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时间:2022-06-03 03:14:32
导语:农垦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湘西州国营农垦场的基本情况
湘西州各国有农垦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五七”干校为基础,由知青和附近的部分村民组建而成。长期以来,屯守在湘西州的边远高寒山区,开荒戍边,保障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对当时湘西州的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示范作用,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到2012年底,湘西州5个国营农垦场土地总面积2761hm2,其中耕地350hm2,牧草601hm2,林地及可垦荒地1210hm2;总人口1396人,其中管理人员11人,其他在职职工339人。从员工学历看,管理人员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仅3人,其他在职职工均只有高中及以下学历,文化程度较低;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50人,35~49岁的中年人231人,50岁以上的58人。2012年,5个国营农垦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8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13万元,占总值的69.2%;第三产业273万元,占总值的30.8%;而第三产业中也仅限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劳务输出,缺少第二产业。目前,全国大型国营农垦场(管理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迅速,而湘西州的国营农垦场仍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经营,导致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营难免相形见绌,发展缓慢。因此,湘西州国营农垦场必须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主导产业特别是特色产业的建设,稳定提高农场职工的收入,才能在2020年顺利完成“两个率先”的任务。
2湘西州国营农垦场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2.1基础条件差,经济结构单一
第一,自然条件差。湘西州各农垦场均处于高寒偏远山区,平均海拔高度800m,最高海拔高度超过1400m;常年受到干旱、大风、冰雹、冰冻等的危害,冬季冰冻期长达一个月以上,对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损坏严重。第二,基础设施老旧。由于当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均系20世纪80年代修建,年久失修,导致农垦场人畜饮用水紧缺,山塘水库、渠道渗漏严重;输电线路老化,电损严重;每到春夏季,如遇暴雨农场公路经常塌方垮坎。第三,机械装备落后。近年来,国家鼓励农场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对购买农机的农场或农户给予一定补贴。但是,湘西州国营农垦场未能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各大农场均缺少如联合收割机、旋耕机、耕整机等适合山区作业的农机具,对农场的现代农业发展造成一定阻力。湘西州国营农垦场的基础条件较差,当地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具体表现在:首先,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畜牧养殖业所占比例较小,山坡荒地多;其次,当地缺少农产品加工企业,更没有其他的现代工业;第三,第三产业也仅限于传统的流通和劳务输出,而市场真正所需求的“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数量少,品牌意识淡薄,现代农业发展乏力。
2.2政策落实不到位,产业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信息不畅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农户缺乏长远眼光,只注重眼前利益,大部分项目均是追求“短、平、快”效益,农垦场的发展动力不足。近年来,国家和州、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惠垦政策,并为农垦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湘西州是农业部多年来的重点扶贫地区,但是大部分政策未能得到充分实施。同时,农垦场的产业发展缺乏对当地条件的优劣势及其市场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也没有把产业发展和适应市场、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导致项目脱离实际,重复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项目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2.3职工素质低,观念更新难
受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资金紧缺的影响,农垦系统在职在岗的350人中,除了11个场管人员参加过科技知识培训外,其余大部分没有经过较系统的培训,科技文化素质低,市场和竞争意识淡薄。因为地处高山,信息闭塞,接触的新鲜事物少,只重视水稻、玉米等常规品种的种植和小家庭畜禽自食养殖,对现代人们需求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缺乏认知,更没有进行专题调查与研究,所以走出去难,请进来更难,开拓创新意识差。而且,湘西州国营农垦场由于地域偏远、待遇不高,因而较难引进熟谙现代农业技术、现代经营管理和现代法律法规知识的人才,这是目前农垦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湘西州国营农垦场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
3.1立足现实,发展现代农业
3.1.1科学合理规划,适度规模发展
