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2-04-06 11:18:31
导语: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小学美术手工课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的现状,可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打开思路,优化教学资源;激励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合作交流,升华团队意识等四个方面提升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策略
手工课是“在审美教育的早期阶段含有启蒙特点的课程,意在通过引导学生在认识材料及掌握工具的基础上进行动手设计和制作,学会动脑思考,将美好的意愿进行构思,能够有计划性地创造美好的物品。这是一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能力”[1]。小学美术手工课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灵活性,特别是手工课的动手操作特性,更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手工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农村小学生来说,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智力发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家乡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整改和投入力度,但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一方面,小学美术手工课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原材料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农村的小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自我中心意识较重。但是,在农村小学进行美术手工课教学也有它的天然优势:第一,原材料资源丰富。农村有各种各样可用来开展手工制作的材料,如家禽的羽毛、蛋壳,植物的秸秆、叶子,各种植物的种子,泥土等。第二,亲身感知丰富。农村学生时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的感知很丰富。那么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基于时代进步和新课标的要求,在进行手工课教学时,如何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和情感教育协同发展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2]因而,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采用欣赏、猜谜、故事、比赛、谈话、游戏、形体、直观教学、多媒体演示、生活引入、教法创新等多种方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饶有兴致且真情实感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主动学习与探究,并使这种兴致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如教学“剪剪撕撕贴贴画画”一课时,首先告诉学生老师要给他们变一个小魔术,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出示一张白纸,在学生面前随意撕出了一个形状;再贴到黑板上,通过贴画和添画的形式将它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学生顿时沸腾了,觉得非常有趣。教师接着又拿出一张白纸,撕了一个形状,并将这个形状贴到黑板上,进行转动,然后问学生,这又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呢?学生跃跃欲试,教师抓住时机添画几笔,一只正在孵蛋的老母鸡便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学生既惊讶又羡慕,特别想来试一试,于是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开始动手随意地撕纸,并将纸贴好以后再来观察它可以变成什么图案。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和想象思维,使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打开思路,优化教学资源
农村学生家长学历普遍偏低,且对美术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手工课中需要的材料开支普遍持不支持态度,致使很多学生上课时一些必备的原材料都不具备,为此,教师广开思路,思考如何尽可能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这也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中特别强调“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地选用和创造适合当地美术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就地取材。面向学生的生活,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各种材料,解决手工制作课教学材料短缺的问题。近几年教学中,我利用豆子、大米、小米、石头、木头、泥土、稻草、秸秆、树叶、树皮等一些农村家庭中常见的物质,结合学校的生态教育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手工制作创作活动。如2016年参加成都市创意周活动,用大米、小米、黑米、玉米碎、红豆、绿豆等各种常见材料,创作出了《植物运动会》《青龙湖畔我的家》《铁环大课间》三幅画作,代表龙泉驿区参加了成都市的汇报展览,得到了同行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优秀奖。第二,寻找“替身”。教材上的手工课材料往往较“专业”且需要花钱购买,老师要勤于观察,善于动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替代。如用平时收集的废书废报替代图画纸,用彩笔在白纸上着色,代替彩纸,用泥土替代超轻黏土,用手撕代替剪,用不同颜色花瓣装饰等,尽可能开足开齐手工课。例如,在小相框、灯笼、贺卡等手工制作课中,要求用彩纸、彩笔,我将平时收集的废书废报发给学生,代替彩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运用树叶、羽毛、豆类、泥土等不同的材料进行灵活搭配使用,让学生感受手工制作之美。第三,废物利用。在手工课中,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手工袋,把每节课余下的边角料收集起来,下次上课继续使用,这样既环保又减少了材料的购买量,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节约意识。
三、激励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能力是在实践中习得的。手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活动设计,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放手让学生实践,激励他们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当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学习效益。例如,我校一直开设的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陶塑,首先让学生观看几件实物成品,孩子们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兴奋,不停发问:这是泥做的吗?如何做的?这时向学生展示多媒体,介绍陶塑的历史、造型和制作方法,欣赏作品;然后老师示范操作;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操作,自由发挥,在操作中老师适时点拔。陶土的可塑性强,孩子们在无约束的条件下想象力更丰富,创作的作品也极具童趣美。这样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示范、学生动手体验陶泥的制作的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感知力、观察力、创造力、注意力和动手能力。
四、合作交流,升华团队意识
合作交流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作交流不仅可以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在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评价、交流中,借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及健康成长。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开展合作教学,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有效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例如,教学“我也会做鞋”一课时,由于不同学生所处环境不同,准备的材料、制作的样式也不同,独立制作一节课往往看不到成效,因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操作流程是,第一步:分组。根据我对孩子们的了解,把班上的孩子按能力和素质编排成五组。第二步:介绍拖鞋制作的流程。第三步: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特长,有的设计、有的剪、有的画、有的记录。学生在合作中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合作方式,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机制。第四步:展示、交流作品。小组推选代表对成品进行展示,并交流本小组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在展示、交流期间,老师对好成品及时表扬,对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本节课不仅让学生习得了利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拖鞋的基础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和鉴赏力,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发挥集体力量更容易战胜困难。
总之,小学美术手工课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情操,提升美术技能和素养。因而老师一定要充分重视手工课的教学,以百倍的信心与激情投入到美术手工制作课的教学中,勤于实践,勇于探索,长此以往,我们定能收获成功与快乐。
参考文献:
[1]王敬敬.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材料的拓展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15.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作者:夏懿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青龙湖小学校
- 上一篇:农村经济型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探索
- 下一篇: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