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下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5 11:54:14

导语:信息化下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化下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村经济管理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辅助完善生产结构,优化生产方式。在信息化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效率逐渐提高,推动了农村经济良性发展。本文就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完善路径,旨在为农业经济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农村经济管理;基础设施;人才

农村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管理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管理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此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且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尚有较大探索空间,仍需深入研究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路径,从而推动农村经济高效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1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概述

在信息化时代,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即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2]。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对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并不高,究其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农民信息闭塞,对农产品的价格把握不准,造成多产却低收。由此可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至关重要。随着现代技术不断升级,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每个领域对于信息化的要求各不相同[3]。对农村经济管理来说,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需注意以下3点内容。第一,综合信息。在发展农村经济时需面临农业、环保、机械、运输、电力等多领域内容,各部门需加强沟通交流,形成衔接度较高的工作配合。对此,农村经济管理需获取全方位的信息内容,保持信息综合性,围绕关联程度整合信息,并对有关信息展开综合分析,及时剔除使用价值较低的信息数据,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第二,具有实效性的信息。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要求及时更新农产品相关信息,保证信息的实效性,为推进政府指导工作快速传递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实效性有利于保障农村经济管理质量,因此,需积极运用多种先进信息技术,快速提取各行各业资讯信息,充分发挥各类信息作用,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决策。第三,具有实用性的信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所使用的信息通常表现为非物化形式,农业信息具有社会性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大量实用信息[4]。因此,若农村地区群众缺乏直接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那么农村经济发展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滞后现象。

2信息化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水平偏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动农村经济不断进步,促使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快速提高。为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农村区域开始引入信息化技术。基于信息化技术,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水平逐渐提高,但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时间较短,信息化水平较低,覆盖范围窄,是目前阻碍我国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我国需继续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全覆盖。2.2缺少健全的信息基础设施。虽然我国大多数农村经济管理者开始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并逐渐研究最新的信息化技术。但在各农村区域,信息交换程度不足,缺少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持,严重阻碍了信息流通,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第一,信息化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任何信息化技术与实践经验均需硬件与软件设施的共同支持。目前,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缺失是直接导致无法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因素。第二,有关信息难以快速传递到指定地点。例如,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理念与经验在我国农村间的传递速度极其缓慢,多数地区与社会潮流信息脱节。此外,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创新速度较慢,革新能力较差。2.3缺乏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我国政府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颁布有关推动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然而,在政策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农村缺乏相关信息化管理人才,致使难以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走向现代化和信息化道路的同时,农村需先培养一大批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化人才,为切实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的问题奠定基础,从而助力农村经济管理快速实现信息化,迈上新台阶。2.4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随着我国农村管理逐渐规范化,农村经济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农村经济管理理念尚未与最新学术成果进行对接,且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农村经济管理水平较低。现阶段,各类涉农税务持续减免,农村无法获得足够的税赋收入,严重缺少资金支持,难以有效实施发展农村项目。虽然政府在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但缺乏资金投入,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差,难以协调各项资源覆盖全部农业生产。此外,部分农村地区集约化程度较低,信息化设备配备需投入较多成本,多数农民无力承担沉重的设备成本,进而阻碍了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3信息化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路径

3.1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需着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地区间可通过网络交流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农村经济管理的成功经验,从而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经济管理效率。3.2引入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人才。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普及的根本因素在于人才。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农村需注意引入高水平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一方面,农村可制定选拔标准与建立培训系统,强化人才培养。农村组织者应借助专业技术型人才,为农村居民普及信息化知识,从而提高农村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生产经营理念,提升经济管理质量。另一方面,农村可通过招聘,引入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新加入的专业人才可做兼职也可做全职;持续引入新型经济管理技术,升级多个环节的信息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延长农业产业链,优化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3.3升级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信息化时代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农村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注重发挥传统农业的发展经验。要立足于传统农村经济管理方式,持续更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现路径,探索农村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方向;要基于传统经济管理经验,升级创新管理方法。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持续创新有关技术,重视创新信息化科技。创新技术一方面可结合实际需要自主研发,另一方面可引进前沿的信息化技术。重视创新科技力量,不断创新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助推农村经济科学持续性发展,而且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3.4完善硬件设备建设。设备的软件与硬件共同升级会产生更好的优化结果。在升级农村经济管理方法的同时,还要完善对应的硬件技术设备。在信息化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不仅要提高理论方面建设,还要健全新型科技设备建设。农村经济管理需在完善硬件设备基础上,科学发挥相关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硬件与软件结合后的最佳作用。3.5增强农村居民信息化意识。信息化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已初有成效,但受农村居民观念落后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增强农村居民信息化观念,使村民更加重视使用信息化技术,政府需积极向农民宣传新的生活理念,鼓励农村居民尝试新事物,增强农村居民信息化意识;需引导农村居民意识到网络信息设施投资与购买优质种子与农具同等重要,从而消除传统思维对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阻碍。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化宣传教育,提高其学习信息化技术的意识。3.6建设信息化技术试点村。农村经济管理新技术与新理念需先在部分区域进行试运行,总结成功经验并修正技术后再进行全面推广。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推广是一件长期性工作。为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应现行实施试点村建设。在试点村实际运行中,管理者应仔细总结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优缺点,解决实际运行中的技术问题,从而为其他地区提供有效经验。对此,我国应积极设置试点村,助力新技术与新理念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秦美霞.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35-36.

[2]王娟.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探索[J].中国科技投资,2019(6):133.

[3]刘映江.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改善经济管理的路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39-40.

[4]崔日明,韩渊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9(5):6-7.

作者:高见 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