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思想分析
时间:2022-09-11 11:13:10
导语:精准扶贫思想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就精准扶贫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精准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坚持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是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的根本遵循,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从河北阜平、湖南湘西、陕西延安到贵州遵义、云南昭通、青海海东,从中央全会、扶贫会议、到发表新年贺词、减贫高层论坛,在历次重要会议,在每个关键节点,都持续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对扶贫开发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从2013年11月“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到2015年11月脱贫攻坚战冲锋号的吹响,再到“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攻坚拔寨,关于精准扶贫的论述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战略思想体系,内容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涉及精准扶贫的方方面面,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深刻揭示了精准扶贫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规律,有力阐述了精准扶贫的有力举措和有效路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指引,我们要学深悟透其精神实质、精髓要义,准确把握脱贫攻坚战略思想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升攻坚拔寨、勇涉险滩、掌控精准扶贫复杂局面的工作水平,夯实自身在脱贫一线履职尽责、带领贫困地区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能力。
一、引言
在多个重要场合、历次扶贫相关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不断阐述精准扶贫的理念,适时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持续传达精准扶贫的精神,绘就了脱贫攻坚中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形成了精准扶贫思想。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要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好高骛远。这是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精准扶贫”一词。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围绕扶贫对象与扶贫资源如何有效对接阐述了精准扶贫的理念。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期间明确提出“六个精准”,阐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特征及努力方向,把精准扶贫确定为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战略。2015年11月底,在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2016年12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遵循原则与指导思想写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从时间维度上看,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程的纵深延续,从空间维度上看,标志着我国扶贫路径从大规模宏观减贫向集中针对贫困人口的脱贫的转变,更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与贫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变革。“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阶段,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吹响以来,建章立制,多措并举,精准扶贫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呈现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但精准扶贫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精准扶贫思想深入把握脱贫速度、脱贫难度、脱贫动力等不断变化的新特点,顺应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决胜阶段的新形势,坚持并体现党的思想路线,全面阐述有机联系的系统性思想,始终强调崇高自觉的使命担当,必将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二、精准扶贫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坚持与发展
关于精准扶贫一系列的论述体现了党在现阶段的思想路线,既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遵循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仅是党的思想路线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的坚持,而且是新时期思想路线的丰富与发展。(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问题为导向推进脱贫攻坚拥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十八大以来又不断进行密集的基层调研,对基层情况十分了解,对贫困群众的所需所求十分清楚,所以始终强调精准扶贫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问题为导向,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首先,要从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从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入手,准确把握不同贫困地区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012年12月29日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时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勉强搞一些东西,一定从实际出发,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在符合实事求是精神的前提下,贫困地区要优先安排,各级政府都要给予支持”[1]。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作为。问题既反映了群众的心声、全局的短板,又是努力的方向、提升的空间,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工作,以解决问题为抓手推进脱贫攻坚,是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原则。2016年1月4日至6日,在重庆调研时指出“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见物见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2]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3]。再次,立足现实,尊重事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坚决克服任何脱离现实情况、超越实际阶段拔苗助长、盲目追求数字脱贫的倾向,坚决改变任何不随着现实情况变化而变化的因循守旧的扶贫理念,坚决杜绝忽视已经变化的客观事实而固步自封的脱贫行动。脱贫攻坚既要反保守裹足不前,又要防冒进脱离实际,须在综合平衡中精准扶贫,稳扎稳打力求脱贫实效,2015年6月18日,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即不能脱离实际、提过高的目标和要求,也不能囿于一时困难和问题而缩手缩脚”[4]。2015年2月13日,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强调,“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才行”。[5](二)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找到扶贫的点,拔除贫困的根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是党的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精准扶贫是随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新时期、基于现阶段提出的,是我国扶贫模式的重大转变,是由宏观向微观的转变,由整体向个体的转变,强调的是精准精准再精准,要变以前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以前的“统一治疗”为“靶向治疗”。2016年6月18日,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6]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要从事实出发,着力解决制约精准脱贫的关键性问题,与时俱进完善与创新脱贫举措,真正围绕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出实招,不做扶贫的表面文章,不建扶贫的形象工程。要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贯穿精准扶贫的全过程,落实到各方面,明确任务责任,积极探索,大胆试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015年2月13日,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强调“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7]2016年1月4日至6日,在重庆调研时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2]精准扶贫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盆景,多干实事。
