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科普旅游的研究
时间:2022-06-04 03:48:40
导语:休闲农业科普旅游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海南岛地理位置接近赤道,拥抱海洋资源丰富的南海,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季风气候条件和一流的生态环境,是我国最大的热带自然博物馆、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基于海南岛丰富多彩的资源条件,休闲农业科普旅游资源按资源形成特性可分为自然型和人文型两大类。自然历史型又可细分为地质类、动物类、植物类、生物类。
1.1自然型
1.1.1地质类。火山熔岩地貌,如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火山口遗迹。2006年9月18日,海口石山火山群申报的雷琼地质公园获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海南省温泉资源富于特色、分布广泛,三亚海棠湾的珠江南田温泉依山傍海,被中外旅游产业品牌推广峰会组委会等组织联评为“中国最佳温泉度假胜地”;儋州蓝洋温泉是理想的保健氡泉,“一石之隔,有一热泉、一冷泉,冷热分明”的冷热泉十分罕见;琼海官塘温泉水温在68~84℃,富含氟(7.0~19.8mg/L)和偏硅酸(33.8~126.4mg/L),还含有其他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为医疗热矿水,对多种疾病有疗效。1.1.2动物类。休闲农业科普旅游中有价值的动物名目繁多,如海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保护的红珊瑚、金珊瑚、竹节珊瑚;昌江县的霸王岭保护的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目前仅20多只,是全球现有灵长类动物中最少见的;位于万宁市的大洲岛,又名“燕窝岛”,屯昌县的坡鹿、陵水县吊罗山的蝴蝶及各种热带奇珍异兽。1.1.3植物类。(1)热带雨林神奇而又神秘。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生活着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活化石”———桫椤;在五指山、吊罗山等国家森林公园内,古树参天,藤萝密布,奇花异草随处可见。雨林深处有高板根、根抱石、植物绞杀、藤本攀附、空中花园、老茎生花六大雨林奇观,诠释着雨林的奥秘、自然的法则;海南岛分布广泛的“见血封喉”汁液剧毒,是世界上最毒的树;分布在三亚南山、有“不老松”之称的龙血树;分布在海口市东寨港、繁殖方式奇特的红树林等。这些珍稀热带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其保健价值、科普价值十分显著,与人类的联系十分紧密。(2)热带香料饮料作物丰富。有“食品香料之王”美誉的香草兰,其果荚含有200多种芳香成分,每一种成分都是高档的香料物质,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烟、酒和高级化妆品;味道浓烈的炭烧咖啡,品味独特的椰奶咖啡,品尝方便的速溶咖啡,其采摘、研磨、烘炒等工艺程序传统又科学;其他作物还有胡椒、橡胶等科研价值也很高。(3)“南药之乡”和“天然药库”。海南最出名的四大名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均有大面积的种植。海南的花梨木、沉香,其观赏价值、养生价值和保健价值,很好地与休闲农业科普旅游相融合。1.1.4生物类。珍珠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作用,贝壳以三亚、陵水一带盛产的白蝶珍珠母贝为中国南海特有,可开发纯天然的手工作坊或艺术工作室。
1.2人文型
海南是黎族的聚居地,在其他省份分布极少,“船形屋”、“筒裙”、“竹筒饭”、“山兰酒”和黎家“三月三”节,都体现了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不仅可用于满足中国航天发展的新需要,还能借助接近赤道的较大线速度,以及惯性带来的离心现象,普及航天知识。
2休闲农业科普旅游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科普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形式新颖的、不成熟的旅游开发形式,相对于海南发展已趋成熟的滨海旅游,休闲农业科普旅游是开发滨海旅游的补充和带动海南旅游发展的新血液,整体呈现资源分散、开发困难、经验少的特点,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1旅游资源分散,交通不便
海南东部海岸已开发滨海旅游,交通便利,地区较为发达,但大部分可开发休闲农业科普旅游的地方都集中在海南岛的中西部山区,闭塞落后,交通、餐饮、住宿条件落后。乡镇间道路崎岖,路途遥远,可以发展科普旅游,但很难和休闲融为一体。
2.2农民贫困,观念保守
科普资源丰富源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居住偏远的农民懂得保护哺育他们的山水,对自然生态没有过度的开发,人们才欣赏到原生态的、历久弥新的珍稀物种,由于村民受教育水平落后,与外界交流较少,转变发展方式的意识较为薄弱,导致村民在开发旅游时与经营管理者不够配合,过分地保护私有财物,使得开发速度难以跟进。
2.3基础薄弱,接待能力不足
休闲农业科普资源分布较广的地区往往收入较低,人们自给自足,无力保证发展旅游的卫生条件、医疗条件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厕所、医院、商店等,这就给游客带来了不便,影响了游客的出游心情。同时,农村环境承载力有限,在节假日和旅游黄金期无法接待蜂拥而至的游客。
2.4科技开发受限,可借鉴经验少
