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分析
时间:2022-06-03 03:19:07
导语:现代农业发展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铜仁市农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来看,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不利因素增多,尚需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现代农业发展仍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1.1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
目前铜仁市农业龙头企业虽然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规模小,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不多,带动力不强。全市现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3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71家,年销售超过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只有1家,超过5亿元以上的企业也只有1家。企业与基地、农户联系不紧密,利益关系比较脆弱,带动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延缓了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进程。
1.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近年来农业基础设施已有一定的发展和改善,但在抗击自然灾害和保障农业生产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配套,全市只有6万hm2水源保障的田块;部分设施年久失修,导致农业抗旱防涝防旱能力减弱;山区道路等设施条件更差。当前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矛盾。由于水利等基础设施差,配套设施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加上山区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有些地方存在“生产靠天、运输靠肩”、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耕作以手工为主的落后状况,严重影响农产品的产量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的发展。2012年,农业机耕面积达86万hm2,机插秧面积达5400hm2,仅为全市稻田面积的5.5%。
1.3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品后续深加工不足
总体上看,精深加工的农产品还比较少,除“亿农”“石阡苔茶”“跑山”等少数品牌具有部分市场份额外,其余的品牌数量虽多,但有影响力的品牌却很少,众多品牌主要分布在茶叶、花生、牛干巴上,总体知名度不高,拥有这些品牌的企业产值规模不大。另外,由于缺少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当前农产品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实现特色农产品增值方面严重不足,大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以鲜销和粗加工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待提高,农副产品生产还处于以量取胜的阶段。
1.4农村劳动力现代意识不强,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及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素养,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劳动力呈现劳动强度不足、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综合素质不高的特征。据统计,铜仁市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达82.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仅占21.3%。较多劳动者缺乏维持生存的劳动技能,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此外,农民现代意识差,阻碍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多年养成的习惯,仍然注重产量,不求质量,“小富即安”,缺乏风险投资意识和竞争意识。发展现代农业还要依赖于各级地方政府及专业合作机构开展科普宣传,增强文化教育,引导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风险投资和竞争意识,现代农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1.5外部因素制约生产规模的扩大
土地、资金等外部因素严重制约铜仁市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一是土地的流转困难。土地是区域特色农业及相关产业生产的最基本条件,种植农作物、生产厂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等需要一定的土地配套,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农民对土地产生的特殊情感以及目前尚不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把土地看成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目前种田不但没有税收,还有许多惠农的补贴政策,农民爱地惜地,土地流转要价高,意愿低,难度大。流转的土地也存在流转随意性大、纠纷多、稳定性差等问题,土地集中连片程度低,不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二是资金短缺。首先特色农业产品基本上是以生产大户规模经营为主,没有注册为企业,融资也还停留在个人的层面,难以取得大额贷款,扩大经营规模也就相对困难;其次对专业合作社来说,自有资金不足,又缺少担保和抵押,从金融部门获得信贷不易,运作比较困难。
2加快铜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举措
2.1协调现代农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关系
农业稳定发展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前提。农业是基础,应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一是在工业农业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铜仁最大的优势,强大的绿色生态资源,为后续的发展保留空间和资源,高消耗、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能上。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工业发展不能过多挤占农业发展的空间和资源。工业发展环境脆弱的地区,则应该把现代农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三是激发农民的投资创业意识,提高其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在宣传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高比较效益。四是提高涉农部门对农业的服务意识。随着农民大量外出打工,落后山区发展农业缺少高素质劳动力、缺少技术的问题日趋严重。对此,涉农部门要树立服务“三农”的强烈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推动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2.2用现代工业化发展理念指导农业
一是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重要目标,借鉴新型工业化理念指导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农业工业化发展路子,把工业化的设施装备、质量控制、标准生产、经营管理贯穿于农业再生产的全过程,实行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二是要树立标准化意识,制定和完善种养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积极推广农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对接,更好地应对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三是要树立品牌化意识,如整合梵净山茶叶品牌,努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推动农业对外开放。四是农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依托资源优势,规划发展农业项目,充分考虑到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及劳动等内容,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现代农业项目的附加值,真正体现发展现代农业的潜在价值。
2.3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标准,建立良好的水利保障体系。同时,根据基地、园区、项目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铜仁市设施农业在国家水利部、国家烟草总局的大力扶持下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总量及比重偏小,各区县发展不平衡,需要继续强化土地流转与设施农业项目对接,推动高效设施农业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畜禽养殖业突出发展养殖小区,提高规模化饲养水平。三是要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2.4引进推广先进农用科学技术
用先进科技逐步替代传统资源投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一是要加大科研投入,集中科研力量,重点解决优势农产品的提质增效和果蔬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二要加快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各级农(林)技推广中心在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引进种养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主要农产品优种化率,扩大机耕、机播、机收农机作业服务,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三要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良好机制。扩大农业科技产业化园区建设,提升特色农业基地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5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
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科技水平和从业技能普遍较低,竞争意识、自我提高意识、团队精神等较薄弱,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的吸收消化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应整合现有涉农部门和农村各类教育资源,改革和创新农村教育体制,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院、农广校以及广播、电视、远程教学、专家下乡、田间演示、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农业现代化培养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本文来自于《植物医生》杂志。《植物医生》杂志简介详见.)
2.6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体制创新。大力培育和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专业农民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组织,制订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信贷、信息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创新组织形式。大力推广涉农部门领办型、基层组织创办型、能人牵头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四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建立效用并重。要真正按照市场化、社会化和中介组织的性质要求,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工作制度的建设和工作机制的健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加强典型引路。对已建立的各种中介组织要加强指导和帮助,培育一批先进典型,引导整体上档次,使农业中介组织真正成为农民利益的代表者,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2.7创新农业经营形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深化以土地流转为重点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多种方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二是加快农业招商引资。以高效现代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为平台,努力引进一批规模大、投资多、高科技、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三是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区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外延农业。四是大力发展茶叶、果蔬、中药材、核桃、油茶及畜牧业生产基地。根据铜仁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原则,选准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建成区域性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此外,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保鲜、包装、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延长农业产业链;努力创立优质品牌、绿色品牌,建立加工、销售与优势农产品生产的联结机制,形成产业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本文作者:程云工作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农业委员会
- 上一篇:计算机程序设计类教学探索
- 下一篇: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