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服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21:47: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民服务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民服务论文:新时代农民教育问题的思索
本文作者:周静工作单位: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
国外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成功做法
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国外一些国家起步较早,其培训教育在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一)经费投入向农民教育倾斜许多国家从经费投入和政策方面向农民教育倾斜。比如,美国把农业作为研究与开发长期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自1958年以来以8%的速度逐年增加。德国政府将农民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各农业学校及培训中心的培训计划为参考,根据财政政策下拨专款。在瑞典,政府每年向农业大学拨付4亿克朗的经费,保证农业设备处于先进地位。在农业技术普及培训方面,日本政府承担全部或部分国家和地方举办的试验研究所需的经费。(二)以立法保证农民教育培训开展国外不少国家都制定了有关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依法治农是各国促进农业发展的根本。比如,早在1862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莫雷尔法》,规定联邦政府通过土地奖励的办法,为各州开办“农工学院”或“赠地学院”提供资金,发展农艺和机械工艺技术教育。《莫雷尔法》及其相关补充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联邦政府通过资金资助职业教育的做法,对于美国以后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而英国1982年颁布的《农业培训法》、法国1960年颁布的《农业教育指导法案》、德国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韩国1980年制定的《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基本法》等,都推动了农民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三)对培训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国外对农民培训教育工作一般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和负责。比如,法国的农民教育由农业部主管,美国由农业部推广局负责,英国由农渔食品部农业培训局负责,日本由农民研修所负责,韩国由政府的农村振兴厅指导局和农民教育院负责,承担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教育。法国通过农业师范学院,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高水平师资。许多国家还有以个人、企业为主体的培训组织。法国、丹麦、荷兰、日本由农民协会或其它社会团体组织负责对农民和农业徒工进行培训。英国各地区有大批由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的业余农业学校及短训班,如农工夜校、农民夜校、农技训练班、农业青年培训学校等。墨西哥也有60多个官办和私办的机构,专门从事对农民的职业培训。为了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许多国家建立了严格的考试和认证制度,只有考试合格才能获得“绿色证书”,才有资格当农民。比如,英国的农民教育培训有17种证书,法国有4种证书,意大利的证书有技术工人证书、技术能手证书等。严格的考试和认证制度的实施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了统一的可操作的目标,也为监督评估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为了保证农民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各国还通过对各培训机构的考评确定政府补贴水平,对考评不合格者取消其培训资格,并对教师素质设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四)教育方法灵活多样比如,英国的农民教育与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力量,再辅以高校及科研咨询机构,基本形成高、中、初三个不同层次的教育结构,这些层次相互衔接,可以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法国的农民教育国家和私人一齐开办,职业培训不仅深入到田间地头,还落实到农民家庭。在日本,培训组织不仅通过函授讲座对高中学生传授农技知识,让他们亲自体验农业经营,而且还举办农民夜校、农民补习学校、农民培训班,对农家子女进行各种专门的教育和培训。
对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思考
根据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实际,借鉴国外培训经验,笔者认为,转变思想观念,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采取科学的教育培训方式,对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一是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市、县、乡(镇)党委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分别制定长期、中期和当年工作规划与目标,并将之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组织落实培训项目,强化统筹,协调解决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关系,并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从而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二是要分类指导,加强监督。