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2-08-10 10:06:52

导语: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

1加大补贴力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全市农业工作重点,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建设。2012年,我市继续按照市县两级政府补贴的办法,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一定资金引导农民发展膜下滴灌。同时,捆绑各类项目资金,加大设施农业建设的补贴力度。每年将国家的良种补贴、粮食直补、高产创建、农技推广示范县、测土配方施肥、农发基金等国家的各类农业项目资金以及金融部门的支农信贷资金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资金合理捆绑,集中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资金的效用。补贴力度和项目资金的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建设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模式

我市是一个干旱、少雨、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地区。长期以来,为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地下水资源,各级农牧部门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大力发展以节水增产技术为核心的设施农业。从2006年开始,在土地集中连片、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大力发展以喷灌为主的节水种植模式。从2009年开始,针对喷灌耗水量较大的实际,在四子王旗、商都县和集宁区进行了膜下滴灌示范。201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迅速发展到2.3万hm2。2011年以马铃薯为主的膜下滴灌达到5.7万hm2,喷灌面积5.1万hm2,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9万hm2,全市高效节水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1.6万hm2,实现了农村常住人口(142万)人均667m2高效节水农田的目标。此外,在旱地主要推广了覆膜坐水点种的抗旱节水增产技术,全市旱地覆膜马铃薯面积稳定在6.7万hm2左右,覆膜玉米稳定在6.7万hm2。设施农业规模的逐年扩大,使我市有效灌溉面积由原来的13.3万hm2递增到23.7万hm2。2012年计划新增蔬菜温室大棚1333hm2,全部一次性安装滴灌,原有的温室大棚进行1333hm2节水改造,全部配套滴灌等节水设施,实现水肥一体化种植。今后新建蔬菜基地要全部采用滴灌等节水设施。目前,不是滴灌的露地蔬菜和温室大棚蔬菜力争3年内全部改造成滴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年内计划新增以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农业3.6万hm2,使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4.3万hm2,其中设施马铃薯达到11.5万hm2。同时,要减少大水漫灌4万hm2。到“十二五”末,大水漫灌彻底退出农业生产,基本实现农田节灌、精灌全覆盖。

2012年新增滴灌要全部集中在对现有水浇地的节水改造。同时,对水资源短缺地区或已明显表现供水不足的现有喷灌种植逐步改造成更为节水的滴灌种植,确保当地农业生产能够正常进行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节水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要加快滴灌标准化种植技术应用推广速度,提高种植水平,把滴灌技术与农艺措施和施肥技术相统一,最终实现水肥一体化和可控化,达到高产高效。继续抓好旱作地膜覆盖,顺应十年九旱的自然规律,仍要大力发展旱作地膜覆盖,2012年旱作覆膜面积稳定达到13.3万hm2,其中旱作覆膜马铃薯6.7万hm2,覆膜玉米6.7万hm2。

3狠抓种子源头,加快良种繁育建设步伐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我市从马铃薯良种这个源头入手,狠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突破耕地、水等资源刚性约束,提升种子生产能力,提升企业“育繁推一体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市马铃薯脱毒组培室达到1.2万m2,生产脱毒瓶苗1200万株;24.1hm2温室生产脱毒微型薯7500万粒;166.7hm2网室生产原原种3750t;3667hm2原种田生产原种11万t;3.3万hm2种薯繁育基地生产合格种薯120万t。马铃薯良种繁育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网室微型薯生产到原种一、二代繁育的完整体系,达到了马铃薯田每4年更换一次良种的能力。2011年新建的内蒙古嘉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马铃薯脱毒种薯和商品薯品种开发、仓储、销售及保鲜加工于一体的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计划到2016年建成1.3万hm2脱毒种薯G2优良品种示范基地,占领全国10%的市场份额。2008年成立的内蒙古民丰薯业有限公司2011年已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拥有1万m2马铃薯脱毒苗组培中心、2200m2研发中心、0.53hm2智能温室、2hm2日光温室、13.3hm2防虫网室、5333hm2原种生产田、7万t马铃薯种薯仓储库,投产以来一直承担着全国马铃薯种薯供应任务,为打造全国最大的种薯繁育基地奠定了基础。

4强化科技服务,加快实用技术成果转化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根本出路在于科技。为此,我市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制定了各项生产技术规程。组织有理论有实践的专家教授,围绕设施农业,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制定了不同的生产技术规程。如马铃薯膜下滴灌、喷灌、旱作覆膜等生产技术规程。二是加强科技培训指导。我们把科技培训作为科技创新工作重点,将培训办到各旗县市区、各乡镇区域,围绕各地的主导产业和主推技术,采取集中办班、互动授课、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全市共培训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1013人,农民25.3万人次,受到了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的普遍欢迎。三是狠抓示范园建设。示范园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窗口,是标准化建设的样板,是新型农民的培训基地,我们把示范园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作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载体和平台,让示范点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全面开展高产创建活动。2012年,我市按照自治区农牧业厅统一部署,高标准、严要求、抓攻关、见成效,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圆满完成了全区高产创建现场会,促进了全市乃至全区粮油菜高产创建水平的整体提高,拉动了粮食平衡增产。五是强化技术的集成运用。在示范点上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材料,认真开展试验示范,并以现代节水设施为龙头,将优质种子、高垄栽培、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栽收和农机农艺有机结合等技术组装配套,做到了良种、良法和优良设施优化组合、集成运用,既节水节地节能,又增产增效增收。

5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根本措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大农产品销售、仓储、加工力度。全市现已建成的马铃薯龙头企业7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百万元的企业18家,年加工能力3000t以上的企业15家,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25万t。

建成蔬菜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4.75万t。建立健全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现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52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42个。完善规范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全市现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445家,成员34600人,带动农户44100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强大力量,有力地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塑造了地区品牌,2011年正式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乌兰察布马铃薯”地理标志商标,改变了过去马铃薯有品无牌的局面,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为打造“中国马铃薯之都”奠定了基础。

从总体上看,我市高效节水设施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规模小、档次低、市场窄等不足,与兄弟盟市相比,还有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科技服务,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发展机制,促进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同时,举全力做好2012年中国马铃薯年会的承办工作,提升“中国薯都”的影响力,为自治区增彩添辉。

作者:郝玉莲贾江平宿华单位:乌兰察布市经济作物工作站乌兰察布市绿化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