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村联户”扶贫模式
时间:2022-09-07 11:15:47
导语:浅谈“包村联户”扶贫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精准扶贫”理念阐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扶贫政策不断调整,已经从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性宏观扶贫开发转变为微观扶贫开发,这一转变的实质就是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它也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顺利完成脱贫任务的指导思想。
(一)精准扶贫理念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精准扶贫理念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205年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很大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仍然贫穷,我国农村现在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这也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精准扶贫理念的现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承诺;是展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中国在国际上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在205年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就是把农村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精准扶贫就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二)精准扶贫理念的内在逻辑
在205年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总结各地实践和探索,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3]精准扶贫理念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67通过精准的对象统计,然后进行分类指导,精准安排项目、资金,精准派人到村、措施到户,最后精准脱贫。其内在逻辑就是,“扶持谁”,“谁来扶持”,“怎么扶”。.“扶持谁”的问题。其实质就是精准扶贫实施的对象是谁,只有把这个搞清楚了,才能精准安排项目、资金,精准派人到村、措施到户。精准扶贫理念要求,扶贫必须先识贫,通过建档立卡,摸清具体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等,在此基础上制定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2.“谁来扶持”的问题。在205年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4]因此,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形成以国家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负责、市县抓落实的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国家通过制定脱贫任务、目标、宏观政策、大政方针,统筹和协调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局性重大问题,负责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手段考核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脱贫工作成效。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辖区内的扶贫工作负总责,按照国家制定的目标、方针、政策措施向市(县)传达,并负责检查考核市(县)的脱贫工作成效。县级党委政府是精准扶贫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们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数、贫困状况、贫困原因,进行精准安排项目、资金,精准派人到村、措施到户,最后精准脱贫。3.“怎么扶”的问题。在205年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5]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必须要完成7000多万人口的脱贫任务,通过产业扶持,依靠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及其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可以解决一部分人脱贫;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转移就业,解决一部分人脱贫;对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进行易地搬迁,可以解决一部分人脱贫;对生存条件差,需要修复生态的地区采取生态补偿,可以脱贫一部分人口;剩下的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二、内生变革:精准扶贫理念下潍坊市“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治理转型
(一)近年来潍坊市“包村联户”扶贫模式
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经过6年多持续“包村联户”扶贫开发,潍坊市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实现较大改变。从20年开展第一批“包千村、联万户、促和谐、谋发展”(简称“包村联户”)扶贫以来,潍坊市先后组织2700多个部门参与,4万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寻找脱贫致富路子,所帮扶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较大改观。据统计,潍坊市自20年开展“包村联户”扶贫以来,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0.5万人,平均每年减少6.万人;贫困发生率比20年下降4.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88个百分点。截至205年底,全市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039户、6657人。随着潍坊市“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推进,在扶贫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包村联户”扶贫模式体制机制不健全。在年初“包村联户”制定工作的目标、组织管理、帮扶职责、考核管理上不够精准。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帮扶方式与贫困需求衔接对接的有效性不强。2.“包村联户”扶贫模式下帮扶人员基本没有农技人员,导致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技术、信息等要素不能及时反馈到贫困户,难以推动产业发展。3.“包村联户”扶贫模式养成了部分困难群众的“等、靠”思想,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创新生产生活方式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4.“包村联户”扶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帮扶资源的流入,单纯依靠帮扶单位的帮扶资源,帮扶资源形不成合力。5.包村工作组出于多种因素的考量,“短、小、快”项目是多数帮扶单位的首选,致力于可68持续发展的项目少,以至于贫困村陷入了包村组来了有变化,包村组走了又恢复到老样子的不良循环中。
(二)精准扶贫理念下潍坊市“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构建要素
