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环境研究

时间:2022-05-15 09:12:14

导语: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环境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环境研究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缺乏一套行为有效教学模式,本文从可行性分析、形式与手段、重点内容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提供范例。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环境模式

音乐教学是小学美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感受力、审美观和表现力,然而,长期以来音乐教学特别是农村山区的音乐教学常常把重点放在学生对乐理知识的认知上、对歌唱技巧的把握上、对表演技能的训练上。特别是高年级的音乐教学,更是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从来不考虑音乐学科育人启智、陶冶情操、促进审美的本质性特点,这样,音乐教学往往就走上了一条为教师服务的“不归之路”,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构建一套行之不效的模式,进而衍生出超出音乐教学本身的、能够提升师生素养的德育范行,才是农村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从农村教学实际出发,构建一套完整科学可行、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模式才值得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所在。

一、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要构建符合农村音乐教学的模式,就必须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进行有效分析。相对而言,农村学生对早先音乐常识了解甚少,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才有所接触;家长对正常的音乐嗤之以鼻,在他们的心理,文化课的成绩占上位;学校对音乐课堂重视不够,并且很大一部分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课时,音乐课经常被占用、挪用;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考评从来不会涉及到这些常人眼中的“副课”,所以农村小学的音乐处于一种无人管、无人学、无人教的尴尬局面。也就是说,从外部环境来看,音乐课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正常教学的“调味剂”,缺乏应该的时效性、实用性和真实性。从内部因素来说,农村小学缺少甚至没有专业性的音乐教师,音乐课程到底怎么上、课堂中要给学生教什么都是一片空白,极大一部分学校就是让教师给学生教会几首简单的歌曲,这种消极的态度通过学校或者教师传递给学生,带来的是学生的行为的接受的消极性。将音乐等同于娱乐,将娱乐等同于放松,将放松等同于玩耍,音乐课就这样走入了教学的悖论,走进了课堂教学的死胡同。一言以蔽之,如果真正要让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高效运转起来,就必须重视音乐本身的趣味性和审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挖掘音乐课堂的内在表现力,积极转变教师、家长的认知观念,促进学校教学课程的正常开设,确保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转。

二、模式构建的形式与手段

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到,农村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造成的。虽然我们乐观地认为通过模式构建或者说是重建,可以改变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但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改变涉及到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方方面面,牵一发动全身,很多外部环境都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内部因素的变动,并且,以学校为单位对音乐教学的改变并不是最佳途径,不可否认的是,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已经超出了音乐教育所能承载的范围。一是形式要固定。虽然“教无定法”是众多教育人对课堂教学普遍认可的“公理”,但是如果有固定的形式或者说是模式,音乐教学便会出现更的“个性化”教学,从深层次分析,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随意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教学压力。在课堂改革初期,可以借鉴国内外已经成功实施的奥尔夫教学法(又被成为“奥尔夫音乐理念”)、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通过成熟的音乐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待课堂驾驭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候再确定适合本校或者学生心理认知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千万不能在狭隘的夹缝中生长,更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以歌唱为主的层面上,要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全面消除学生及其家长的抵触情绪,让学生得到满足感,让家长知道利害关系。当然教师也只是以引导者的身份而不是强制通过一定的手段让学生接受。二是手段要合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而言,音乐教学更要突出其本身的互动性,在平时常规的课堂教学与学习交流之外,音乐教师一定要适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但要结合学生实际,更要结合社会现实,调整模式,促进学生改变对音乐的错误认识和固有观念,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律动的习惯。学校教学设施的改变其实也是教学手段改变的一个方面,说到教学条件或者教学设施的时候,很多人就抱怨经费的拨付,其实教师通过简单的教学制作,或者引导学生通过废物利用或者手工制作就可以改这一现状,音乐教具的制作,并不一定要有高大上的器物,只要能充分的展示出音乐教学的知识点就可以。有时候这种教学也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达到了强化音乐基础设施改变的目的,无疑是给课堂教学增添了另一种效果。

三、模式构建的重点内容

一是确立学生本位的教育思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所以,音乐课程教学的重点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传统的音乐教学是建立在音乐本位的基础之上,而改革之后的音乐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本位的基础之上。二是深度关注音乐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兴趣动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活力,通过实践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三是提升音乐文化素养。音乐是跨国界的,具有多元化元素,音乐作为人类交流和感情表现的一种特殊形式,让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在一起交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所以音乐课程模式的构建要确保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并且把它作为不同学段、不同领域、不同学生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当然更要遵循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从社会进步方面来说要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喻先贵.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考试周刊,2010,39.

[2]马婧.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1,06.2018PLG282)

作者:王薇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原安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