要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类科研院所的作用,启动农民培训示范县、乡建设,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师资合格、功能齐全、运转协调的培训基地,以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方向、多目标的教育培训需求。还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二)不断加大对农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一是要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应将农民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增加投入。要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专项扶持基金和基地,相关部门可按照业务水平、服务年限等条件分级确定补助金额,并将新型农民的教育补助范围扩大到一些社会上学有所长的自学成才者,对他们免费进行分类培训。二是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培训融资机制,对农民培训资金要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并实行项目管理。比如,开设专户、设立专账、专人管理,资金封闭运行等,做到专款专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用。(三)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一是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招收涉农专业的毕业生以及社会上有一定农技特长的农业人才,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二是建立多元化培训机制。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是现代社会教育培训的必然要求,若此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建设者的要求。可运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阳光工程”等形式,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同时,培育劳务品牌和劳务输出特色村,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四)依法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培训的要求,加强农民培训立法工作。建议研究制定类似《新型农民培养条例》这样的法律法规,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还要加强有关农民培训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执法和督导力度,确保农民培训工作在法制保障下正常有序地开展。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教育摆到整个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努力整合优化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积极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解决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上得起学、念得起书,培养造就更多的未来的新型农民。
农民工金融服务研究论文
摘要:在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亦工亦农的特殊群体。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平台,不断改善农民工金融环境,积极为农民工提供高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结合各地实际,展开金融产品创新,为外出打工人员量身定做开发出特色信贷产品等建议来改善农民工金融服务。
关键词:农民工;金融服务
一、引言
农民工实际上是一种很独特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群体。农民工是世界工业化历史上的一个新概念,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正在不断边缘化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基本为初中以下。从事的行业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主要集中于建筑市场、装修市场、加工市场、制造市场、采掘及环卫市场、家政市场、餐饮市场等,工作苦重,但是报酬却很低,工资总体水平较低,大部分人的月工资收入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就业岗位不稳定,流动性强。
二、农民工金融服务意义与现状
远程教育论文:小议远程教育服务的农民发展
本文作者:曾茂林工作单位:湛江师范学院
发挥精准服务新功能的理论基础
远程教育精准服务各类农民新功能的实现,既需要切中相关群体利益需求,更需要根据各类人群的文化背景和心理需要,形成与该类人群认知结构对应的远程教育课程结构,才能产生出“耦合–共振”效应。(一)精准服务教育对象的理论1.多网合一“耦合”运作的原理“耦合性广泛地存在于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之中。”[5]结合本文的语境看,则是指多部门、多种远程教育载体之间存在的“耦合”作用关系。这种耦合关系是以合力方式进行的,相互作用的要素之间会产生能量、信息的互补、放大、共振等效应,形成1+1>2的功能。2.针对学员群体的“耦合–共振”心理原理网络有效学习,涉及学习者内在心智变化的活动,而动机、元认知和元意志又是心智系统中激发自我学习的三个重要因素[6]。因此,诊断出教育对象的认知结构特征,针对学习者利益需求及其认知特点,制定精准服务的导航图,以提升其学习监控力,既能从教育内容上满足学习者的功利追求,又能强化其学习动机,拓展其元认知,在教育资源与学习者之间产生出“心灵相通”的共振效应。3.教育资源“质–量–度”有机统一的结构优化原理农民之所以愿意接受农村远程教育,是因为能满足其兴趣和利益追求,帮助其完成奋斗目标。而接受教育的内容广度和深度,却受其认知基础和能力制约。