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经济发展思考
时间:2022-06-05 11:50:35
导语:浅谈农村经济发展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经济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快农业发展意识
建设现代农业,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农业的特点。尽管我国农业的总体水平不高,差异性较大,但也要看到东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转型阶段;尽管我们面临着农业投入不足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矛盾、农业粗放经营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农村经济尚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但也要看到我国财力和以工支农的能力正在逐年增强,农业生产手段正在由以手工劳动为主向机械化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由以传统小农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尽管我国农民的文盲半文盲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培训力度的加大、转移速度的加快、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守法纪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正在不断涌现,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也正在不断提高。
二、在土地使用证的基础上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从土地使用权划分看,我国的土地承包制度对集体与农产之间,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未能做出明确的划分。农民得到的不是完全的使用权,他们没有根据门己的意愿对土地作自主使用和处置的充分权利。由于承包期一定几十年,不利于土地的自由流动,农民无法通过市场自由购买和交换土地使用权,农民作为承包经营主体的地位无法在市场交易中得到体现。建议在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开放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由土地管理局统一向农民发放土地使用证,在此基础上允许农民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依法自愿地通过土地市场买卖或有偿流转土地使用权。通过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土地集中有效地使用,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农民也可以将土地入股,发展农村的股份合作制。应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村土地的规划权与耕地非农化使用的审批权。完善征地程序,政府在征用农民的耕地时,需要根据农村土地市场的价格行情确定地价,对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政府应在农民土地使用权有效期内为农民提供相当于每年土地获益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
三、重视农业人口再就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
农业人口再就业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话题,而所谓农业人口的再就业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人数很多,而且要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剩余的劳力将更多,如何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为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多少。实践证明,引导农民到城市就业是一个很好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当今农民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来源于非农产业。同时,实践也证明,农民在城市就业能够与城市居民形成互补,并不怎么影响城市人口的就业。
四、重视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农村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建议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但目前的农业实际引进人才是很困难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改革。建议改革土地承包制,一方面把农村人口引入城镇或城市,一方面鼓励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用贷款,政府再对他们的农业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符合要求的就要向他们承包一定的土地,让他们自主经营。由于这些年轻人思想开放并有一定的对市场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依靠他们可以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
五、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健全的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户生产的效益,为农户顺利进入市场提供保证。这需要我们不断建立健全各类服务组织,形成功能齐全,辐射面宽的服务平台,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加工运输、保险等全过程、全方位综合服务。要巩固、完善发展现有农业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形成政府部门、龙头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民办服务组织相结合的综合社会化服务体系,以适应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政府还可以通过这个体系来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何海燕 单位: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政府
- 上一篇:秸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合理利用
- 下一篇: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