三、精准扶贫思想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
精准扶贫思想,作为引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总纲要和大逻辑,其各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共同构建了脱贫攻坚决胜阶段的扶贫开发的顶层设计。“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6]的扶贫思想,不是随意提出来的说法,也不是囿于一时一地的提法,而是立足我国长期以来的扶贫开发经验、不断总结各地扶贫做法、充分调研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具体情况,从影响脱贫攻坚的诸多因素中,经过科学论证、详细选择、不断用心总结,突出关键环节、抓住核心部分,提出了最具关键性的六大方面,构筑了一个有机联系的、前后衔接的、极具操作性的闭环系统。在精准扶贫系统的启动阶段,首先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扶持对象精准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是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的起点,扶贫对象是靶向治疗的“靶”、是滴灌管道铺设的最小“节点”、是精准滴灌的最终受益者,只有选准扶贫对象才能保证接下来所有工作的精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为靶向治疗、精准滴灌树起了目标,精准扶贫有机系统运行下的一个环节就是“怎么扶”,“五个一批”工程是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要以项目为依托、资金为支撑、措施为手段。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三者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形成一个稳定完整小系统,是精准扶贫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准采取扶贫措施都需要人,都需要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各不相同、贫困情况也因村而异,如何因村派人精准是有效启动精准扶贫系统,使之高效运转的内在要求,是完成前四个精准的保障,因村派人精准就是要做到扶贫干部业务技能、科技水平、特长优势与贫困村贫困问题、资源特点、扶贫举措等高度契合。脱贫成效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脱贫攻坚开展的所有千头万绪的工作、处理的所有纷繁复杂的事务,归结到一点就是精准脱贫,精准脱贫的衡量标准就是成效,脱贫攻坚阶段的贫困群众大都是脱贫难、返贫易的贫中之贫,通过脱贫人口的实时检测、脱贫成效的动态考核,让脱贫人口销号不销措施、摘帽不摘政策,把返贫人口再次及时纳入精准扶贫系统,夯实脱贫成效。精准扶贫思想作为一个运转自如的有机系统,在系统的关联性上,既不可分割,又缺一不可;在系统主要内容上,“六个精准”不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且前后贯通、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在系统逻辑关系上,精准识别是前提条件,精准派人是关键环节,项目、资金、措施精准是内在要求,成效精准是本质要求,各个环节即紧密联系、丝丝入扣、相得益彰,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互为前提;在整体系统效能上,精准扶贫思想不仅仅是对我国传统扶贫开发理论的继承,更是对新时期扶贫内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展,是对传统扶贫开发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增强了扶贫开发的统一性、脱贫攻坚包容性和脱贫摘帽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精准扶贫思想需要整体学习掌握、逐项贯彻落实、前后一体推进,既不顾此失彼,又不相互替代,做到前后环节连贯有序、首尾呼应,发挥整体效能,形成攻坚合力。[9]精准扶贫思想是相互贯通、高度耦合、协同支撑的系统体系。把握好精准扶贫思想的整体性,要牢固树立有机联系的系统性科学思维、深入掌握统筹安排兼顾各方的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学习贯彻落实的攻坚能力,方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
四、精准扶贫思想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强调,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精准扶贫思想特别强调干部的使命担当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每一名干部都要有履行使命、敢于担当的崇高境界。矢志不渝的政治使命担当。政治使命担当,就是要坚决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坚决狠抓看齐意识,坚决牢记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保持高度的政治定力,把政治上正确始终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始终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在新时期精准扶贫的理论、路线、经验、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攻坚克难的改革使命担当。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精准扶贫在往纵深发展,扶贫、脱贫、返贫交织叠加,困难重重、问题较多。贫困地区的扶贫干部要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托,弘扬“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执着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逢山开路、披荆斩棘,遇河架桥、穿越险滩;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打破各种思想禁锢与制度藩篱,勇于探索精准扶贫的盲区、坚决走出脱贫攻坚的误区、不断踏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区。[8]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扶贫机制,要勇于跳出条条框框限制,正确处理脱贫攻坚战中整体与局部、长远发展和眼前利益、集体脱贫与个体致富的关系,以改革创新的使命担当动真格、用实功,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推进精准扶贫,使脱贫攻坚稳中求进、蹄疾步稳、取得实效。恪尽职守的职责使命担当。责任只有轻重之分,没有有无之别。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都肩负着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职责,职责就意味着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精准扶贫面对的大都是攻坚克难的问题,要用担当撑起一片精准扶贫的一片天,就要担责负责、迎难而上、不惧风险、不计委屈。面对脱贫攻坚中的急难险重任务,要勇于挺身而出、临危不惧、冲在一线、稳而不乱、果断决策,用自己的魄力与能力带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战风险、渡难关,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用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山高人为峰的精神、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本领,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上,真正做到扶贫一任、脱贫致富一方。精准扶贫思想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是以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的扶贫脱贫为中心,以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为逻辑起点,系统总结现阶段我国扶贫实践规律,是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十三五”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思想,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精准扶贫思想作为有机整体系统实施,把共产党人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使命担当自觉地统一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更加充满希望的目标、更加锐意改革的措施、更加臻于至善的制度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思想,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公丕宏 公丕明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参考文献]
[1].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23.
[2]在重庆调研时强调: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N].人民日报,2016-01-07(1).
[3]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N].人民日报,2013-11-06(1).
[4]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N].人民日报,2015-06-19(1).
[5]霍小光.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侧记[N].人民日报,2015-02-17(2).
[6]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N].人民日报,2015-06-20(1).
[7]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N].人民日报,2015-02-17(1).
[8]张庆黎.敢于责任担当不辱历史使命[N].人民日报,2014-05-07(7).
[9]刘奇葆.新发展理念蕴含的理论特质和品格[N].人民日报,2016-08-17(6).
- 上一篇:浅谈土地整理质量管理策略
- 下一篇:新常态下精准扶贫创新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