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赋予了潍坊市“包村联户”扶贫模式新的内容,在扶贫工作目标、组织实施、帮扶职责、组织管理、考核办法上更为精准。.精准帮扶目标。“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目标制定上也要精准,只有精准的扶贫目标,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制定精准的帮扶目标,精准到户、到人,一户一个目标,一户一个计划,不落一人,这样的目标有利于最终完成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精准帮扶村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因缺乏劳动技能,包村工作组帮扶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并及时联系协调并落实就业岗位。2.精准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要求潍坊市在“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组织实施上,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包靠帮扶到户、到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帮扶上,选派至2名干部驻村,驻村干部要经验丰富、能力强、威信高。包村工作组成员所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每人至少联系帮扶个贫困户,针对具体贫困户作出帮扶承诺,实行“项目化”管理,保证帮扶事项件件落到实处。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日常上班时间,对包村干部实行定任务目标,建立双向动态选择制度,现场观摩评议制度、驻村全程记实制度,地方政府领导小组经常组织人员到村巡回督导,总结经验,发现解决问题。3.精准帮扶职责。帮扶职责的精准有利于贫困人口脱贫,针对具体的贫困人口,包村工作组在年初制定年度帮扶承诺事项时,签订承诺书,明确承诺事项责任人、保障措施、完成时限。精准的帮扶职责的制定应通过报纸、电视或网络等形式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针对具体的贫困人口,帮扶职责的制定应坚持一户一策,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产业,推行“支部+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引导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增加收入。4.精准组织管理。精准扶贫理念下的“包村联户”扶贫模式在组织管理上要求更为精准,主要体现:地方政府成立包村联户领导小组,领导整个包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包村工作的日常调度和指导协调。具体部门的驻村工作组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具体包村的工作组组长为“直接责任人”,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协调配合,了解帮扶贫困户具体情况,听取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5.精准考核办法。精准的考核办法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对包村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健全驻村考勤制度,细化包村干部驻村时间,请假审批程序。建立工作交流制度,定期向上级工作组汇报帮扶工作进度及下步任务,实行工作周志和月报告、季通报制度。包村工作组制定帮扶工作计划,明确帮扶事项、工作措施、目标要求和进度安排,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等形式作出公开承诺。强化考核激励,考核内容更为精准,包括日常考核、实绩考核、镇街党委评价、贫困户测评,考核结果作为正常晋升的依据。
(三)潍坊市精准扶贫理念下“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内生变革
当前潍坊市扶贫战略的主要任务是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是绝对贫困人口,在分布上插花式、分散范围大,生存条件和环境比较恶劣,贫困程度深,被认为是潍坊市扶贫开发的“最硬骨头”。这需要对传统的“包村联户”扶贫模式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内生变革。.“包村联户”扶贫重点由“包村”转向“联户”。潍坊市贫困人口呈现分散化、碎片化特点,这就要求“包村联户”扶贫的重点由“包村”转到“联户”上,通过精准识别工作,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包村工作组针对具体贫困户,制定精准脱贫的时间表、路线图,做到项目安排、资金来源、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四明确”,确保按时脱贫。2.“包村联户”扶贫方式由“漫灌式”转向69“滴灌式”。要在包村方式上实现转型,由“漫灌式”转向“滴灌式”转变,解决扶贫对象的差异性需求,更加精准的帮扶到点上、根上,这也是我国治理贫困方式的创新,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也体现了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适应了潍坊市精准扶贫工作的迫切要求,为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提供了保障。3.“包村联户”扶贫参与主体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多元参与。精准扶贫理念下“包村联户”扶贫模式要求政府在坚持主导地位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爱心力量,形成“人心齐、泰山移”的扶贫格局。实现“包村联户”扶贫参与主体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多元参与,一方面要继续发挥政府在帮扶领域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广泛吸收社会多方面主体参与“联户”扶贫同样重要,如何实现社会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联户”扶贫,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资源参与精准扶贫是当前潍坊市扶贫工作的重点。4.“包村联户”扶贫投入资源由金融主导转变为各类资源综合治理。精准扶贫理念下的“包村联户”扶贫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资金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精准识别具体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对症下药。
三、治理突破:精准扶贫理念下“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路径选择
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扶贫模式能够对扶贫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历年“包村联户”扶贫实践看,“包村联户”扶贫模式,在工作目标、组织实施、帮扶职责、组织管理、考核办法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是扶贫模式的一种创新。在推广价值方面,包村联户模式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征,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行政行为,在各地可以复制使用。在帮扶效果方面,在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下,这一模式充分调动了包村单位、包村人员、乡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四个积极性,扶贫项目更加倾向于受益面大、群众急需的方面,使许多贫困人口的困难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构建精准化“包村联户”扶贫模式治理机制,应紧紧围绕构建包靠帮扶工作机制,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责任考核机制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构建精准包靠帮扶工作机制