在以海量知识传输的远程教育中,需要根据各类教育对象的特征,准确定位教育资源的“质”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和难度水平。同时,为了让农民将学到的知识、技能予以有效地巩固,还需要相应数量的变式训练。因此,统一运筹的远程教育就需要在资源的“质”上把握好梯度,在量上把握好“数”度,分类设计出“质–量–度”结构优化的教育资源库。4.标准化系统教育与个性化片段教育有机结合的原理多网合一的远程教育,既融入了标准化的学历教育,又有移动和网络化的个性学习。标准化,有助于发展科学技术等专门化教育,有助于大面积、高质量地向农民推广科技知识。个性化,则有利于满足农民的兴趣爱好,丰富农村的文化资源。因此,需要遵守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教育原理。(二)适应e时代教育特征的新理论1.“社会–人本–技术”功能一体化设计理论要达到让农民“适用–乐用–争着用”的教育资源设计目标,就要有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才能让农民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顺利转化为其获益的目的。但是,要让农民“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则需要从其认知水平出发进行设计。这就需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实时教学转化为延时教学,将课堂教学转化为掌上教学。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人本功能–技术功能”必须有机统一到远程教育资源的整体设计中。2.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标准化理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7]。虽然在教与学的方式和教学环境上可以展示个性,但是学科教育有专门的课程标准,而且整合后学员的学习业绩也需要以标准化的统一试卷进行检测,这样学员获得的毕业证书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因此,整合理论所达成的主要是标准化远程教育结果,实施对象也主要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规范化课堂教学的整合,其价值在于为提高学历教育的效率奠定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弥补标准化缺陷的个性化移动学习理论体系学科整合教育理论在提高效率上优势明显,但对于随时随地的愉快学习却显得不足。基于移动学习形成的非正式学习、情境学习、境脉学习、活动学习、经验学习等系统的移动学习理论[8]15,具有满足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恰好弥补了课程整合理论突出标准化的不足,成为精准服务新功能发挥的理论依据。4.角色互换的资源研发理论为了充分发挥贴心地远程教育服务功能,将上述标准化教育和个性化移动学习理论综合加以运用,就应站在学习者的立场来考察哪些教育需要标准化,哪些教育领域需要个别化。其有效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让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设计专家下地方,深入农户;让现场培训者、学员代表上电视台,参加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角色互换,在教师与专家、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经验同构、情感共振的效应。
远程教育精准服务农民新功能的实现路径
远程教育精准服务农民新功能的实现,既需要基础性软硬件平台建设,更需要根据各类人群的文化背景和心理需要来分类实施。(一)构建远程教育精准服务农民的基础平台首先,根据农村远程教育以农广校为主体的现实条件,可由农广校系统牵头,联合成教部门、中职教育机构,形成卫星视频传输、计算机网络、无线移动网络多网合一的农民远程教育支撑平台。同时,组织力量根据教育对象分类完成针对农民资源检索、信息、学历课程讲座多方面内容和形式的软件资源库,包括媒体素材库,课件库,网络课程、案例库,移动学习资源包、题库等,以便形成针对农村党员干部、专业户、普通农民的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学习导航系统及有效的搜索引擎,完善非实时和实时的授课系统、学习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考试评价系统、虚拟实验系统、交流讨论工具等,为分类开展精准服务搭建起农村远程教育的平台。其次,建设个性化学习的远程教育模型。多网合一的远程教育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灵活性,触角可以渗透到多个部门,借助耦合原理可实现多部门教育资源的集约性优化开发。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新农民喜欢的传播形式,为开展个性化的终身教育提供了现实条件。当前需要突破的是建立起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教育模型。一是建立学习者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的分析模型。认知方面包括辨别归类,信息加工、分析与综合,记忆过程中的趋同与趋异;情感方面包括理性水平、学习兴趣与好奇等;意动方面包括坚持性,冒险与谨慎,动手操作等;社会性倾向包括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要内容,在初始能力分析中应予以体现。可以借助手机和互联网对上述因子开展问卷调查,以此为基础建立起针对各类群体特征的分析模型。二是建立分类精准服务的个性化远程教育内容模型。从知识点学习到整体教育内容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出e-Learning、M-Learning和U-Learning各类学习平台特征。根据标准化与个性化统一施教的原理,在个性化资源的组织上需要以紧扣同类教育对象的共同兴趣和利益追求为基础,从农民增收需要的科学种田、养殖、园艺等入手组织课程资源包,让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上网得到正确适用的答案。三是针对农民个性化需要的文化素质教育和闲暇教育,以电子图书、百科词典等形成针对移动设备的呈现模式,以视频和动画形成针对平板电脑和电视讲座的模式,以虚拟现实技术形成针对微机学习的呈现模式等。