44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高达340.2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7%252。2011年衡水市被列入河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其中有9个县(除饶阳县和桃城区外)被列入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因此,衡水市农业人口较多,农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衡水市经济社会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该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该市特色农业经济,减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需要改变农业发展方式,鼓励和发展具有特色性和高效性的生态农业。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学者韦里克针对企业进行战略研究和竞争分析时,提出了SWOT分析法。该方法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环境和条件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优劣势,而外部因素则包括研究对象面临的机会与威胁。通过对内外部因素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及对策等。本文基于上述思想,对衡水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进而为加快该市生态农业发展提出可参考的对策建议。

二、衡水市生态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分析

1.自然资源优势衡水市地处河北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向东北缓慢倾斜,境内拥有华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美誉的衡水湖,河流水系分布较广。同时,衡水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区,为温暖半干旱型,四季气候特点分明。土壤类型主要以土层深厚的潮土为主,全市潮土亚类面积达43.40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2.10%。此外,衡水市在矿产、油气和地热等资源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蔬菜、家畜等。自然资源优势为衡水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有利于该市新型生态化产品的开发、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技术的改造与推广等,进而推动该市快速形成现代农业体系。

2.特色产业优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经过多年的努力,衡水在建设农业强市,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性的成就。例如饶阳蔬菜、安平生猪、阜城西瓜、深州蜜桃等传统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形成了特色优势,受到了市场的青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方式的变革,为应对传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衡水市也在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围绕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园区和合作社,例如邓庄农业园区、武强现代农业示范区、饶阳蔬菜百里长廊等。这种特色产业优势为衡水市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先天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促进了该市生态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劳动力成本优势由于历史条件原因,衡水市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无形之中形成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2年衡水市总人口为44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高达340.2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7%。以城镇人口占比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2012年河北省城镇化率为46.8%,其中唐山市、石家庄市和廊坊市均超过了50%,而衡水市城镇化水平最低,仅为41.39%,较全省平均水平和唐山市分别低5.41和12.21个百分点。这说明衡水农村地区还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亟需往城镇进行转移,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4.区位优势石黄高速、衡德高速等6条高速公路,G106、G307两条国道,S040、S302等12条省道,以及京九铁路、石德铁路等8条铁路都经过衡水市,使之成为贯穿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衡水市也是环渤海经济圈、首都经济圈以及冀中南经济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较为突出的区位优势对该市生态农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都提供了一定的支撑,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5.文化优势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文化,经济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文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发展生态农业需要以生态文化作为思想支撑,指导和引领人们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衡水市作为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地,曾涌现出董仲舒、高适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因此,衡水市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有着文化方面的优势,例如董仲舒思想中的和谐、重民等思想理念对该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劣势(W)分析

1.经济实力薄弱衡水市是河北省起步较晚的农业城市,受建市时间短、历史欠账多和资源基础条件差等因素影响,该市工业发展落后,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经济实力较全省及其他城市比,呈现出较为薄弱的态势。2012年衡水市生产总值实现1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5%,三次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8.7%、51.7%和29.6%,但是该市的整体经济仍处于全省11个地级市的后三位[1]。宏观层面上,以GDP总量作为衡量指标,2012年河北省各辖市中,GDP总量最高的是唐山市,为5861.6亿元,最低的是衡水市,仅1011.50亿元,唐山市经济总量约为衡水市的5.79倍。微观层面上,以人均GDP作为衡量标准,2012年河北省各辖市中,人均GDP最高的是唐山市,为79526元,最低的是邢台市,约为21410元[7]。而衡水市人均GDP22907元,处于倒数第二位,仅比邢台市高1497元,却比唐山市低56619元。可见,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层面看,衡水

2.技术水平落后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技术状况的好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尤其对生态农业这种需要依靠高科技作为支撑的产业更是至关重要[1]287。虽然近年来衡水市政府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支持和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2011年,整个衡水市只有473人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科技研究、技术服务以及地质勘查,而从事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科技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可见,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成为了制约衡水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3.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衡水市虽然是个农业大市,但其农业产业化水平并不高,龙头经营组织数量少,缺少规模性的龙头企业。根据相关统计资料,2011年该市龙头经营组织总数只有110个。这些经营组织中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仅有25个。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少导致了企业经济效益偏低,制约了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并且很难带动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得本来具有知名度的一些生态农产品因规模小而占有较低的市场份额。

4.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农业的持续有效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重要体现,二者相互影响。近年来,虽然衡水市也在积极不断地进行生态保护机制的创新,制定和实施污染减排措施,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仍较为严重。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统计信息,2013年5-11月衡水市始终处于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同时2013年全年中该市空气质量有10天优,69天良,127天轻度污染,59天中度污染,65天重度污染,33天严重污染,超标天数比例高达78%[8]。

