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思考

时间:2022-06-25 08:34:40

导语: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思考

[摘要]就黄冈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黄冈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处理好“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延伸粮食产业链条、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创造良好运行环境的对策措施,以及为该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冈市;粮食产业经济;现状与问题;对策

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和长江北岸之间,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粮食作物生长,是国家重要商品粮油生产基地。近年来,国家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1],文章依据黄冈粮食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3],探析黄冈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1黄冈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1.1粮食生产基本稳定。黄冈全市耕地面积约32.8万公顷,人口741万人,粮食年产量30亿公斤占湖北省14%,位居全省第3位。黄梅、武穴、蕲春、浠水四个县市粮食年总产量过5亿公斤,黄梅、蕲春县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粮油加工企业遍布城乡,年加工转化粮食过100万吨。201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9亿公斤,其中主要作物水稻产量23亿公斤。1.2粮食加工势头强劲。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重点扶持涉农企业,黄冈粮食加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全市现有规模粮油加工企业148家。2016年全市加工粮油194.85万吨:加工大米139.60万吨,食用油49.50万吨,小麦粉5.7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62亿元,销售收入156亿元,利税4.5亿元。1.3龙头企业快速崛起。黄冈市现有各类粮油加工龙头企业4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9家、市级22家。企业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4家,超20亿元企业2家。涌现出东坡粮油、中禾粮油、天丰科技等一批以粮油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具有完整先进产业工艺设备,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县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骨干力量。1.4精品名牌不断涌现。黄冈粮油企业多年参加省内外展销会、开展“放心粮油”[4]创建活动,企业品牌意识增强,设备工艺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出现了一批在省内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粮油品牌。全市粮油产品“三品一标”商品51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个,湖北省知名商标21个。蕲春李时珍集团“紫苏油”、东坡集团“汤圆粉”、中禾集团“银粘”、麻城粮油集团木本油料、武穴福康的菜籽油等品牌在湖北省内外产品展销会上获奖。1.5新业态正在形成。黄冈粮食部门积极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大力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推广“网上粮店”等新型粮食业态,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黄梅回乡青年李明攀创立“网上生态农业”,将绿色有机产品卖向全国,成为当地创业楷模。1.6物流体系初具规模。黄冈粮食部门不断加强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和粮食供应体系建设,优化物流节点布局,完善物流通道。自2013年,全市依托荆楚粮油中心已建成“放心粮油”配送中心11个,放心粮油店192家,在全市形成粮油供应网络。位于黄冈市南湖工业园的鄂东粮食物流产业园区,计划投资3亿元对传统物流进行系统标准化改造,规划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冷链物流等新技术,发展“四散”装运,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中心[5]。1.7科研平台支撑有力。利用校企业合作机会,促进粮油加工业转化提速。黄冈市粮食主管单位先后与东南大学、中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粮油食品行业领头科研院企进行交流合作,对粮油产业精深加工进行改造和升级,提升了粮油产品质量,增加了粮油产品的附加值。1.8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利用推广科学储粮和发放“丰产仓”机会,整合仓储设施资源,为农户提供“五代”服务,推进农户科学储粮。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新型农业经营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全市粮食种植化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2.33万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80%以上,专业农业合作组织已达189家。全市正在加快“智慧黄冈”平台建设,以在建大别山(黄冈)粮油质量粮油质检中心为依托[6],在全市建立粮油监测点20个,粮油产品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正在建设之中。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力地保障粮油市场安全运行。