四是由自适应引擎进行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从学习对象库中选择相应内容,以最优组合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开展个性化教育。(二)针对普通农民的精准服务根据普通农民文化基础、情趣和生产需要,结合其接受教育的主要工具是电视和手机,一是开发出生活常识类教育节目,提高其日常生活的应变力。如开发农村用电安全、防偷窃技术、处理空巢家庭关系技巧等电视、广播短剧,让其利用休闲时间收视。二是开发出适合查阅的文字、音频类手机百科全书答疑库。从家电使用、维修到家具布置、衣服熨烫,从养猪、养鱼、大棚蔬菜种植到市场交易信息,从婆媳关系到邻里关系、异性朋友关系的处置等,全方位地设计出农民需要的各方面信息资源库。三是以娱乐节目方式,针对农村生活变革对农民实施精神文明教育。开发出农民喜欢的手机在线游戏节目,开展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群众农闲生活。四是开发出针对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教育资源。在新技术培训中,要根据技术操作要点进行“情境–程序”一体化课程与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农业技术运用中的常见问题,设计出问题的现场情境,清晰地演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操作要点,然后设计出检测掌握解题要点的虚拟操作程序,以延迟呈现方式让接受教育者跟着学,进行尝试性试验。五是针对地区支柱产业开发出特色技能教育资源。如在水果、烤烟和养殖等经济作物区,充分发挥基地协会远程教育网络服务功能,借助点状技术模块的针对性培训,按照工艺流程展开过程,设计适合村落或某些家族型工艺技术的系列微型课程模块,通过三D式立体演示,引导农民掌握做优做大特色产业的技术。六是实施个性化的导航指导,提供像饭店一样的学习导航“菜谱”。“菜谱”中标明教育资源包名称及其功能,以便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和“消化”能力,组合出符合自己口味的个性化学习资源。
针对新农村精英的精准服务首先是针对专业户的专业技术系统教育。专业户是新农村建设的精英,其专业化生产要求其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而最佳路径则是接受农广校和电大系统的学历教育。因为学历教育从作为毕业生的终极目标到每一门课程的标准都有精心设计,在知识结构和技能形成上都有具体的安排,学完规定学分即可发给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但更重要、更经常的却是针对专业户在经营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系列技术教育。实施这类远程教育,一是要创新出解决专业技术疑难杂症的“范例–程序”教学设计,即以典型范例开头,现场演示存在的技术难题,形象地分析出技术中蕴含的操作要点,并将其直接指向实物的操作步骤,再以连贯的操作程序演示解决问题的整个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例举多种变式困境进行操作演练,让那些存在同类问题的专业户获得解决技术难题的技巧。二是以问题为中心组成学习团队,让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在线专家指导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通过同类专业户对问题的主动探究和质疑、分享经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合作学习活动中,问题专业户“能否随时随地方便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与信息,是活动学习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8]15。此外,还应对专业户加强文明素养教育,帮助其构建尊重他人、关照后人的全新价值观,增强其服务农村社会的意识。其次是针对管理、经营者的专业技术教育。一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培训。以专科层次为主,广泛开展本、专科层次的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学用”骨干和典型,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格管理者。培训形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切入到各地政府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去,真正为农村经营管理服好务。二是建设新农村民主教育网络平台。利用民主教育平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使管理者学会开展网上政务服务的方法和技术,以此提高管理效能。三是采取移动教育形式,为管理、经营者提供贴心教育服务。主要是利用电子邮件、论坛以及移动QQ等进行实时的咨询、答疑服务,提供专业管理信息浏览服务等。四是以经营管理问题为聚焦点实施远程探究教育。由于经营管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实践解题的操作性,系统的管理知识和经典解题案例传授很难形成灵活适用的管理技能。为此,需要将一般管理原理与学员实际运用相结合,通过学员与专家合作,把脉诊断出问题本质,并将探究出的有效解题策略编辑为案例,归纳出解决各类问题的基本原理,形成管理实践与理论创新互动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再次是创业型农民领袖教育。韩国为了加强新村领袖的培训相应地成立了“新村指导员”研修院,由每个市郡从推荐的10~20名骨干中选出1名进行培训,主要以讲座、典型事例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研修[10]。就中国农村的现状看,农民创业领袖教育主要应是培养农村规模经济带头人,通过其起到先导和辐射作用。因此,主要从参加培训的专业大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能开展规模化生产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农民,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创业政策、市场结构信息变化、创业项目介绍、后援技术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将其培植成从事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农民企业家。