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论文:国内粮食业的人才培育

时间:2022-02-26 11:01:52

导语:人才培养论文:国内粮食业的人才培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才培养论文:国内粮食业的人才培育

本文作者:赵霞工作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

粮食流通产业的人才培养一直处于较低层次,其他学科培养的人才在粮食流通产业常常具有较大的不适应性,导致了粮食流通产业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我国粮食流通产业的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又必须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支撑。因此,迫切需要以应用经济学为基础、以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技术与科学等学科为支撑,培养既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又懂得粮食科学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粮食流通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特点,高层次人才培养可以采取如下模式:1.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坚持以应用经济学为基础,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复合,以适应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2.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在设计上坚持以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解决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市场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复合性定价机制的形成、综合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等)为目标。在体现需求导向性方面,围绕粮食流通领域重大现实问题,凝练科学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3.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在设计上坚持“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大型粮食企业、粮食科研机构、国际粮食组织、用人单位合作培养,联合建立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保证学生真正了解和把握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粮食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国内粮食流通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1.设立高级人才教育项目粮食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活动的领导者。因此,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必须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支撑。项目采取学科交叉、需求导向、产学合作、双元培养的创新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复合型高级人才培养的需求。2.建设粮食人才培训工程在粮食市场一体化程度迅速提升、粮食金融化和能源化趋势不断加剧、国际粮食巨头大举进入的背景下,粮食流通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粮食流通产业急需转型。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具备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理论水平和粮食流通产业政策的科学化水平的领军人才,急需具备粮食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经营管理技术标准)技术、集成化(RFID、物联网)技术、网络化(业务流程、价格形成的监控、追溯体系)技术、现代装备(粮食购销、储运、物流)技术等科技人才,为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提供整体智力支撑。3.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尽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强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强企业岗位职业培训和大专院校专业培养相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多渠道投入机制扩大人才培训规模,充分发挥粮食学科特色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等机构作用。(2)充分调查研究粮食产业、粮食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行业人才培训需求,科学设定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积极探索互动式培训、订单式培训等培训方式,提高行业人才的培训质量。(3)加大从大专院校和全社会人才引进力度,改善粮食行业人才队伍结构以解决行业人才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等不合理问题。(4)建立激励机制,为优秀的粮食行业人才提供深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