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意义及途径研究
时间:2022-11-22 03:06:41
导语:农民增收意义及途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而农民增收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唐山市农民收入的增加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首先指出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研究唐山市农民增收问题的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唐山市农民收入的途径。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农民增收;唐山市
一、研究背景
截止到2015年,我国有43.9%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虽然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这一比重呈下降趋势,但目前,农民依然是我国不容忽视的庞大人群。“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而农民增收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年收入增长迅速,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2016年的12363元,增长了近92倍,年均增长12.65%。当前农民收入越来越受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逐渐显露出新常态,经济下行使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农产品价格下降,造成价格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减少,给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带来了压力。同时,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也让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遇冷。此外,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受到受教育程度及劳动力素质的限制,农民进城务工多选择劳动密集型企业,但由于经济新常态的影响,这类企业正在逐渐失去竞争力,企业经营困难,必然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增长;再加上经济下行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增速降低,政府通过直接补贴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难度有所增加。近年来,随着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唐山市已形成了由龙头带动,以奶制品、板栗等为主的农业经济,农业生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唐山市的优势农产品大多以外部品牌为依托,再加上种植业生产模式依旧是传统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农业产业化链条短,阻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二、经济新常态下唐山市农民增收的意义
(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以城市为中心发展工业,投入大量资金,制定了很多惠城政策,让一部分城镇居民先富起来,城市得到了高速发展。相比之下,农民未充分享有社会体制分配的基本权利。因此,只有明确农业的重要地位,以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市与农村步调一致向前,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正,维护社会正义;才能缩小农民和城市居民的贫富差距,使农民和城镇居民平等共享社会保障。(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研究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和方案,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而稳定我国的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稳步发展,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才能享有顺利发展的保障。增加农民收入,能够增强农民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信心,让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耕种、流转土地,避免出现撂荒现象,从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三)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能够加快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后,消费观也将随之改变,而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货膨胀的影响使产品供大于求,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日益扩大,其对于全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农民有了多余收入,有精力经营非农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生产率,增加了劳动力价值,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四)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迫切要求。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等多重因素会给农民收入的增长带来一定影响。首先,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接收农民就业的能力下降,即使就业,工资上涨也会因企业经营困难而受到制约,再加上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竞争地位,其就业流动性频繁、稳定性低,也会造成其工资收入不稳定。其次,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由于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致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倒挂,本土农产品销售遇冷。另外,受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和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势必影响到农民第二、第三产业的经营,从而导致经营性收入增速减缓。最后,经济新常态阶段,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在这种背景下继续以直接补贴等形式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面临较大压力,惠农政策的效率会逐步减弱。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农民收入增长放缓不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内需的拉动和经济的增长,因此,研究经济新常态下农民的收入问题,并寻求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寻求唐山市农民增收途径,并为相似地区。提供借鉴目前,唐山市农民的收入水平与我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且近几年呈持续增长状态,但从总体、长远的视角来看,影响唐山市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未消除,如唐山市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十分稀缺;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及其布局不尽合理等,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唐山市农民收入的快速、持续增长。另外,有部分学者认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中西部地区,而农民收入绝对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似乎不是关键。但根据实际情况,东部地区农民增收问题也是我国农民增收问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同时,虽然我国中西部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落后于唐山市,但唐山市的发展经验无疑给目前与唐山市条件相似的我国其他地区,以及未来与唐山市发展条件相似的地区提供参考,因此,系统全面研究唐山市农民收入问题,可为相似地区提供借鉴。
三、经济新常态下唐山市农民增收途径
(一)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根据《唐山统计年鉴》,近十年唐山市农民的人均转移性收入由510元上涨到了1034元,虽然在数值上基本翻了一番,但从转移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来看,其一直保持在7%左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程度的增长已经显得微不足道,再加上在经济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农产品价格下跌,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却在上涨,现阶段唐山市农民所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做出的贡献微乎其微。因此,唐山市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财政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具体来说,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保障;着重加强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绿色农业等的补贴力度,鼓励农业适度经营和可持续性农业生产的发展;针对农机购置设立专项补贴,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推动土地集中连片耕种。(二)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的情况相似,唐山市农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同样不明显,甚至在数值上远远低于人均转移性收入。截止到2015年,唐山市农民的人均转移性收入只有397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为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唐山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一,鼓励农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增加农民的股息收入;其二,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文明执法的前提下,适度推进“两置换一转化”,鼓励发展“房东经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其三,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开发适用于农村居民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在乡镇设立理财机构,宣传理财知识,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理财投资;其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收入提供保障。(三)鼓励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首先,适度规模经营能够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由于土地集中连片耕种可提高农机和农田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因此,在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下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的不利影响下,土地连片耕种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对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模优势和吸引投资的优势,开发新型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发展订单农业,保障和提高农民收入。(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互联网农业。增加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发展科技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以迎合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发展绿色农业、清洁农业,减少农药的使用,在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从事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开展线下经营的同时开展线上经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李美慧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孙炳权.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7,(9):29,31.
[2]山发育.新常态下促进农民增收的分析与思考[J].青海农技推广,2017,(1):47-49.
[3]董全瑞.新常态下农民增收面临的约束及其顺应之策[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7,(1):25-29.
- 上一篇: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新途径
- 下一篇:浅谈新农村经济建设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