湘西州农垦场地处武陵山区,基础条件差,在发展和选择产业时,需加强科学规划和论证,严格按照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推进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一要坚持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和特点科学规划;二要坚持围绕打造“一场一产一品”(即一个农场要围绕确定一个主导产业打造一个主导品牌,做强做精)的总体思路进行整体规划;三要结合国家和农垦场的当前产业发展政策,确定主导产业,以利于整合相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发展有前瞻性和中长期性的项目;四要加强项目的可操作性,将规划分解到年度,逐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农垦场的生产经营活动,事先要确认其战略定位,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取得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的第一手资料。针对湘西州山区型小农场的特点,注意适度规模开发,防范风险,以20~30hm2/场的规模为宜,产业以经济效益较高的高山蔬菜、水果和中药材为主。
3.1.2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要充分利用国营农垦场所特有的土地国有,便于集中管理和集约经营的特点,结合湘西州农垦场地处高山台地,高山气候明显,空气水质清新无污染,积极招商引资,同时扶持种养殖大户,发展诸如“红阳”和“米良一号”优质猕猴桃、高山蔬菜瓜果、高山茶叶、优质中药材、优质烤烟、优质黄牛羊等特色产业。同时,建设水果采摘园或瓜菜种植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和农垦文化旅游[1],为都市人们提供观赏农垦景观、采摘果实、体验耕作等服务[2],增加农垦场收益。依据各农场的自身特点,积极打造特色主导产业。例如:凤凰腊尔山农场以金银花、黄精、杜仲等中药材和优质猕猴桃为主;花垣吉卫农场以优质烤烟、生态稻蟹养殖、优质稻为主;保靖扁槽农场以生猪养殖,反季西瓜以及杜仲、黄柏等中药材为主;白云山农场以生态林业休闲旅游、茶叶、猕猴桃为主;永顺羊峰山农场以湘西黄牛、羊养殖以及优质高山反季蔬菜、休闲农业旅游为主。另外,积极创建无污染生态品牌,形成特点鲜明、具备一定规模、适宜市场需求的高山蔬菜、水果、茶叶、烟叶、中药材、湘西黄牛等特色产业。
3.1.3树立优质理念,发展精品农业
随着现代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强烈追求,对如何吃得放心越来越关注,他们必然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实行标准化生产,对农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必须达到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标准,做到品种纯正、品质优良、包装精美、品牌统一。这就要求农垦场积极建立粮食、高山蔬菜、水果、茶叶、烟叶、中药材、湘西黄牛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示范园,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确保从产地环境、生产、加工、储藏和运输等环节符合有关质量要求,真正起到对周边农村发展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各农垦场可通过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实行“订单”生产[3],用订单的形式使龙头企业和职工形成利益关系,以减少产业发展风险。这样,既可解决职工生产的后顾之忧,又可调动职工生产的积极性,达到“双赢”的目的。
3.2落实政策,促进产业升级
农业本身是一个弱质产业,农垦企业更是如此。农垦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2011年,国务院制定的2011~2020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把湘西州列为重点扶贫对象,因此要充分利用近年来中央推出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顺应新时期的市场需求,遴选出适宜生态、顺应民意、符合政策、面向市场的特色产业项目,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的升级。各县农垦场要在省、州、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搞好水利、电力、进场公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利用国家对垦区危旧房改造的政策,做好全州农垦场的300户职工危旧房改造工作,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塑造农垦新面貌。同时,要积极利用国家农业部农垦扶贫项目,整合相关资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建设好现有的20hm2红心猕猴桃核心园、100hm2金银花示范园、150hm2高山蔬菜示范园、100头湘西黄牛养殖等项目,并对其进行改良升级,努力推进农垦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3提高素质,营造农垦文化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性化管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要通过教育、培训、样板示范等方式,提高职工素质,促进农垦文化的形成。一是加强科技文化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二是进行样板示范引领,使职工掌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三是开展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农场职工的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是培养一支农业科技队伍,重点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和承包大户为重点,通过阳光工程、农广校、职业技能培训等手段,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的新型农垦职工;五是发扬农垦“拓荒、屯边、勇于牺牲、甘于寂寞、艰苦创业”的精神,营造农垦文化,引导农垦人继续发扬二次创业精神,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做到率先致富、率先实现小康目标。
本文作者:田应平王贞富工作单位:湘西自治州农场管理站
- 上一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下一篇:计算机程序设计类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