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

时间:2022-06-07 09:42:50

导语: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

摘要:促进乡村振兴、打造现代农业,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农村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为此需科学把握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与若干特征,还要从扩大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覆盖、推动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农业全产业链两大机制上保障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技术引领;农村数字经济;农业经济;融合路径

强调要加速打造数字中国,践行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各类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化为本质的数字经济发展可谓风生水起,在一二三产业场域正持续推广开来。《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表明,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体量达到了31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GDP总量1/3以上,新形势下要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遥感科技、区块链等多种先进技术,利用这些新变量促进农业经济增效提质。积极引领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在推送双方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经济概念与特征概述

(一)概念厘定

本文借鉴2016年G20杭州峰会《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界定的权威定义:“数字经济指的是把数字化信息与知识当作主要生产要素、把信息网络当作关键载体、把有效运用信息通信科技当作经济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的关键推动力的诸多经济活动。”信息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信息技术被大规模地用来提升与改造服务业、工业与农业等传统产业。如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AI、AR/VR等多种先进技术正在逐步深入发展。应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优化的扩散效应、知识和信息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以数字化、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鼓励以数字化改造农业生产、强化农业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等当代信息科技和农村生活生产深度全面融合,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创新。

(二)特征概括

1.持续迭代性。数字经济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变化而持续迭代。信息技术具有高渗透性、快捷性、自我膨胀性、外部经济性和边际效益递增性。在此基础上,推动数字资源的融合化、互联化,扩大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产品服务结构的优化。经济活动的改进和经济环境的优化,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持续迭代来完成。2.可持续创新性。数字经济能够立足于实体经济进行持续性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创新、经济业态创新、运作模式创新、服务手段创新、运作模式创新等,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促进基础设施形态的改变,让数字基础设施变成新型生产要素。3.互联互通性增强。数字经济借助更多技术手段让数据这种核心生产要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推动产业实现高度融合。通过先进科技使需求侧和供给侧有机衔接起来,为相关企业或行业适应数字化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必要前提。

二、技术引领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有效融合的价值功能

(一)响应国家战略的需要

当前农村数字经济总体滞后的态势,已经对我国增强数字经济竞争力形成严重掣肘,因此要将促进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当作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数字经济”被写入了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号召加快了大力倡导、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步伐。2019年5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数字乡村当成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加速信息化发展,持续发展和解放数字化生产力。数字经济的持续演进正在改变我国经济的传统结构,循序渐进地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信息技术的不断演变和持续迭代,会逐步拓展数字经济融入农业经济的应用场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正积极引领着国内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逐步融合。

(二)建设现代农业的驱动

《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打造以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正积极推动我国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在现代农业管理生产经营场域的运用,推动更多更新的信息技术和畜牧业、种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渔业实现深度全面的融合与应用。积极发展智慧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构建智慧农(牧)场,普及农(牧)业精准化作业。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有利于深度挖掘农业农村的数字经济蓝海,能够提升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加快农村经济增长、农业发展方式、乡村发展动力、乡村产业质量的重大转变。

(三)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

它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有望成为农民群众未来增收收入的关键来源。以农村淘宝为代表的农村电商是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有效融合并快速发展的重要见证。2017年阿里巴巴、京东多家电商平台的网络销售额达到了1208亿元,农村网上商店达到986万家,云集、拼多多、京东、淘宝、有赞等电商平台已经带动农村2800多万人就业。农村电商市场发展潜力、前景非常可观且农村电商市场远未饱和。近年来浙江省淘宝村出现了集群化、裂变式发展的态势,有1172个淘宝村和128个淘宝镇,分别占到全国总数的36.6和35.3%。当年浙江省淘宝村网店销售总额超过660亿元,大力推动农旅融合与创新创业,将卖产品和“卖体验”“卖服务”结合起来。它可以较好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农村的特定需求,实现了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

