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现代流通的问题与策略

时间:2022-05-14 11:02:14

导语:农产品现代流通的问题与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产品现代流通的问题与策略

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大多是个体商户、个体运输户和经纪人,产品批量小,流动性大,缺少规模化经营,多是分散而零星的交易,缺少统一的领导、指导和规范,农民在生产前签订购销合同或订单的不多,基本上是产品首先生产出来,然后再寻找收购者,销售行为十分分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数量不少,但总体规模小,实力不强,市场覆盖率低。各地的农产品协会多偏重于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或者是在网上为农民提供一些供求信息,其实质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真正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农产品销售的组织屈指可数,致使农民在市场交易谈判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当地一些供销社为农民提供的收购、仓储、运销、信息等综合性服务不是太多,也没有真正做到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有秩序地进入市场,引导他们发展产业化经营。第二,批发市场内部缺乏统一规划,经营专业化程度不强。目前,我国各地陆续建设了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但批发市场内部布局缺乏统一规划,经营的农产品种类过多,经营摊位不规范,有的属于无摊位经营,有些产品露天杂乱堆放,错落无序,无法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另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专业化不强,缺乏市场准入制度,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就可入场交易。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组织松散,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把关,导致进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障,进而影响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第三,经营业态仍然较为落后。一些地区仍以传统流通方式为主,现代流通业态和经营方式虽然有所发展,但总体上仍显不足。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少有农贸市场这种零售终端,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超市,美国食用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占90%,日本占85%,马来西亚占70%,澳大利亚占65%,我国这一比重仅为15%左右。相关调查显示,连锁经营方式在我国的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发展较快,其他大部分地区则比较缓慢。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市场实行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农村总交易额的比重不足10%。[1]2.物流方面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有所发展,如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场所数量不断增加,交通运输及仓储运输搬运工具逐渐更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滞后,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型冷库缺乏,存储设施滞后,物流设备落后,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专用设备短缺,现代化水平低,在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季节容易产生积压,出现销售困难,农民丰产难以丰收;第二,集散网点少,城乡物流系统不协调,农民自然村落的居住方式分散,难以形成像样的商圈,道路条件较差,沿途收费站多,而配送半径又大,导致物流企业成本增加。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集中表现为冷链设施匮乏,冷藏运输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农产品储藏保鲜条件差,流通中的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等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根据统计资料,我国水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生鲜产品的损失率在5%以下。同时,由于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落后,大多数农产品包装简陋,档次低,导致农民的利益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利润难以得到保障。3.信息流方面农村信息网络不健全,信息平台硬件投资主体缺位,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再加上农户居住分散,信息沟通渠道不畅,致使信息收集与传递难度加大,信息体系建设明显滞后。首先,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交易仍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交易规模小,频率高,以现货交易和现金结算为主,市场信息体系不完善,服务能力较差,致使信息数量少而分散,信息质量不高,传递面窄,有时还会出现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导致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曾有各种媒体报道,大量蔬菜水果在田间地头堆放,无人问津,烂在地里,农民遭受巨大损失。相关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农民对生产什么和产品出路心里无数。[2]其次,交易方式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电子商务交易采用率较低。农村日用消费品90%以上通过现场交易销售,农村商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仅有9.23%的市场全部或部分采用了电子商务交易技术,[3]交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加快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措施

1.加强商流建设(1)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规模生产经营与大生产的矛盾,促进农民增收。[4]首先,稳步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积极改造国有农村商品流通组织。为更好地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现有的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5]同时,加大国有农村商品流通组织股份制改造,实现国家控股,企业化经营,使其真正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另外,还要继续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特别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系统、仓储和运输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的全国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其次,壮大发展农村商品流通领域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各地区的支柱产业,大力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鼓励“生产基地+农户”、“公司+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的发展,大力发展“加工企业+农村商品流通组织+农户”的新型产业模式,培育、提高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发挥其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主导作用。最后,积极培育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引导和规范作为农产品销售中介的个人或组织的发展,以法律形式确定其应有的地位和责任,以合同制、制规范其经营方式与内容;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不断提升其经营能力;建立必要的经纪人准入制度,不断提升经纪人队伍整体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2)进一步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方式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连锁经营管理模式。推动中小型连锁超市、便利店的扩张发展,在条件较好的地区重点发展现代仓储式商场、专卖店、连锁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重点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大企业等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万村千乡”超市和农家店的服务功能和质量。同时,推动流通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流通的引导作用,大幅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健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大型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尽快形成以城市为依托,以县、乡、村为基础的城乡互动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2.完善物流体系建设(1)夯实农村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充分依托“村村通”工程,对农村道路交通进行合理规划,以方便农产品输出和输入为目标,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流通领域。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拓宽并完善运输网络,提高运输网运输效率,确保农产品物流顺畅,降低物流成本。(2)加强先进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冷链物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和保障。农产品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信息处理等都要应用先进技术。例如,鲜活农产品运输时,要求有先进的包装技术和科学的冷藏设备;装卸搬运过程中,要应用新技术,以保障农产品外观和保质期不受损。因此,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至关重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确保农产品产后进行商品化处理,在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持续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并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以最大程度地保持产品质量,减少损耗,防止污染。[6]同时,要加快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流程的标准化,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实施统一规范的操作规程,提高农产品质量;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实现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废弃各个环节的高效管理,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3.强化信息流建设(1)建立流通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目前,发达国家都建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信息系统,能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能广泛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流通各环节。例如,美国政府拨款建设了农业信息网络,农民可借助此网络及时了解气象、土壤等各种信息,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同时还可对产品进行产供销全程监控,农场主通过网络技术或卫星数据传输系统可随时查询有关农业生产和市场的各种信息。美国农业部等投资建立了大量的农业生产数据库和农业经济数据库,提供大量有关世界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粮食短缺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报告。日本批发市场建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7]结合我国实际,流通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要注重实现两个整合,即信息资源整合与网络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强调数据库信息的收集、更新、完善,要避免重复和作无用功。可由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牵头,实现各类信息的逐级收集、中心汇总,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源通过商务部信息中心汇总,然后建立面向社会的网络链接,供社会各方使用。同时,需要按月或随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更新,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络资源整合强调农业、农村相关服务网络与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相互重叠的信息资源。另外,还要加强农村批发市场信息化的程度及相应的整合,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同时,积极扶持第三方涉农商务网站,使销售及物流企业掌握收发商务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使之成为农产品流通第三方交易平台,让物流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经纪人和农户从中受益。(2)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商家对商家(B2B)模式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在线交易的一种主要模式,该模式具有快速的信息采集和农业动态监测系统,可实现信息业务的动态实时更新,提高对农产品信息的监管力度,还能实现网上竞标、网上竞拍、委托买卖等多种在线交易形式,增加网站的支付功能与实用性,[8]使更多的人能在专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或购买农产品。

本文作者:孟雷工作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