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帮扶小组,小组由党员干部牵头,成员包括贫困户本村村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人员、志愿服务者等。工作组成立后,按照精准施策到户到人的原则,精准核实掌握贫困户贫困类型、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综合研判贫困情况,有的放矢地配备帮扶工作力量,形成有劳动能力的派上“帮扶小组”,进行产业、就业帮扶,提高贫困户“造血”机能,通过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无劳动能力的派上“关爱小组”,负责协调申请相关救助政策,筹集发放爱心物资,帮助改善生活条件,实现兜底脱贫。
(二)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并加以落实
找准路子,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是“包村联户”扶贫模式的核心。工作组应结合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实施产业脱贫。根据贫困地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重点发展门槛低、市场稳、风险小、见效快的产业项目,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电商扶贫工程,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做好清产核资、确权颁证等工作,把集体闲置的土地等资源和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作股量化到村民,让土地变股份、农民成股东,为贫困人口提供持续稳定的资产收益。2.转移就业脱贫。根据具体贫困户实际情况,对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学习技能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免费培训;对已外出务工贫困人口的岗位培训,帮助在务工地提升劳动技能和稳定就业能力;制定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计划,推进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工作;拓展转移就业渠道,通过推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政府购买部分公益岗位、开展结对帮扶和劳务协作等形式就业。3.改造搬迁脱贫。应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贫困人口分布及搬迁对象意愿,结合新型城镇化、工业园区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4.教育支持脱贫。应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过程扶持,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农村贫困家庭成员,“包村联户”工作组开展有计划、分层次、长短结合、贴近实际的职业技术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致富技能。5.社保兜底脱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形成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在稳定脱贫中的保障作用,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托底安全网,实现应兜尽兜、兜住兜牢。精准识别、找准路子后,关键是各项帮扶措施要落实到位。“包村联户”工作组应按照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安排帮扶单位,选派帮扶干部,按照有的放矢、扶需对路的原则,帮扶单位、扶贫干部的优势要与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有效衔接。政策落地后,加强对政策落地的检查监督。
(三)精准责任考核机制
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落实责任。各地方政府应建立以地方书记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单列编制,组建起实体办公室,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领导和调度。组建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形成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进度安排、资源调配,亲自抓部署调度、协调落实。应按照职责落实精准扶贫开发责任,对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根据脱贫攻坚工作实际,调整包村工作考核办法,将考核重点转向精准扶贫成效,引导把帮扶工作重点放在发展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推动扶贫工作重点村和贫困户脱贫上。
(四)充分发挥“包村联户”精准扶贫模式
中精神文明建设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能培育广大农民尊老爱幼、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又能改善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改善民风民俗和农民的生活习惯,也是精准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应积极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振奋贫困群众精神,坚定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宣传部门应积极推进农村“四德”工程,弘扬和传播孝道文化,发挥好村规民约的规范约束作用,教育引导子女自觉赡养老人,弘扬孝道家风,针对个别村出现的不尊老不养老现象,政府可以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另外,地方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针对留守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儿童上学看护、卫生健康、心理情感等提供有效服务。
(五)建立政府主导下多元参与精准扶贫格局
应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并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勤劳致富奔小康。同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方式、多项举措有效契合、互相支撑的“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格局。包村工作组成员单位按照本单位职能分工,完善专项实施方案,开展行业扶贫工作。积极联系国有企业参与扶贫,通过捐赠、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领办社会养老机构等方式参与脱贫攻坚;动员民营企业开展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开展扶贫公益信托;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和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作用,鼓励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通过志愿服务、慈善服务形式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有爱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精准扶贫。
作者:窦全勇 单位: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唐任伍.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30).
[2][3][4][5].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北京:中央政治局,2015.
- 上一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分析
- 下一篇:精准扶贫审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