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财政支持农村扶贫问题探索
时间:2022-09-15 11:22:53
导语:新形势下财政支持农村扶贫问题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财政扶贫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与贫困现状相比,财政扶贫力度有待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缺口依然很大。在分析财政支持农村扶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推进农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财政支持;农村扶贫;管理
1z市现状分析
1.1基本情况。z市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总人口900.5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4%。目前,全市9县2区中有6个贫困县(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占全省贫困县的11.3%,占全市县区的54.5%;全市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7%下降到2016年的8%;全市贫困村约600个,占全省贫困村的7.4%;贫困户约11.03万户,贫困人口37.8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6.6%。其中:因缺资金技术致贫25.7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68%;因病致贫4.7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2.4%;因缺劳动能力致贫3.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8.2%;因居住在不适宜生存的山区、库区及生态脆弱区等致贫4.3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4%。1.2成因分析。经过走访发现,各贫困户情况千差万别,致贫因素也不尽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先天因素。一方面从古到今,自然环境的优劣是制约人们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个人身体素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二是制度因素。为确保粮食安全,守住粮食红线,作为粮食主产区的z市必然加大土地整治、环境治理力度,这对z市来说不仅失去平等发展的机会,而且也失去弯道超车的机会。三是人为因素。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虽然也有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但也存在盲目攀比、从众心理等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经济发展。
2z市财政扶贫取得成效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z市财政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市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07.53万人锐减到目前的37.8万人,减少69.7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底的15.24%下降到目前的8%;农民人均纯收入2016年比2011年增加3370元,增长58.1%;财政科技扶贫项目2016年是2011年的11倍;农村公路、安全饮水、职业培训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得到不断改善等。但按照边际效应递减原理,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尤其攻坚阶段,财政扶贫资金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将逐渐显现,即每单位扶贫资金所带来的贫困人口的减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呈现减缓的趋势,脱贫速度趋缓。这主要由于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交通相对便利、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有一定基础的脱贫户在财政扶贫的帮助下迅速脱贫,而那些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地区既无劳动能力又无资本或常年患病的贫困户,靠现有的财政扶持,还不能达到脱贫目的,这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贫力度,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帮助。
3z市财政扶贫存在的问题
3.1资金供求矛盾突出。近年来z市不断加大财政扶贫力度,但与贫困现状相比,财政扶贫力度有待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缺口依然很大。据统计,2011~2016年z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337.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1346.1亿元,而期间财政扶贫资金累计14.04亿元,分别占一般预算收入的4.16%、一般公共支出的1.04%。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十二五”期间扶贫资金需19.86亿元,资金缺口达5.82亿元。若考虑边际效益递减规律,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缺口将进一步拉大,资金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3.2政策制度问题。总所周知,在目前行政体制下,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是由多层次、多部门管理,且使用不同的预算支出科目。以以工代赈扶贫为例,从纵向看,涉及贫困村、乡、县、市、省多级部门;从横向看,会涉及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和机构。多层次、多部门管理,必然造成资金管理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财政扶贫效益最大化难以显现等问题。3.3资金管理问题。一是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不够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本应按照效益优先、公平分配原则,依据贫困人口数量、贫困发生率及贫困程度等参数进行分配。实际上,资金分配时多是撒胡椒面,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没有得到体现。二是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不够科学。一方面扶贫项目选择时缺乏长期、科学规划,导致财政扶贫资金没有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另一方面扶贫项目选择缺乏科学论证,少部分扶持项目未建成就被市场淘汰,造成扶贫资金浪费。三是财政扶贫资金监管有待加强。由于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链条较长,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造成资金委托人、资金使用单位、资金监管、审计、新闻媒体等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使部分扶贫资金游离监管之外,增大贪腐风险。
4完善财政扶贫的建议
4.1科学定位,明确职责。财政作为国家重要经济管理部门,对农村扶贫攻坚工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农村扶贫攻坚过程中,单靠财政扶贫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扶贫攻坚需要,需要各方资金的共同参与,需要进一步明确财政在农村扶贫攻坚中的职责。一是积极参与农村扶贫工作。财政部门(尤其上级财政部门)应该积极配合扶贫办,制定实施农村扶贫政策,并根据国家贫困标准,加大地方贫困人口摸底排查力度,实施精准扶贫。二是优化财政扶贫资金传递途径。简化拨付层次,提高行政效率,确保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减少项目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赋予县级更多选择权和项目决定权。三是加强沟通与协调。农村扶贫攻坚涉及到方方面面,加强与扶贫办、民政局及相关涉农主管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4.2加大投入,优化结构。一是加大上级财政资金转移力度。受经济下滑压力影响,市县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扶贫资金缺口较大。因此,中央、省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县区倾斜力度,完善专项扶贫资金转移支付制度,切实为脱贫攻坚提供必要资金保障。二是加大市县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市县财政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扶贫攻坚任务,完善调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加大扶贫支出比例,在保障扶贫项目配套资金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比率。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资金扶贫作用。扶贫攻坚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参与。因此,在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形成扶贫资金多渠道的扶贫资金筹措机制,切实弥补财政扶贫资金的不足。4.3加强管理,提升效益。一是加快扶贫资金整合进度。为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各级政府应积极落实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扶贫投入新格局,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实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二是优化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加强财政扶贫资金预算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将上级补助、本级安排及其他扶贫资金统筹纳入预算管理,并将扶贫专项资金细化到具体执行单位和项目,切实提高年初预算执行率。实行财政扶贫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简化主管单位扶贫资金审批划拨环节,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三是加强绩效管理。按照扶贫指标体系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并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优化调整下年度扶贫资金分配方案,切实促进财政扶贫资金向管得好、漏出少、效益高的县区、项目倾斜。4.4强化措施,加强监督。一是实行阳光扶贫。按照公正、公开、高效原则,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会议、宣传单等方式,第一时间将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等相关信息公布与众,自觉接受政府监管部门、新闻媒体、贫苦户等社会监督。二是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对符合招投标条件的扶贫项目,不论资金来源、项目大小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最大限度的节减财政专项资金。三是加大监督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职能,切实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作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与审计部门沟通协助,实现信息共享。四是完善问责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终身负责制,加大对违规使用扶贫资金、挪用扶贫资金、侵贪扶贫资金等惩处力度,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督问责机制。
作者:孙海霞 单位:河南省平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王亮.财政扶贫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3(12):7.
[2]张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7(6):108.
[3]李坤英.对新时期辽宁财政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业经济,2009(6):99-100.
[4]张悦玲,徐彩华.加强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的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32.
- 上一篇:“3+2”产业扶贫互助社发展探索
- 下一篇:创业中的项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