为了新农村领袖培训能有的放矢,需要建立被训者年龄、文化、地域、从业类型的基本资料库,摸清其创业激情、项目经营能力等,以此作为因人施教、因产施教、因需施教的依据,“做到选准一个课题,远程教育发挥分类精准服务新功能的理论与实践图示培育好一个带头人,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4]34。在培训课程设计上,基础课程侧重培养领袖精神。其途径是从带领群众致富的精神境界激发其创新热情,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这是成为领袖的思想基础。核心课程是开发出系列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适用技术和经营理念,奠定适合某一特定行业、地区资源优势开发的核心技术,从创新项目上占领行业、区域技术“领袖”新高地,树立先进的规模经济经营新理念,从做强做大的精神境界和技术上形成领袖级课程。这样的课程建设主要是从当代农民领袖案例中,有针对性地选取实用性强的原始素材,提炼出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和关键技术,在组织学员的研讨中不断完善、创新课程的内容。总之,多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为精准服务各类农民提供了现实条件,但要真正实现精准服务的新功能,还要探索出教学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起分类的课件开发基地,完善中央、省、市、县、乡、村课件信息反馈机制,构建对地方上急需但又无力制作的课件能及时获得上级帮助的机制,才能不断推出适用于当地各类农民的教育资源。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这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新时期农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和选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合作性、经济性,较好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和拥护,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自主、自治的产物,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但是由于中国农民的分散性及农业产业自身的脆弱性,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无法发展壮大。从目前政府部门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来看,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不到位,担心影响农村稳定或影响基层党政组织的管理权威,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不及时、服务力度不够;
二是存在急于求成、行政干预的情况。
许多合作经济组织依靠政府或职能部门创办,由行政领导担任会长,缺乏懂技术、会经营管理、能凝聚和带领农民闯市场的人才。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是政府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1如何认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农村一直是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国家对农村的组织较弱。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对农民的组织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进程,这一阶段农民组织从农户过渡到互助组、初级合作社,直至高级合作社,到1958年起开始了农村化运动,农民被高度组织起来。
但由于这种组织是建立在国家强制基础之上,缺乏农民的主动参与,农民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生产效率低下。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广大农村在改革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共识与分歧
[关键词]组织化;农民政治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两社”
一、共识:关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
提高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论是在政治的意义上还是在经济的意义上都有呼声。尽管总的说来提高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呼声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是凡是研究、关注或者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人,都无一例外地坚定地认为,应该极大地提高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过相比之下最近几年在经济意义上的呼声要更高一些。
1.关于提高农民在政治上的组织化
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不少的专家学者主张建立反映农民利益的农民组织,如李修义发表于《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6期的《关于试办"农民协会"的若干问题》,洪大用发表于《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92年第6期的《当代中国农民利益集团的几个问题》,陈寄根在《改革与战略》1993年第6期所写的《建设中国农民协会的探讨》,谷文晓在《内部文稿》1993年第10期上所写的《建立农民组织,保护农民利益》等文章,都主张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组织。这一阶段人们对建立农民组织的关注更多侧重的是能履行政治功能、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组织,如李修义在上文中对农民协会的设计就是:"农民协会既要反映会员的愿望和要求,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又要贯彻政府的政策法令,在政府和农民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洪大用所用的术语是"农民利益集团",更加突出了农民组织的政治功能,他认为建立农民利益集团,有助于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农村的繁荣和发展,有助于协调社会各利益集团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关于农业、农村问题决策的民主化等。