2黄冈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冈粮食产业经济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发展过程中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业链条不长,辐射带动力小等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制约全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部分企业已获得了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称号,但有影响力的并不多。黄冈粮油加工企业与设计生产能力相差甚远,有的企业开工率低于50%,设备更新缓慢,加工工艺停滞不前,产品研制和开发能力不足,企业规模发展受到制约。2.2一般品牌多,名牌产品少。黄冈产品多而杂,大路货居多,与“北大荒”“金健”“金龙鱼”等知名企业相比,市场品牌和知名度还有很大差距。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其直接导致粮食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层次少,产业链条不能延伸,增值效益低。2.3深加工项目少,产业链条短。黄冈绝大多数企业基本上是对粮食进行初加工和精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产业链条延伸过程中“小而全”问题比较突出,上、中、下游产业关联度不高,难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黄冈粮食加工招商引资多是小打小闹,签约多,落实少;意向性多,落地少;考察的多,投资的少。2.4联结机制不紧密,利益共享难。全市“订单农业”发展较早,但没有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和改进,企业与农户仅仅是买卖购销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利益共同体,加上缺乏规范有效的约束机制,共享程度不够。推进土地流转,二次返利结算等方式,效果不明显,真正履约率不高。中介组织发展了不少,大多流于形式,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实体[7]。2.5新业态不亮,物流体系薄弱。“互联网+粮食”业务才刚起步,全市没有统一的发展平台,大多要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企业投入多,难以为继。许多企业反映“互联网+粮食”投入成本高,见效没有想象中的大。在建立粮食物流体系时,“四散”运输机械化程度不高,储粮技术老化,没有专业运输线路,粮油市场体系建设仍局限于开拓门面市场,进点进厂的传统模式。

3黄冈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处理好“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目前,黄冈有规模的粮食加工企业都正着力发展农产品基地,重点突出原料生产特色,选择开发潜力优的粮食品种种植加工,克服现有形式下“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不协调、不相适应的弊端,因地因企制宜,从源头上开发和种植优良品种,使企业产品有自身鲜明特色,补上农粮“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短板[8]。从实际情况出发,黄冈山区县市建立杂粮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群,沿江县市建立优质大米和油脂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群,就是明智的选择。3.2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黄冈好山好水,具有优质粮油的生产条件,生产企业要积极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新品种。加工企业要与科研院校加强合作,转变传统米面油加工方式,发展方便食品、杂粮杂豆食品,研发全谷物等新型营养食品,发掘传统主食产品,增加花色品种和开发个性化主食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销售方要利用“放心粮油”现有成熟条件,推进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部”“作坊置换+联合发展”等新模式。3.3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要培育和壮大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的多元市场主体,通过控股、参股等途径,创建产业联盟,组建粮油企业集团。在加工企业发展规模上,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资源整合。在组建和升级中,有条件的县市间可以联合协作,组建区域性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航空母舰”型企业联合体,东坡粮油集团已准备在团风、罗田、英山、红安等四县进行综合试点。3.4延伸粮食产业链条。树立“一盘棋”思想,整合和建立统一化、组织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粮食现代“大物流”体系,打造好“四个产业链条”。围绕基地建设,建立田间地头到餐桌流程,打造产品链;围绕项目建设,联结一、二、三产业,打造产业链;围绕品牌创建,提质增效,打造价值链;围绕物流建设,整合企业集团,打造供应链。3.5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与农民合并新型主体建立新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农户”“公司+基地”等生产经营模式,完善2次结算、股份合作等方式,重新确立订单粮食利益分配。开展科学储粮,利用仓储优势,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推广“丰产仓”,为农户提供“五代”服务,推广粮食银行,促进粮食提质减损和农民增收,让储粮户共享服务成果。3.6创造良好运行环境。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实施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自然人联动,加大粮食安全首长责任制的考核。财政部门要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投入。税务部门对从事农产品加工按规定免征的所得税和简并增值税要落实到位。金融部门要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融资担保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在市场融资或在新三板挂牌,合理控制风险。政府部门之间要协同作战,合力发展,完善配套措施和协作机制,共同促进黄冈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J].中国粮食经济,2017(10):67-70.

[2]胡鞍钢,地力夏提•吾布力,鄢一龙.粮食安全“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0(5):158-165.

[3]袁桥,何运林,黄新国.《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解读[N].黄冈日报,2015-06-29(4).

[4]程少云.构建荆楚粮油网络服务城乡居民消费[J].中国粮食经济,2015(12):42-43.

[5]王悦,逄艳波.粮食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9):109-110.

[6]刘哲.可追溯粮食供应链质量安全检测预警体系构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4):30-32.

[7]王波.巴中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粮食问题研究,2013(6):39-42.

[8]孙正东.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的思考和探索[J].2017,32(10):1091-1095.

作者:马琳 徐远阳 单位:1.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2.湖北省黄冈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