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时间:2022-10-02 03:09:01

导语: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摘要: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体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提出了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几个现实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村经济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化实际上就是使用农业生产专业机械化设备代替手工的过程,如农业由手工畜牧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机械设备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不仅降低劳动强度,而且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农业机械化的特点及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人均占地面积较低,生产工具和基础设施的落后,使一些农业高新技术得不到有效采用,制约了土地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利用好农业机械化这一有利工具,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成为重中之重。发展农业机械化,应以需求为导向,因地适宜,实现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应根据山区、平原地形及劳动力水平的差异开发不同的机械化设备,尽最大限度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并着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进而提高土地生产率。

2农业机械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分析

2.1提高生产效率,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更加合理地对农业生产中各个要素进行合理安排。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后,有利于使生产方式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获取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农民的个体劳动强度,进而提高生产率。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拖拉机、运输机器、排灌装置、田间作业机器及后加工机器等)代替人力和畜牧力进行耕地、播种、秋收等一系列作业,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粮食安全增产提供有力保证。另外,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也需要依赖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如选取优良的种子需要选种机,良种培育、铺设地膜等都可以由专业的机械设备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实施生物技术,也能提高作业精准度和生产效率,解放部分生产力。

2.2减少成本,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素养在不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越来越多,从事传统农业的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农业机械化解放了劳动生产力,节约了人力成本。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可以降低单位作业区域内的费用支出,如劳动力减少的费用支出、机械设备损耗费用等。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在不增加劳动力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并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近几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专用农业机械设备快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2.3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产品合格率低,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农业经济也出现了相应的大幅增长。在同等生产条件下(时间、气候条件、人力成本等),机械化生产能够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与机械化生产相对应的规模化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农业经济效益。利用农业机械化装备,合理、有计划地开垦土地用于耕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已有土地利用率。利用机械化设备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可以有效预防或补救造成的损失。例如:遇干旱天气,可利用先进的水泵系统对土地进行灌溉,减小旱情,最大程度地减少农民的损失;利用无人机设备对农田进行农药喷洒,有效对虫灾进行预防,促进农业生产向平稳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3农业机械化面临的挑战及改进措施

3.1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区域性局限

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各个地区地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区域局限性。我国东北区域多平原、中西部地区多山地,平原地区面(下转第73页积开阔适合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而山区地形条件复杂,农业机械化应用难度较高,地区地貌的不同导致农业机械应用难度不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明显不同。同时,各个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发达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村机械化发展程度也较成熟,生产效率及农业经济水平可以得到有效保证,而经济欠发达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下,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农村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政府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坚持对农村机械设备购买的补贴政策。各相关企事业部门应加大对农业专用机械设备的研发和投入,针对特殊区域、特殊农作条件,研发专用的农业机械化设备。

3.2科学合理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能导致农村劳动力平均价格的降低。另外,由于从事农业方面工作的人员大多缺乏机械专业知识,农业机械化方面人才短缺,严重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发展,降低了农村经济增长速度。鉴于此,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同时,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要科学合理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优化转移,例如可以转移到汽车、电子、服务等行业。合理优化人员配置,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机械化发展的良性循环。要加大对从事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如农业机械的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农业设备的操作人员等,这些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乃至经济效益都有直接影响。

3.3秉持创新理念,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很多现役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处于现代农业设备的中低水平,各相关科研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大农业机械方面的科研投入,及时更新换代,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造福百姓。

4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经济增长速度,有效降低劳动成本,促进了经济转型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受到区域性发展不均衡、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创新不足等因素制约。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过程面临的挑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国.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机械化问题[J].南方农机,2007(4):15.

[2]李小卫.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分析[J].新经济,2015(14):49.

[3]车继胜.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之研究[J].山西农经,2018(11):41.

[4]鞠金艳.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1.

[5]满雪梅.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乡村科技,2017(25):88-89.

作者:林怡 周世宽 唐建波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