另外一些政治学者从政府过程的角度也主张应该提高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南开大学政治学系的朱先磊教授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当代中国阶层分析"等课堂上就经常发表这样的主张。程同顺发表于《乡镇论坛》1996年第11期的文章《农民究竟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利益》,从政府过程的利益表达环节提出,中国农民在利益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利益表达却呈现个体化、分散化的特征,这就使农民的利益表达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反映农民的整体利益,表达效果缺乏应有的力度,不能对国家政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从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应该建立一些反映农民利益的组织或机构。项继权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年第5期的论文《农民协会的组织功能和作用》,则系统考察了爱尔兰农民协会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式和途径,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农民的组织化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共识与分歧
[关键词]组织化;农民政治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两社”
一、共识:关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
提高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论是在政治的意义上还是在经济的意义上都有呼声。尽管总的说来提高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呼声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是凡是研究、关注或者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人,都无一例外地坚定地认为,应该极大地提高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过相比之下最近几年在经济意义上的呼声要更高一些。
1.关于提高农民在政治上的组织化
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不少的专家学者主张建立反映农民利益的农民组织,如李修义发表于《中国农村经济》1992年第6期的《关于试办"农民协会"的若干问题》,洪大用发表于《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92年第6期的《当代中国农民利益集团的几个问题》,陈寄根在《改革与战略》1993年第6期所写的《建设中国农民协会的探讨》,谷文晓在《内部文稿》1993年第10期上所写的《建立农民组织,保护农民利益》等文章,都主张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组织。这一阶段人们对建立农民组织的关注更多侧重的是能履行政治功能、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组织,如李修义在上文中对农民协会的设计就是:"农民协会既要反映会员的愿望和要求,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又要贯彻政府的政策法令,在政府和农民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洪大用所用的术语是"农民利益集团",更加突出了农民组织的政治功能,他认为建立农民利益集团,有助于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农村的繁荣和发展,有助于协调社会各利益集团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关于农业、农村问题决策的民主化等。
另外一些政治学者从政府过程的角度也主张应该提高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南开大学政治学系的朱先磊教授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当代中国阶层分析"等课堂上就经常发表这样的主张。程同顺发表于《乡镇论坛》1996年第11期的文章《农民究竟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利益》,从政府过程的利益表达环节提出,中国农民在利益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利益表达却呈现个体化、分散化的特征,这就使农民的利益表达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反映农民的整体利益,表达效果缺乏应有的力度,不能对国家政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从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应该建立一些反映农民利益的组织或机构。项继权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年第5期的论文《农民协会的组织功能和作用》,则系统考察了爱尔兰农民协会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式和途径,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农民的组织化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层农业工作者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同志们:
大家好!
