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粮食生产的疑问及建议透析

时间:2022-02-28 11:12:45

导语:提升粮食生产的疑问及建议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升粮食生产的疑问及建议透析

本文作者:潘春英工作单位:河南省周口市种子技术服务站

农业生产风险补偿机制滞后周口市是一个传统农区、工业弱市、财政穷市,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城镇化的起步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2007年7月份,周口市连续出现集中降水,部分县(市)发生洪涝,个别县还出现了龙卷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农作物遭灾面积12万hm2,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4.8亿元。2008年,发生自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当年累计浇麦88万hm2次,平均日出劳力34万人,动用机电井12.7万眼,机动抗旱设备18.33万台套,累计投入资金26652万元,抗旱用油2.2万t,用电502万kw,掀起了抗旱浇麦高潮。粮食生产安全保住了,但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对各级政府和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惨重的。近年来,周口市商业保险机构在农业保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于弥补本市长期以救济、赈灾为主的自然灾害救助机制的不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收益低,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加之农民思想陈旧、观念落后,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种粮经不起自然灾害的打击,农业生产风险还无法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得到有效转移和补偿,使农业再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缺乏有效保障。种粮补贴标准低,资金使用分散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年下发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除了免除农业各项税收,种粮食还有各种补贴,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目前,国家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占粮食价格的比重极小,这一补贴既不能解决种粮与种经济作物之间的价格悬殊,也不能抵消农资价格的上涨,更不能吸引农民工返乡从事粮食生产。在资金使用上,主要实行以土地面积为依据向农民发放补贴,与农民当年的粮食生产和销售不挂钩。农民当年种不种粮、卖不卖粮都可照领“补贴资金”,补贴资金没有严格落实到种粮户。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后,其补贴并未随之转移,造成种田的没有补,不种田的反而有补。这不仅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资金使用分散,形不成合力,不利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政府财力有限,对农业投入偏低周口市是粮食生产大市、工业弱市、财政穷市,经济结构单一,二、三产业相对滞后。免征农业税后本市的财政状况更为窘迫。由于政府财政困难,心有余而钱不足,实际上拿不出资金来补贴农户,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标准和补贴办法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中央财政要在现有基础上逐年较大幅度的增加对农民种粮的补贴数额,提高补贴标准,增加对种粮大户的补贴。同时,要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奖励力度。为保证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切实兑现给种粮农民,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应改变目前按耕地面积平均兑现的办法,以粮食实际播种面积作为直补标准,统一补贴标准,逐季核定补贴面积,对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进行全面补贴。建立生产发展基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在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出路,建立有利于农业长期发展的农业生产发展基金,用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按照上年工业总产值的一定比例,从当年财政收入中提取,根据编制的农业基础设施规划,采取“逐年拨付,监督使用”的办法,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基础设施差、生产技术条件落后、缺乏发展后劲的问题。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农业是弱势产业,面对冰雹、洪灾、干旱、瘟疫等自然灾害,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当脆弱。而农业保险是专门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有利于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分担、降低农民种粮风险,是支持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最后防线,也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建立政策性粮食保险补贴机制,大力推进农民对大宗粮食作物提供作物保险,特别是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保险,避免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保护伞”。加强对农资价格的调控和质量监控近年来,农药、化肥、良种、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大超过粮价上涨幅度,抵消了农民从涨价中得到的实惠和政府给予的补贴利益。因此,要降低种粮成本,必须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政府农资价格政策,稳定农资价格,严厉打击不法商贩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在加强农资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化肥、粮种、农药、地膜等重要农资产品实行最高出厂价限价管理,并对农资批发和零售环节的差价加以严格限制,以确保粮食生产的利润空间。加快农业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广强化粮食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种子质量监管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建立耕地质量和墒情监测网络体系等措施,提高耕地地力等级和耕地质量,积极推进户用沼气建设,沼液有机肥用于地力培肥,大力推进秸秆机械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技术以提升土壤肥力。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开展土壤养分分批测试,完善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和配方肥生产供应体系,逐步建立科学施肥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加强农作物生物灾害预警区域站建设,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警监测与控制体系,加强应急防控专业队和统防统治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防控生物灾害能力,大力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提高机械化统防统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