三、技术引领下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

信息网络的有效覆盖可以优化市场现有的资源配置,扩大生产要素的科学供给,对更多有潜力的宝藏进行深入挖掘。在数字经济场域,信息网络是特殊的新型生产关系,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可以丰富信息数据的资源属性,化解传统农业生产经营销售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结合供求关系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之前的“以产定销”过渡到如今的“以销定产”,在减少交易成本、优化产品结构中达到增效提质的效果。库车市得到宁波市的大力支持,随着当地信息化建设和农村交通条件持续改善,库车市实施了“种子计划”项目培训,主要面向高中毕业生、失业大学生和具备一定电商基础的社会人员。当地通过电商活动推销的库车大奎、香梨、核桃、红枣等农副产品,受到内地市场的热捧。该市还积极探索全面实施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农场主、农产品供应商、种植养殖农户以信息网络和互联网技术为主要载体,实时共享农副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便于客户享受到价格合理、新鲜优质的果蔬生鲜。在葡萄、小白杏、核桃、棉花等集中种植区域全面实施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促使电商企业和当地农牧民签订二百多万亩的订单种植合同,带动当地贫困家庭年均增收超过9000多元。

(二)数字金融助力三农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的严重不足影响着“三农”场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和逐步完善,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结合日益密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手段实现投资、支付、融资和其他金融服务。国内银行业正大力落实国家推进普惠金融的战略部署和业务规划。当前4G网络已经覆盖我国全部乡镇与超过98%的行政村,城乡同网同速的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国家还将持续强化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投资,为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夯实基础,持续凸显对农业经济的激活效应。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是数字经济持续创新的直接源泉和发展动力。依靠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去中心性、快捷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分散普通的个体农户、小微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需求不同、层次多元的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阿里巴巴集团的蚂蚁金服与各类金融机构、政府共同建设超大规模的数据化平台,以农村小微企业、普通农民、返乡创业的农村大学生、种养殖户为核心服务对象,面向广大县域与广大乡村农民,协助各家金融机构下沉金融业务服务,联合中和农信与村淘等多家合作伙伴,为农民提供支付、保险、信贷等多种金融服务。2017年蚂蚁金服公司拥有1.6亿农村客户,2018年大致增加到2亿用户;2018年末,蚂蚁金服支农惠农服务为280多万农村用户提供的经营性贷款超过2500亿元,为农村两亿多用户提供各种支付服务,为1.9亿多农村用户办理保险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市场供需场域的效用改进。

(三)依托云计算技术打造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场域的智慧经济,是农业生产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智慧农业借助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增强农业管理生产能力,为农业经济升级转型提供有效、科学的解决方案。云计算技术平台实时传递信息数据,能够促进高效传递信息流、实时共享信息数据,进而实施针对性的生产经营管理措施,打造“优质高产”的现代农业,“润物细无声”地对农业人力资本进行改造,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畅达成“生态维护+效益提升+粮食增产”等诸多目标。智慧生态监测可以有效履行食品溯源功能,促进农产品绿色优质,深入推动打造市场化品牌,获得更有利的市场外部性;农田智能化服务,可以增加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借助人工智能科技的诸多精密计算,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在可承受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信阳市光山县青龙河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实施的智慧农业模式融“政—产—学—研—推”于一体。它的主要亮点在于,首先利用相关科研院所设计的全程可溯源、可视化农田监测仪器与数字化农业云平台,采取“一稻两虾、一田两用”的稻渔养殖综合模式,借助云计算技术应用农业生产数据赋能农业管理,实现“稳粮增收、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的良好效果。其次是为下乡返乡农业技术人才开展综合化服务,带动周边六百多家农户进行综合化种养,示范辐射效果之好出人意料;再次,把农业生产场域生成的相关数据传输至科研院所,在科研院所利用这些一手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专家库做出的诊断反馈也能够持续改进、健全农业经营生产管理。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场域带来价值叠加的力量。新媒体对这些事情的宣传报道增加了信息传播效率,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它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螺旋式上升循环转型,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与个体农户的合理衔接,强化农民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四)大数据技术协助双方有效融合

