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监管论文:宁波农合社现状及监管刍议
时间:2022-02-18 11:23:27
导语:农民监管论文:宁波农合社现状及监管刍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占慧杰金晓霞工作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和济街69号工商局企业监管处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法律相关条款不完善一是没有法定出资规定,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设置缺乏监管手段;二是没有法定年度检验规定,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常经营缺乏监管手段;三是欠缺相关违法责任规定,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违法惩戒缺乏手段;四是缺少“空壳”合作社处理规定,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非正常退出缺乏手段。(2)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一是相关部门认识不到位。对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对优惠扶持政策不了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二是有关部门作为不到位。有些部门将行政不作为误解为是扶持发展的一种做法,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没人管的局面。三是部门间职能分工不明确。农业、工商、财政、供销、商贸等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事项及职能分工不是十分明确,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现象。四是部门间协作不到位。各职能部门具有独立性,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形不成合力。(3)主体自身素质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他们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术,有迫切改变现状的愿望,但是缺乏改善现状的信息、手段和魄力。大部分成员“小农意识”强烈,缺乏合作理念,习惯于看重眼前利益,缺乏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的意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才缺乏,存在着人才的“三少”状态,即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带头人较少;行业指导部门中通法律、懂政策、会监管的指导人员较少;理论深厚、善于把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国情融会贯通、善于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科研人员较少。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普遍较差,无法有力推动内部组织的正常运行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致使有关法律法规形同虚设。
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监管模式的对策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依法监管模式健全完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体系。一要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低出资额,有效保障交易对方的交易安全;二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年度检验制度,制定和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商年检制度可以有效地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有效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设立规范运行,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三要依法追究违规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参考《公司登记管理条例》适当规定主体违法及非正常营业的处罚条款,有效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2)健全联动机制,实行信用监管模式搭建政府信用监管平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整的信用监管体系。一要建立组织领导协调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能分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二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数据库,以信息化为依托,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数据库,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部门间的数据交换系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三要搭建政府信用监管平台,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信用评级标准及信用监管制度,结合供销社出台的《供销社系统优秀专业合作社评选办法(试行)》,及各级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评选制度,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监管办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进行信用信息评级,并将该主体的信用情况与政府的扶持政策、融资优惠政策等进行直接挂钩。(3)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指导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实行行业自律,加强行业指导。一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协作与联合,团结组织农民互助互惠,将分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联合起来,优势互补,抱团闯市场,规避单打独斗和恶性竞争,实现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二要培养造就合作社专门人才,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培训及人才引进机制,充分发挥农协的作用,对主体进行法律、经济、财务、社会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及成员素质的培养;三要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络技术,收集市场信息,为行业成员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最大程度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损失;四要创建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行业协会要提高与政府部门及其他组织的沟通能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扶持优惠政策,并督促政府对政策的落实。促进政府加强流通设施建设,争取减免市场摊位及市场准入的高昂费用,降低成本,实现惠农又惠民的社会效应。
- 上一篇:权益保障论文:小议农民权益的保障与改革
- 下一篇:乡村土地流转的保护问题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