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分析

时间:2022-08-11 03:42:35

导语:农村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分析

农村创新创业视野下的教学改革随着农村创新创业热潮不断兴起,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参与创新创业,既释放了大学生智慧,也有效增强了“三农”发展活力。为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农村创业,提高个人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现行育人机制面临新的改革要求。本文将结合《创新创业基础》一书,分析创新创业的基础内容,为农村创新创业视野下推进教学活动有序改革提供完善的理论依据。

《创新创业基础》由李成钢、马琳、邵争艳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9年3月出版,主要以创新创业为研究对象,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商业模式和创业财务预算等多个角度论述了创新创业机制,详细论述了通过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规律相融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新精神,助力学生全面成长。该书以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为主要论述内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能力培养和机会选择、融资预算等各个领域进行全面论述,为当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方案。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关注实践,探究问题

该书以创新创业的基础需求为依据,以创业实践活动为研究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融合,体现了尊重创新创业规律的理念。此外,该书还综合考虑了创新创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与实际应用需求,并结合相关创业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探究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对当前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创新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在大众聚焦健康、关注养生的全新时代环境下,农村创新创业机遇突出,并发展成为学生创业的“热点地带”。从农村创新创业视野看,当前教育活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校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对学生参与农村创新创业缺乏良好的意识引导与知识教育。现阶段高校专业教学“重理论教育,轻技能培养”,大多将精力放在了课程知识的传授上,未能将教学引入社会实践,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的有效培养,进而影响了育人质量。二是课程建设滞后,缺少良好的教学载体和教学资源。在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时,偏重案例分享、理论知识教育,整个教学体系偏向框架式、条例式内容,学生缺少探索创业方向和释放个人创业智慧的理想空间。在现行课堂教学体系中,创新创业多作为选修、通识课程开展,学生缺少优质、充足的教学素材,教师课堂教学时,所使用的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强,尤其是缺少农村创新创业技能及方法教育,影响了教育成效和育人质量。由于对农村创新创业的重视度相对不足,加上广大农村普遍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影响了大学生对农村创新创业机遇的正确认识。三是专业引导不足,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为了推进专业课程教习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需要构建一支专业性强、技能丰富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其中不仅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社会创业经验和创新意识。但现实教学中,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教师来兼职完成,既缺少创业实践经验,也缺乏系统化的创业创新知识技能,很难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有效引导,使得部分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岗位要求和职业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与职业成长。四是部分师生尚未及时转化教学理念,对创新创业实践存在认知偏见,尤其是对农村创新创业的价值缺乏合理认知,由于师生未能对农村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形成正确认识,影响了学生参与农村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二、思路清晰,内容丰富

全书案例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实用性强,对农村创新创业视野下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以实际案例剖析了创新创业的基础要素,基本涵盖了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与领域,为当前培养大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供了科学引导。如何培养学生养成使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已发展成为当前推动高等教育机制全面创新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农村创新创业视野下,要注重转变教学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通过为学生参与农村创新创业活动搭建良好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个人成长空间,进而为整个教育机制全面创新奠定良好基础。依托该书观点,在农村创新创业视野下,对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下要求:首先,要做好理念上的转型创新。学校要结合时代环境,精准确定农村创新创业视野下的教学改革目标。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时,多数高校将教育目标设定为创业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忽略了专业学科知识与“三农”领域知识的有效融入,影响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因此,推进教育改革,首要变革教育目标。要引导学生从专业学科角度来理解农村创新创业的内涵,使学生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注重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成长为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创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多元化人才。其次,要做好课程教学上的转型创新。为了更好适应农村创业创新要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需要对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改造,通过增设“三农”知识、专业学科知识,统一整合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夯实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基础。要注重利用实践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通过利用校企协作资源和专业实习机会,为学生技能培养提供良好机遇,使学生在具广告体实践中,升华个人知识水平。最后,要重新整合师资力量,构建新的师资队伍。在农村创新创业视野下,为更好推进教学改革需要从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等多个角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师资力量,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师资结构,通过推进“人才外聘”“兼职制度”,为学生配备人才最完善的教学力量。对于学校而言,也要为教师动态培养、持续成长创造良好条件,通过完善培训体系,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得到持续优化。

三、面向实际,适应未来

该书既注重理论研究,又通过选择生活化的创新创业教学案例,改善了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的认识与理解,使创新创业的基本问题研究转化为鲜活的现实案例,加深了读者的知识收获,改善了其阅读体验。同时,该书还结合创新创业的未来走向,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农业的广阔创业机遇,使大学生从内心思想和行为实践上积极参与农村发展,为整个教育机制改革提供了重要活力。因此,依据该书内容,在农村创新创业视野下,要从以下角度推进教育改革:第一,在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以具体学情为前提,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形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要充分利用大数据、VR技术和在线教育等智慧化手段,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流程,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要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创业精神、思维和意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水平和创业素养,坚持以创新创业为切入点,推动高校育人机制智慧化升级。要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体系,通过组建校内创新创业协会、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与辅导。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进行收集,引导、鼓励大学生参与农村发展,建立持续优化、及时反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第二,在农村创新创业视野下,推进教学改革时,要对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案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转变创新创业思想。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创新创业的特殊性和内在规律性,注重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要结合校企合作实际,在农村或农业行业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聘请“三农”领域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帮助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全面、客观认识。第三,从农村创新创业视野看,要注重优化课堂理念,创新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通过补充创新心理教育、创业知识技能、三农知识等传统教学缺失的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载体功能,推动学校的创新创业资源得到充分应用。老师要依托教学素材和相关教学要求,融入实践案例,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向学生提出有深度、有思考的创新创业教学问题,为学生营造大胆创新、主动发挥的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学智慧化升级。通过分析创新创业内容,提炼、精选教学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在农村创新创业视野下,开展教学活动需要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制定完善的实践教育措施,以学生解决问题、发现创意为导向,通过开展创新性、创造性学习,从而在培养学生掌握创业技巧,了解创业规则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品质。

该书以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双创”的社会环境,从创新创业所需要的技能、素质和发展策略等视角综合论述了做好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路径。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有助于改善学生对农村发展的思想认识,释放学生的创意。当前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相继开通了创业指导、就业规划等课程。但由于缺少对专业知识、创新创业实践的综合考量,影响了学生培养成效。农村、农业知识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在学生形成创新思想、具有创业意识后,要将相关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农村基础知识的了解,科学设计生活化教学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因此,在农业农村创新视野下,推进教学改革时,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健康成长的良好教学环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新创业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要组织开展常态化的创新创业竞赛,丰富和补充学生创新创业知识,通过重视创新创业课堂建设,加大精品课程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状况进行动态、持续管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智慧转型、立体升级。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创业项目和创新方向的过程,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使高校育人机制智慧升级具有现实可能,达到促进学生素养生成的预期目标。

作者:郑敏 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