大数据技术是数字经济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措施,充分挖掘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数据背后的问题和原因,实施针对性的反馈优化策略,进而推动数字经济和农业的有效融合,惠及农村社会网络的大部分群众,形成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2016年农业部了《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试点示范逐步发展和运用农村农业大数据技术。重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试点和逐步健全以消费趋势为趋向的生猪全产业链数据监测措施。重庆市荣昌区充分利用当地猪种资源与“荣昌猪”品牌效应,建成了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和农业部、兽药饲料、国内各大生猪养殖机构、畜牧机械加工、生猪交易机构进行数据共享,为推动生猪生产与数字经济有机融合打造高效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一整套系统化的生猪全产业链数据服务、数据分析、数据采集体系,在生猪生产结构性改革和单品种大数据应用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为金融机构、养殖大户、公众、企业、政府等多领域辅以科学的生产指导与决策依据。该平台采取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从信息化、数据化服务上支撑国内生猪产业的发展,建成了生猪大数据标准体系、资源中心、运营中心、应用平台、服务门户和云计算基础平台。促进生猪生产数据资源的价值释放,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精准发力。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生猪价格发现体系,搜集和丰富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数据,利用关联分析技术和分析模型,积极研究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相关规律。通过为产业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数据服务,有利于增加经营生产效率,协助养殖主体改善融资难的问题。辅助生产经营主体实时把握市场行情,优化经营结构、经营生产科学决策、健全营销策略、增加经营效益。

四、保障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有效融合的机制建设

(一)扩大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覆盖

完善的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是促进二者有效融合的先决条件。要从数字经济生态圈塑造的角度促进区域间信息数据的互通互联。其一,加大信息技术工程、互联网在农村、偏远地区的有效覆盖程度,促进信息服务深入到农村基层中,全方位增强农户群体基于移动手机终端和网络体系基础上的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科技应用能力。让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更广覆盖,适时维护与及时更新信息平台,强化农村金融信息汇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充分整合、有效利用分散化、碎片化的农业经济信息。其二,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在农村普惠金融场域的科研、运用和普及。让更多互联网大型公司参与发展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形成“政、企、银、农、科”五位一体合作体系。改进支付、征信与网络监管机制体制,构建信用风险数据库与具有可持续特征的信用担保体系。

(二)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农业全产业链

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渗透性和溢出性,让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条。数字经济的渗透性尤为显著,能够与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发展。为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场域的渗透运用,应重视创新与研发涉农信息科技,注重培养培训农业经济急需的信息科技人才,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专业信息技术需求进行涉农科技的研发投入与人才培养工作,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的实效性。详细来讲,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以技术渗透、产业链延伸、制度创新等促使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农村一、二、三产业链,以数字经济积极变革农业发展方式,驱动农业走上内涵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科技实现现代农业与农户种养殖产业的合理衔接。内蒙古自治区的土豆种植产业发展场域推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借助信息技术分析气象数据、预测市场供求关系。引导农户科学调整土豆生产经营,为农民、企业、政府等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规避由于价格波动严重影响产业结构产生的负面影响,继而引导种植户积极把握市场预期。数字经济的溢出性使其在农业经济的融合发展中,将效益溢出到相关产业。如以乡村旅游和乡村农业生产为切入点,运营集信息服务、人工搭建、信息化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自然生态于一体的休闲观光与农业生产加工景点,进而推动数字产业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成为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参考文献

[1]李玉清.数字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9(7):18-20.

[2]孔祥利,夏金梅.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关联及协同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2).

[3]刘美平,孙玉瑶.深入推进我国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路径[J].生产力研究,2020(1):44-49.

[4]温涛,陈一明.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实践模式,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0(7):118-129.

[5]黄红光,白彩全,易行.金融排斥、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18,34(9):67-78.

作者:寇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