如何在保护中有效地开发,如何在开发中保持资源的原生性,这些都需要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研究者和开发者必须十分了解物种的特性,以便在开发中做到既尊重濒危物种,又不损伤游客。海南开发休闲农业科普旅游,将休闲农业和科普相结合的例子实在少之又少,可以借鉴的经验也非常少,而且海南岛各地区的地域和文化存在差异性,每个地方的旅游开发方式都不可复制,应当发挥人的主观性和创新性。
3休闲农业科普旅游发展方向
3.1案例解读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位于保亭县境内,开业以来秉着“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海南黎苗文化,使其生生不息的使命,为流逝的黎族文化寻求出路,让黎族妇女纹身逐渐走进槟榔谷博物馆。在发展中保护黎族苗族文化,景区是传承黎族苗族文化的载体,黎族苗族文化又是景区发展的精髓。槟榔谷有着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净化大气、提供植物景观和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显得极为重要。约1400多种植物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存,其中桫椤、马蹄都为恐龙时期古老的孑遗种。丰富的植物种类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苗族人创造了丰富的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政府因势利导,加大管理、引导、服务的力度。企业发展了,把惠民、助民、富民作为一种责任;农民致富了,主动支持、参与、融入景区的建设。保亭槟榔谷保护黎族文化,合理开发利用槟榔,并且在政府、企业和农民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最终达到各方面互利共赢,是海南发展休闲农业科普旅游值得借鉴和发扬的经典案例。
3.2海南省休闲农业科普旅游发展的出路
3.2.1综合整合旅游资源。在分散的休闲农业科普旅游资源周围,广泛挖掘可供游客观赏的吸引物,同时借助其他旅游资源,如餐饮美食、歌舞、图腾祭祀等,在挖掘风物的过程中,可用“拿来主义”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际地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点连成线,在区域内形成片区,有利于整体的联合推广。3.2.2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生活贫困的农民不愿配合发展休闲农业科普旅游,是因为农业收入是他们的唯一收入来源,他们不敢冒着巨大的风险将农耕方式转化为收入不确定的休闲农业旅游,即使不彻底放弃农业生产,也会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农民的贫穷。贫穷的村民没有自信心去尝试创新,投入到旅游建设当中。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如修好村村通公路,补偿农民自然灾害损失等,在搞好农业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农业科普旅游。3.2.3有针对性地制定惠民的福利政策。发展休闲农业科普旅游,就应对开发休闲农业地区的农民的科普知识有较高要求。首先,政府和开发管理者应当加强农民对保护对象的教育,保护濒临物种从当地居民开始。其次,政府应当为农民建设学校、医院、商店、养老院、公共厕所等设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改善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建设和谐新农村。再次,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可聘请当地农民作为景区导游、游览车司机、售货员,不仅做到以身作则地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参与景区管理和利润分配。最后,妥善处理政府、经营管理者和当地居民的关系,尊重当地居民的建议和决定。3.2.4鼓励科普科研开发。在开发区内建设研发区和实验区,管理者可以集中研究人员和科研设施,将当地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因素与保护对象实地地相结合,有利于尊重保护对象的生长习性;另一方面,富有创意的手工DIY作坊激发游客动手加工、制作、品尝的兴趣,风格迥异的艺术室可吸引游客绘画、音乐、歌舞、雕塑的创作,这些都会增加游客休闲农业旅游的纪念价值。
4结论
海南省热带农业发展水平显著,许多热带农业资源为海南省独有。现阶段,海南省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国际旅游岛。加之科普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如果能恰当地处理好政府、经营管理者和当地居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注重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在保护中开发,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潜力。相信海南的农业休闲科普旅游前景定会是一片光明,必会吸引岛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海南新形式、新创新的旅游方式,了解和认识新海南。
本文作者:王竹宇申琳琳孟小玲工作单位:海口经济学院旅游学院
- 上一篇:建筑工程管理制约措施3篇
- 下一篇:休闲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