(三)机遇(O)分析

1.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契机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地位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此的高度重视,而生态农业建设则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和矛盾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也在逐渐关注。因此,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其核心概念之一就是生产生态产品,而生产生态产品也就意味着需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这为衡水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以绿色需求为市场发展前景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与转变,追求绿色生态产品、进行绿色消费成为21世纪的一大特色潮流。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身心健康,开始加大对休闲娱乐的关注,积极参与生态观光旅游活动。可见,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未来我国消费市场主要是以绿色需求为主。近年来,衡水市凭借自身特色农产品、衡水湖等自然生态观光区等优势,一直作为整个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供应农产品与观光旅游等服务的重要基地,加上人们对特色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亟需更多的生态产品供应量,这为衡水市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3.以新型城镇化为发展载体由于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城乡统筹为原则,强调绿色低碳、生态节能等基本理念,所以城镇化建设中必然会涉及到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提高技术水平来促进生态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而且还需要一定规模的生产要素等。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城镇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汇集高素质的人才及先进的技术,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促进生态农业做大做强。此外,我国城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因此,衡水市生态农业要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作为发展载体,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积极作用,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4.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发展平台2012年衡水市武强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该市首例,并且该批农业示范区中河北省也仅有4个。为了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积极效应,该区已经筹划并正在实施高标准、大板块、大循环建设北大洼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蔬菜、奶牛等特色产业方面初现规模,并且国内外知名农业龙头企业也相继入驻。因此,要鼓励和扶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实施方案,从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入手,使其成为发展衡水市生态农业的新平台,进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水平。

(四)威胁(T)分析

1.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制度经济学强调了制度和观念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其创新和变革是经济长期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政策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制约着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目前,虽然衡水市政府也在积极倡导生态环保与生态发展,但主要是围绕衡水湖和城镇进行植树造林,建设森林公园和林业园区,关于生态产业制定的战略和采取的措施较少。现有的政策制度也仅限于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工程,与生态农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制度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该市生态农业的推进与发展。

2.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水、土地等资源的日渐短缺和空气质量状况较差等方面,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这些基础资源的需要。近年来,衡水市发展方式粗放,工业和城镇化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带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例如地下水质、土壤土质污染较严重,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等。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直接造成了生态农业缺乏发展的物质资源和条件,阻碍了其规模化和高效化发展,成为衡水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威胁与挑战。

三、衡水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衡水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本文分别针对政府、企业和农户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便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的共同力量来促进衡水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做到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城市。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健全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需要政府在该时期中对市场进行组织和管理,同时,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快速有效发展。因此,对于衡水市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和健全管理体制。根据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优劣势,结合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制定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短长期规划,以布局规划来引导生态农业的发展。具体来讲,由于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土地、资金、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支持,因此,政府要积极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来保障和满足其需要。例如生态农业的发展对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技术的引进或创新需要较高的成本,而这些成本一般很难通过企业或农户自身来提供,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放宽金融机构的贷款限制政策,给予企业和农户一定的优惠与补贴,以便能够尽可能降低其发展成本。

(二)发挥和强化企业带头示范作用通过龙头企业把农民生产与市场联系起来,使生态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使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企业可以与农民通过不同方式的链接,共同发展当地特色生态农业,拓展和占领市场份额。例如一些种植设施蔬菜这样的生态产品,一般前期投入和最终产出之间有时间跨度不等的周期,要做到生态无公害化,期间需要灌溉施肥、喷洒农药等精细的技术指导以及大量的劳动力投入等管理过程。而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给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去完成,政府只需适时监督资金的主要流向和项目的进度及绩效即可。对于企业本身,要着眼于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身生态生产和经营的需要,积极引进新技术,创新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时,入驻示范园区的企业,要及时抓住发展机遇,结合当地政府给予的一些优惠政策和条件,充分考虑产业之间的关联来合理定位,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拓宽产业链的横纵向延伸,实现产业化和生态化经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依托生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积极占领和拓宽市场,提升自身的荣誉、口碑和形象等。

(三)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农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民发展观念的落后直接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影响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转变农民的发展观念,把生态农业作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走以生态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路子。要积极参与并配合地方政府的工作,加强自身的合作化意识,真正参与到生态农业发展之中。例如通过政府制定的土地流转制度,来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中为形成规模化经营,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问题,一些零散的小农户可以把土地出租转让给村中或者邻村的农业大户或者以入股形式投入资金支持,将这些农业大户改造为专业大户,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共同创造并实现双赢的局面。同时,一些知识水平较高、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强的农民要积极参与到生态农业发展中,争取把自己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以满足当地生态农业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作者:于敏石宝军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衡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