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时间:2022-05-29 03:45:30

导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

1裕安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与成就

1.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

近年来,通过精心培育和发展,裕安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大,截止2012年底,全区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和组织已发展到242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5家(省级9家,市级46家)。据统计,2012年全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年产值(或销售收入)56.5亿元。同时,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如引导和支持鑫源米业、六安瓜片股份公司、宝祥禽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投入改扩建资金1.5亿元,更新设备,引进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增强了龙头企业实力。

1.2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展

早在2007年裕安区就成立了农产品基地工作办公室,专抓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已建立优质粮基地60万亩;蔬菜基地12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12.6万亩;优质六安大麻基地5万亩;另外,皖西白鹅养殖、家禽、生猪、乳业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得到了全面发展。2012年,全区申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8个,建立万亩以上水稻、小麦、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7个,家禽养殖规模达到2000万只。

1.3农产品品牌影响进一步提高

裕安区的六安瓜片和皖西白鹅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国家级原产地地理证明商标,“徽六”牌六安瓜片被授予国家名牌农产品称号,天裕大米、皖西羽绒、岳王牌六安瓜片等被授予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目前全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3个,绿色认证22个,有机产品认证5个,还有QS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农产品总数达近百个。2012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企业3家,产品7个,有机产品认证1家,产品5个。组织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了农超对接会和农产品交易会,并且打入了沃尔玛、家乐福、世纪华联这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农产品超市。提高了我区农产品特别是六安瓜片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

1.4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裕安区在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区财政每年还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四年来仅用于土地流转和“神农杯”创业竞赛奖励资金就达1000多万元,并设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700万元和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100万元。2012年全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8万多亩,实行订单生产,带动区内外29.8万农户,户均增收3825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长16%。

1.5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裕安区把农业产业化工作摆在较为突出的工作位置,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抓手,研究制定了《裕安区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2010年区政府又成立了粮食、茶叶、皖西白鹅、蔬菜四个重点产业工作责任组,强化了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开展调研,亲临一线指导,现场帮助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把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在区委区政府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和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影响,充分调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积极性。

2裕安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产业组织形式有待完善

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利益分配,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如何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必须解决的关键环节。目前裕安区很多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农户与龙头企业、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有的企业由于项目选择缺乏周密的市场调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经不起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出现经营亏损,对农户缺乏吸引力。产业化实体之间由于对自身利益的追逐,支农、惠农意识不强,个别企业存在着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没有真正形成长期稳定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2.2政府管理体制不适应,财政支持力度急需加强

目前,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的认识已逐步形成共识,各级政府也相应制定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总体效果不错。但裕安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由政府的不同部门分别管理,表面上看许多部门都在抓农业产业化,但由于缺乏沟通,部门各自为政,政策措施不配套,形不成合力,产生不了整体效应,甚至出现“有利都来索,有难都回避,有功争着要”的怪现象。这些对加强和改善政府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裕安区属国家级贫困县,财力十分有限,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提升空间不大;金融部门贷款门槛太高,程序繁杂,融资特别困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存在着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问题。

2.3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近几年来,全区农业在规模、数量上增长很快。但是,农业产业化的过程缺少规范和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群众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不能适应目前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如裕安是六安瓜片的主产区,但因农残问题严重影响市场占有率;从科技含量角度上看,我们的农业生产相当一部分还处于粗耕粗种阶段,导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不佳。产品大多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在市场上叫响的精品。另外,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技术落后,产品的附加值无法提升。

2.4少数企业发展思路不正确,经营行为不规范

从裕安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情况看,还存在极少数投资商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之名,搞“圈地运动”,想方设法套取国家专项资金。他们抓住基层政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急切心态,巧立名目,瞒天过海,不但获取了项目资金,还用极低的价格拿到相当数量的土地;另外,还通过政府的支持,向银行贷款,使其资金规模迅速扩张,而这些企业获得的资金、土地等资源并没有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而是用于获利较高的其他产业,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正常发展。如浙江嘉善托普神话圈地运动就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1]

3裕安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3.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视程度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好乡村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农业产业化工作真正摆上突出位置。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目标任务,并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考评内容。建立健全政策扶持、领导联系、部门帮扶、项目倾斜和银企对接等综合服务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裕安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3.2扶持重点产业和壮强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具有“带头羊"的作用,是农业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紧紧围绕裕安地方优势扶持、发展重点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总体要求,以优质粮油、茶叶、皖西白鹅等主导产业为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运销业,特别是要根据裕安区情,花大气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要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并重,积极引导转化一批,扶持壮大一批,招商引资新上一批,借助外力挂靠一批,培育形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结合、上中下游产业配套的龙头企业群体。[2]按照分类指导、扶优扶强、重点突破的原则,选择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如六安瓜片股份有限公司、宝祥禽业等作为重点,实行“一企一策”的特殊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完善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之尽快成为六安市乃至全省行业的排头兵。

3.3抓好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保证,在农业产业化各经营主体中,农户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利益联结的方式、应当分享的利益,广大农户没有真正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各级政府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充分肯定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户增收所做的贡献的同时,要深入基层,准确把握龙头企业和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与等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认真研究解决现实中影响利益联结机制的问题,防止出现坑农、伤农的现象。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3]使农户真正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受益。

3.4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农产品优势品牌

要狠抓科技创新升级升档,支持龙头企业依托裕安资源,通过自建研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校合作,对影响裕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组织专门力量对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技术进行科技攻关,支持“徽六”六安瓜片、鑫源米业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裕安特色、附价值含量较高的农产品。同时,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严格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和责任追溯,夯实农业品牌的发展基础;建立奖励机制,对获省以上名牌农产品、驰名商标的给予奖励,并在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倾斜。

3.5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

2013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指出:“要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节能减排、培育品牌。”[3]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力度,“新增农业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倾斜,”[4]通过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集中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要重点扶持六安瓜片、优质粮油、皖西白鹅等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要重点扶持区内一批规模大、辐射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通过税收、贴息、奖补等方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化。同时,还必须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投入的资金用在农业产业化项目中,实实在在给予农业支持,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得利。

本文作者:苏强工作单位:中共六安市裕安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