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08-11 03:39:41
导语:脱贫攻坚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受到疫情的影响巨大,脱贫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存在政策制定难度大、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建设各主体的作用,加大政策、资金投入,立足于现代科技,完善产业结构,探索推动农村脱贫,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脱贫攻坚;疫情影响;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低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021元,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工作,只有实现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向前发展。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中国脱贫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如何实现疫情后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推动脱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完成,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方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1政策制定难度大,农民使用频率低。在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处于一个普遍较低的状态,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其缺乏有效的政治参与,对于政策制定的关注度、参与度低,使得政策有时同农民的需求、同农村实际之间存在着差距,难以真正发挥政策制定的目的。同时,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如何使政策适应疫情后的农村实际情况,切实为农村经济恢复、发展服务也成为一个难点。此外,即使政府颁布有利于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但由于农民对于政策的理解程度不足,对政策的使用频率低,使得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在实际上为农村脱贫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2生产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当前农村多为一户一经营的生产方式,这需要每家有充裕的劳动力。但是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带来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与耕地资源之间的不匹配,又导致大量耕地闲置,土地效用难以发挥。同时,这种一户一经营的生产方式又降低了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耕地潜力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业产量不高,生产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种状态下,即使农产品质量高,但市场化程度低,市场竞争不足,农产品难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1.3产业结构单一,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当前农村的产业建设多以当地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第一、二产业,产业结构单一,配置不合理。第一产业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低,导致农村的土地优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农民土地收入较少。在第二产业的发展中,多以借助自然资源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为主,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极大的污染,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影响农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得农村经济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制约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1.4疫情影响巨大,经济恢复、发展难度大。农村企业是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乡镇企业、小微企业、个体户是农村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农产品加工是其经营的主要方向,疫情对于农村企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春节带来了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今年由于受到肺炎的影响,春节市场急剧缩减,销售困难,大量农产品堆积。乡镇企业、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链不完善,难以抵抗由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机,出现资金流转困难,甚至破产的现象,给农村经济以巨大的打击。其次,农产品的保质期较短,由于难以销售、大量堆积,造成产品变质不得不进行销毁,损失巨大。最后,由于疫情使得农村企业停工停产,农民赋闲在家,收入急剧减少,并且疫情过后企业复产难度大,农村经济恢复缓慢。
2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助力农村脱贫
2.1政府是推动农村脱贫的核心主导者。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脱贫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政府是推动农村脱贫的核心主导者。首先,政府制定农村脱贫战略、政策和方案。政府是各项农村脱贫政策的制定者,它树立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理念,制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战略,规划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政策是否因地制宜,是否恰当,是否被有效落实对农村脱贫情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次,政府提供财政保障。一方面,实现农村脱贫,最重要的是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政府财政资金是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的首要来源。另一方面,农业是一种极容易受到天气影响的产业,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政府财政为农民提供补贴,可以缓解自然灾害对农民土地收入的影响,为农民的土地收入提供基本保障。最后,政府承担着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维护、对农民进行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种植知识与能力的责任。2.2农村企业是推动农村脱贫的重要推动者。农村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下的一种特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农村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中国,农村企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已经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农村脱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企业由乡镇企业、小微企业、个体户经营等形式组成。2.2.1乡镇企业、小微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方面,乡镇企业、小微企业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乡镇企业、小微企业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以农村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发展基础,大多为人口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企业,投资小、规模小,对人员文化水品要求不高,就业制度相对灵活,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发展乡镇企业、小微企业是实现农村脱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乡镇企业、小微企业立足于农村当地特色,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农村自然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换,促进农村产业优化发展,成为了推动农村实现产业脱贫的重要战力。2.2.2个体户经营是农民创业的主要途径。在农村,受农民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只能从事以出卖体力为主的工作,体力劳动量大但收入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创业成为了实现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的新方法。农民收入少,投资能力有限,因此,投入资金量少,收入较好的个体户经营成为了农民创业的首选模式。并且,个体户经营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在农村形成“人有所劳,人有所得”的新气象,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也为脱贫工作提供新思路。2.3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推动农村脱贫的金融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的最初目的在于通过农民之间的相互合作,解决农民在资金上的困难,到今天发展成为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简称农村信用社或农信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推动农村脱贫的金融支持。其一,是农民创业的资金支持。农民自主创业是实现农村脱贫的新形式,但农民收入少、存款少,自主创业时由于资金的缺乏会增加其创业的难度,降低创业的质量。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民创业时可以为其提供低利率贷款,缓解农民创业的资金压力,推动农民创业的有序、长效发展。其二,是乡镇企业、小微企业有效运作的资金保障。乡镇企业、小微企业由于其规模小、资金少,难以形成有效的资金链以应对由于突发危机所引发的生产停滞,进而使得企业破产的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其遇到危机时为其提供贷款支持,帮助企业度过危机,维持企业有效运转。2.4社会组织是推动农村脱贫的有效助力者。推动农村实现脱贫仅仅依靠政府、农村企业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动员全社会帮助农村,振兴农村,实现农民增收,有效助力农村脱贫。企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农村企业虽然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受到规模小、资金少的限制,不稳定性较大,所发挥的力量有限。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进入农村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首先,可以完善农村经济结构。企业进入农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长效、健康发展,助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农村企业规模小,很难实现农村人口大规模的就业,企业可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弥补农村企业不足,实现农村人口充分就业。接着,可以促进新技术推广。企业由于其种类繁多,可以为农村带来新的技术,使得农民掌握在土地种植之外的新的技能,提升农民的能力。最后,企业由于其规模大、资金链完善,可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危机所带来的问题,提高农村经济的承受力。保险机构为农民收入提供托底保障。农作物种植是农民的主要产业,农作物种植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保险机构为保障农民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收入,推出农作物相关的各项保险方案,在由于自然灾害使得农作物歉收的情况下,为农民提供一定的保险赔偿,缓解自然灾害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为农民土地收入提供托底保障。公益组织为农村脱贫提供新活力。公益组织具有一定的服务性,其加入发挥了自身带动力,有利于农村产品知名度的提升和产业市场的扩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注入新活力。