“农民的手干裂、粗糙,那是辛勤劳动留下的痕迹,春夏秋冬,他们总是忙碌着,农民了不起。”这是我在一篇小学生的作文里读到的。的确农民把整颗心都交给了土地,只有收获的日子才能给他们安慰和喜悦。作为一名基层的农业工作者,每到这个时候都无法逃避自己肩上的责任。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把论文写在**的土地上》。我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我的职业。记得大学时的校训是“把论文写在**的土地上,”那么,今天我有机会把我的论文写在东昌的土地上,用我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为**农业的发展和振兴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农业是我国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目前正处于困难的爬坡阶段,有利条件多,困难问题不少,中央的“一号文件”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两个反哺”方针都充分证明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良好势头对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城市的发展,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是不可避免的,加之气候条件的不利因素,如何把党的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千家万户,如何寻找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问题摆在了*区委、区政府及农口各部门领导和同志门的面前。农业发展观的科学转变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问题。很快围绕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集体经济实力增强”这个目标,树立了“创汇农业、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的观念,遵循农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规律,推进农业发展理念,生产方式,产业和和产品结构的“三个转变”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依托优势产业、打特色牌”的战略得以实施。
在科协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水利学会)
提高学会管理水平,依靠科技服务水利事业——在科协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水利学会)长沙县水利学会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科协的具体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领跑[本文章属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中西部、进军五十强”战略目标为核心,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会社会服务职能,切实提高学会服务水平,组织和发动学会全体会员,在开展科技培训、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学术研究和交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水利学会工作全面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服务三农,积极参加科普集市、送科技下乡活动
水利学会积极配合县科协组织的科普集市、送科技下乡活动,精心准备和送发有关巡堤查险、防汛抗洪、山洪避灾、科学管水、节约用水、渠道防渗、白蚁防治、水土保持、水法宣传等方面的资料四千多份,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广泛传播科技知识,使人们在突发性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够从容应对、降低灾害损失;让农民群众掌握较为先进的生产技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评先奖优,鼓励会员开展学术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
我们一直认为,开展学术研究和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是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交流与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同时学术论文也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学术成果,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具体反映。该项活动从学会成立之初到现在长期坚持,从未间断。2004年该项活动得到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收到会员论文47篇,经学会理事会精心评选,评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4篇,三等奖论文6篇,学会分别给以了奖励,并推荐3篇向上级科协申报。在今年的优秀论文中,由李正桂、周知辉2人合著的《橡胶坝袋在水渡河水闸中的应用》已在省级专业刊物《湖南水利水电》上公开发表。李小平同志2003年撰写的《我县水利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获市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三、精心组织,学会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序论本论结论格式
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论文写作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并逐渐成为相对定型化的文章结构程序,通常称之为论文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基本型的文章结构,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有似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的结构,故被人们称为“三段论式”。毕业论文的起草,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写好序论、本论和结论。
一、写好序论
序论也叫前言、引言、导论或绪论,它是论文的开头部分。毕业论文的序论的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和目的,或研究的目的、范围、方法及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对本文的基本观点、本论部分的基本内容作一个扼要的介绍。序论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交代式。开头交代论文写作背景、缘由和目的意义。例如,《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一文的序论:《中国残疾人法》的颁布实施,使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残疾人的劳动就业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并妥善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引自学员毕业论文,下同)。
(二)提问式。一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在简要交作背景之后随即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国有企业人才外流的原因及对策》一文的序论:
当今世界,商品竞争,科技竞争,国力竞争,正在突破地域、意识形态的界限而日趋激烈。而在这股竞争大潮中,人才的竞争则是关键。当人们为改革开放中人才大流动的出现而欢呼时,国有企业却频频告急。人才大多是从国有企业流向非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的不少厂长(经理)深感“留人乏术”。为什么在人才竞争中,国有企业会处于被动地位?怎样才能吸引人才?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自考毕业论文格式
一、写好序论
序论也叫前言、引言、导论或绪论,它是论文的开头部分。毕业论文的序论的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和目的,或研究的目的、范围、方法及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对本文的基本观点、本论部分的基本内容作一个扼要的介绍。序论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代式。开头交代论文写作背景、缘由和目的意义。例如,《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一文的序论:《中国残疾人法》的颁布实施,使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残疾人的劳动就业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并妥善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引自学员毕业论文,下同)。
(二)提问式。一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在简要交作背景之后随即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国有企业人才外流的原因及对策》一文的序论:
当今世界,商品竞争,科技竞争,国力竞争,正在突破地域、意识形态的界限而日趋激烈。而在这股竞争大潮中,人才的竞争则是关键。当人们为改革开放中人才大流动的出现而欢呼时,国有企业却频频告急。人才大多是从国有企业流向非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的不少厂长(经理)深感“留人乏术”。为什么在人才竞争中,国有企业会处于被动地位?怎样才能吸引人才?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三)出示观点式。序论开宗明义,将本文的基本观点或主要内容揭示出来。例如,《略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序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农民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