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研究
时间:2022-07-16 08:24:16
导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联系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将其作为重点研究的问题。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形成了强大的供应链,也出现了很多影响因素,每一个环节的不足都可能带来质量安全问题。本文以甘肃省文县为例,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探讨提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经济正在稳定、快速发展,我国政府也开始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自从农业部门颁布施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后,我国便集中主要力量,重点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文县也是如此,近年来,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改善,已达到历史良好水平。
1文县概况
文县位于甘肃省的最南部,该区域由亚热带顺利过渡至暖温带,境内山峦起伏,气候温暖潮湿,年均气温大概是15℃。年降雨量在400mm~1000mm,有充足的光、热、水资源,生态环境良好,土层深厚,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最佳的条件。全县发展蔬菜产业达12000hm2。冬春季露地蔬菜在白水江和白龙江川坝河谷地区生长茁壮,为蔬菜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1]。
2文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2.1未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对农产品和企业的质量安全监管不严,企业无法密切联系产品,管理不规范。只有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彻底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目前,文县建立了监管体系,但不完善,配备监管产品质量的安全人员不足,甚至很多是半路出家,执法人员对一些专业性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综合素质偏低。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很少聘请专业管理人才,基本不能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自检,不了解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颁布的法律内容,导致难以制定出可行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2产地环境不优
产地容易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造成影响,产地的好坏对农产品质量的优劣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养农产品时无法合理使用投入品,产地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排放工业“三废”与城市垃圾较随意。一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农户使用的化肥较多,造成了土壤酸化问题,重金属的活性被增强。二是化肥残留带来的污染。文县平均施用化肥量已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而植物无法吸收的氮磷等成分出现在水、土壤和大气中,达不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标准。三是农药残留带来的污染。据统计,全县年使用农药量缓慢增加。本县的农民老龄化较重,受教育程度低,无法控制用药量、浓度等[2]。
2.3农业投入品监管不到位
文县合法经营的农药门店很多,这部分门店的经营相对规范。从农民农资需求考虑,农资经营点较少,在农村集贸市场、小集市存在很多无证的经营点,无法对禁用农药实现综合监管,监测农业投入品质量缺乏常态化制度,收集处置废农药。2.4检测检验能力不高目前,文县正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项目,建成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基本配全了监测检验设施,达到本地食用农产品的检测要求。存在问题:一是检测实验室无资质。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实验室不符合资质认证标准,检测数据不合法,无法对外公布应用。二是检验检测专业人员不足,从事检测的专业毕业生凤毛麟角。三是检测检验能力薄弱。文县仅能实行定性检测,定量检测尚无法实现。检测肉产品和水产品只能依赖外地检测机构。四是检测检验工作无法全面覆盖。监测检验的对象有蔬菜、畜产品、水果、食用菌和茶叶,检测种类不完整,检测数量不足。
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
3.1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3.1.1标准化。制定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保证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为农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农民全面应用标准,保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贯彻执行。以文县特色优势的核桃、花椒、茶叶、蔬菜、中药材为重点,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1.2品牌化。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则,培育现代工业理念,合理运营品牌,充分彰显品牌的引导、辐射效应。集中力量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创新农业科技,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主动申报“三品”认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过程中对分散农户实现监管。创建农产品商标,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3.1.3规模化。农业实行规模经营的基础是农村土地经营,为得到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优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按自愿有偿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利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法,规范土地流转操作,将农业用适度向经营主体如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聚集。如此将分散的农民有效集中在一起,突出了生产过程的统一性,提高了生产的专业化水平。
3.2强化规范用药行为
3.2.1精心指导。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用药监督小组,将用药时间、用药方法和用药类型等内容传输给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自主记录用药情况。严格管理使用违禁药的农产品,鼓励农户自我管理。3.2.2强化监测。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建立自己的生产体系,获得产品检测报告,产品合格后进行流通销售操作。若发生农残超标或质量安全问题,应依法检查溯源。相关单位抽查养殖过程使用瘦肉精和蔬菜药残超标的问题。3.2.3加强执法。重点监管农资投入品的市场,开展农资打假活动,执法检查农资产品质量,严厉打击农药、兽药和饲料行政违法行为,种植过程禁止使用高剧毒农药。
3.3建立相关制度
3.3.1执行“产地准出”制度。产地准出的牵涉面广泛,分散的基地,使监管更困难,这对农业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政府应提供充足的投入资金。农产品生产主体为农业企业、合作社与农民组织等,这一群体处在弱势地位,农产品价格低廉,故不能只依靠农业企业提供检测设备,而是由政府带头投入部分消费品;其次,试点单位的经济效益良好,具备一定的种养殖规模,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政府部门为试点单位提供了资助项目,扩大了销售渠道,有利于企业得到优质低价的产品。3.3.2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达到市场标准后出现在餐桌上,农业部门经过长期摸索,制定了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药监部门逐步适应这项工作,尽可能简化工作流程,避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反复。3.3.3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可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追溯,是指利用计算机、数字化物流技术,对农产品生产源头到消费市场的全程实行精细管理,记录保存生产、加工和流动等数据,使农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简单来讲,针对农产品的播种、灌溉、检测、销售等环节,以数字技术为农产品贴上身份证信息,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获取这部分信息,进一步识别农产品。农业部门科学调整职能后,贯彻执行“产地准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3.4不断提高监管能力
3.4.1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认证文县实验室的资质,优化制度规程与操作程序,增加专业检测人员,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检测水平,从而较好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形势,建设标准化实验室。同时,鼓励农贸市场构建农产品质量监测实验室,联合政府部门,共同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提高快速检测技术、方法和设备的精准性,购买设备服务支持基层监管工作。3.4.2推进“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建设“甘味”农产品品牌,创造“陇货”精品,及时颁布奖励政策,成立补助基金,全面推进“三标一品”的认证登记工作。建立“一县一品”区域品牌,努力打造全国优秀品牌,使陇南农业快速走出去。同时,对证后严格管理,使保标用标行为规范化,提高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严格处理违规使用标志的现象,有机联系合格证与三标一品。3.4.3探索“网格化”“名录式”管理。对于千家万户的大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来讲,农产品质量安全非常关键,不仅要控制源头、投入、生产和加工,还要限制追溯、品牌等。为顺利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应不断创新工作手段,精确把握工作的准入点。以文县内各村为基础网格,每个村独立安排1名~2名网格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等各项工作综合管理;完善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药企业,以“名录式”方法实现管理。以销售使用投入品和生产经营农产品等建立数据库,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条件。3.4.4加强专项整治和监测评估。合理判断,对风险隐患综合处理,避免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重大问题。一是围绕蔬菜主产区和商品基地,对高毒农药、隐性成分农药等整治和限用。二是围绕商品蔬菜主产区、农药监测合格率低、波动显著的地区、农业合作社等,处置不合规使用农药的行为。三是围绕双季稻主产区,打击违法使用“百草枯”催枯早稻谷的行为。四是安排媒体追踪报道待查办案件,对外公布典型事例,扩大社会的影响区域,以获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4结束语
综合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繁发生,使广大群众高度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全面管理农产品质量,满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要求,保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网络。
参考文献
[1]王海华.关于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思考[J].农家科技,2019(7):262.
[2]张文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5):100,146.
[3]徐永兴.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研究[J].农家参谋,2019(4):41.
作者:王鑫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 上一篇:字源识字在小学低段教学的策略
- 下一篇:食用农产品兽药残留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