3脱贫决胜期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
3.1完善政策,为推动农村脱贫提供政策基石。提升政策制定科学性。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也是实现农村脱贫的主要力量,在疫情的影响下,政府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疫情的影响,考虑农村疫情过后的现实需求;在推动中央政策在地方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且,建立有效的农村民意沟通渠道,提高农民参政议政的能力,使得政府对当地农民的需求有切实、充分的了解,实现政府政策同农民实际需求相匹配,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顺应当前“地摊经济”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制定合理政策,促进“地摊经济”有效落地农村,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路径。提高政策使用效率。政策是否被有效的使用,是衡量政策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农民知识水平低、政策宣传不足等原因,导致某些惠农政策不为农民所知道,在实施的过程中使用频率低。因此,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政府要积极组织人员对农民进行新政策的宣讲,特别是疫情过后有利于农村经济恢复、发展的政策,使农民深入了解政策的内容、细节、适用范围等,实现政策切实为农村经济恢复、发展服务。3.2加大投入,为实现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疫情后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农村信用合作社、社会资本以及保险公司的作用,有效缓解农村的资金短缺,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推动农村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实现农村经济发展。首先,扩大财政投入。政府财政资金是农村资金的首要来源形式。政府要加大对于农村经济的财政扶持力度,对疫情中受到重大影响、资金链不足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缓解其资金短缺的情况,推动其复工复产的有序展开,实现农村经济的恢复。同时,为受到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降低农村企业的发展压力,推动其有效运转。并且,推动财政资金向低能耗、低污染、高回报的产业倾斜,促进农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功能。农村信用合作社可以设置疫情专项贷款,为疫情期间受到巨大影响的小微企业提供低利率的资金支持,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帮助其度过危机。再次,引入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量大、流动性高、效率高等特点。疫情后农村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的缺乏,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经济领域,可以有效缓解农村的资金问题,降低农村融资难度。同时,社会金融机构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实现资金向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倾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社会资本在农村的有效运作,弥补财政不足,推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最后,完善农村保险业务。鼓励各大保险公司针对农村特殊情况,提供特殊的保险服务,扩大保险业务范围,避免突发事件对农村产生巨大破坏力。如针对本次疫情,保险公司可以为农村小微企业、个体户推出特殊的保险业务,避免产生巨大的损失。同时,积极进行宣传,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保险思维,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用保险保障农民基本收入,为农村经济提供保障。3.3落实科技,为建设现代化农村提供技术保障。加强对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的科技培训。政府定期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并鼓励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特别是实地进入贫困地区,在生产过程中对农民进行新技术的手把手教学,丰富农民专业知识,提高农民相关技能,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网上助农功能,实现互联网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其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购买功能,与淘宝、京东、苏宁等平台达成合作,实现农村同市场的直接有效沟通,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在疫情造成农村农产品大量堆积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对农产品进行有效宣传,将“网红+产品”的销售模式运用到农村,对农村年轻人进行网络直播、网络销售等技能培训,“农民人人当网红”,造就“农民+农产品”的农村网络销售模式,扩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其二,结合当地农村自身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等,因地制宜,构造特色电商业务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树立“互联网+农业”、“直播+农产品”等新型农产品推广理念,建立电商发展新形式,实现生产者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提高农产品利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最后,借助当前“地摊经济”发展新思路,有效对接互联网,推动农民“云摆摊”,实现农村经济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完善农村物流体系。首先,完善的物流体系是实现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成本最优化的必经之路,在疫情后农村经济的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疫情后借助网络推动农产品的销售,需要强有力的农村物流体系的支撑,实现农产品的快速运达,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其次,农村电商的建设、发展是实现农村脱贫的新路径,其离不开物流技术的保障。但中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对不完善。因此,各物流公司要深入农村基层,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为疫情后农产品的销售、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助推农村电商健康、长效发展。3.4调整结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是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内部以及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农村脱贫的努力方向,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在产业内部,协调各种要素配比。在第一产业中,协调农作物种植中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的比例,根据土地质量和经济需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改善第二产业中以借助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为主的现状,引入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推动农村地区工业生产绿色化,构建农村绿色产业链,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在产业之间,协调各种产业构成。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尤其是特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当前,城市压力大,农村成为了节假日度假、休闲的重要去处。春节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人们限制出行,农村旅游业发展停滞。因此,疫情过后农村要加大对于旅游业的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同时,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特色化农村旅游服务。必要时,可以同各旅行社达成合作,增加农村旅游人数,扩大农村旅游规模,推动农村旅游的恢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结语
2020年实现农村全面脱贫,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节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脱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基于此,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脱贫目标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因地制宜,推动现代科技更好落地农村,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助力农村脱贫,为推动脱贫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廿重.农村企业的特殊性与经济管理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61-63.
[2]廖红伟,迟也迪.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性金融支持[J].理论学刊,2020(01):86-96.
[3]温涛,何茜.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方位与现实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20(05):3-12.
[4]张党利.农村电商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0):131-133.
[5]张晓波.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构建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09):119-121.
[6]党政军.绿色发展视野下新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34-36.
作者:王雨君 王青松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 上一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考
- 下一篇:农村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