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合社的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时间:2022-04-26 03:23:31

导语:农合社的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合社的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

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落后,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并且产业化程度较低,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不高。虽然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在近几年内有了较快的增加,但是与其他省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山东省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代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最高水平。截至到2011年,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规模累计达到5万家,位居全国首位,而甘肃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7559家,远少于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与入社农户的数量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入社的农户越多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入社的农户越少则说明其规模越小。2011年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成员数量是251万户、辐射带动农户480多万户,而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数为33.55万人、带动农户数量为101.51万户,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数及带动农户数分别是是甘肃省的7.5倍和4.7倍,说明甘肃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远远落后于山东省。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以及银行贷款数额总体呈递增的趋势,但2007年合作社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有所下降,这是由于2007年合作社法实施后,对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条件要求较高,使得一部分发展较好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一部分仍以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存在。合作社的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38.19%下降到2011年的16.06%,其中总资产中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较低且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16.61%下降到2011年的8.42%(表5)。由此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金融机构筹集资金的能力很弱。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使得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导致投资农业的风险很高,贷款者不愿给合作社提供贷款。同时,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组织不健全,运行不规范,信誉低等同样降低了合作社的贷款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数及带动的非成员数在近7年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07年合作社的成员数及带动的农户数减少最多,同比分别减少72.12%和73.58%;2007—2009年间,合作社的成员数呈下降的趋势,从2010年起,合作社的成员数缓慢增加(表6)。合作社带动的非成员数在2007年有所下降,从2008年起逐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到目前为止,合作社的成员数达到了335533人、同比增长39.05%,合作社带动的非成员数的绝对数超过了100万、比2009年带动的农户数量多0.6倍,表明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非成员农户的带动能力在逐年增强,而对成员的带动能力较弱,总体带动能力较弱,这是由于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普遍偏小,经济实力较弱,发展承载主体和延伸产业链条的能力明显不足,其辐射功能和带动农户的能力很有限。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最大的障碍是缺乏懂知识、善经营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主要是农民,一部分发起人在当地的威望较高、口碑较好,但是缺乏经营管理的知识和乐于为农民奉献的精神,大部分专业合作社的发起者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是为了当地农户的利益,而是借合作社之名为自己牟利。另外合作社还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极为不规范。技术人员的缺乏,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标准化程度,使得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难以形成品牌;缺少了必要的财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就无法得到合法、公允的反映,影响了管理者和农户的决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章程设置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且都规定了合作社的亏损处理方案、盈余分配方案和财务报告制度等,但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合作社的运作比较随意,合作社的事务主要由发起人来管理,社员对合作社的决策没有话语权,缺乏民主管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也较混乱,大多数合作社没有完整的账目,没有建立盈余的二次返还机制,社员一般只获得其农产品的销售收入,社长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比较松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源融资主要来自于社员入社的股金或会费以及发起人的股金,由于甘肃经济落后,农民收入较低,再加上农户怕风险、求稳的特性,使得农户缺乏投资意识,只能将一小部分资金投入到合作社,内源融资所获得的资金较少。合作社的外源融资主要寻求金融机构、政府以及民间借贷的帮助,由于合作社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金融机构并未将合作社作为合格的信贷主体,导致合作社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由于政府的扶助资金的不到位,合作社数量众多等原因,使得合作社所获得的政府扶持资金较小。民间借贷由于其高利率和缺乏相关的履约凭证,融资渠道不稳定等原因使合作社望而却步。由此可看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甘肃省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营业务是收购和销售初级农产品,深加工不足,产业链较短,产品的附加值较小,导致合作社的赢利能力较弱。对主要为农户提供农用物资、一些相关的技术服务咨询、农业种植信息等这类服务型的合作社,其盈利能力更低。

促进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应该对合作社的管理人员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良好的经营与管理,是合作社发展的必要前提。的管理人员一般是农村中的能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农闲季节以培训班的形式开展培训,主要对合作社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发起人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行培训。也可以从外部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或对学习能力较强的社员进行培训。首先,由合作社方面的专家引导合作社的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及相关的内部制度的运行,使得合作社的各个职能部门充分地发挥作用,为合作社的良好发展做好铺垫。其次,为了遵循合作社的服务宗旨,保障大多数社员的利益,要严格执行民主管理制度。第三,规范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严格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可以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或对合作社的人员进行相关的财务培训,对合作社的财务工作加强监督,使合作社的盈余分配严格按照交易量分配,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首先,合作社应增强自身的营利能力,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而不是靠外部来输血。其次,商业金融机构尤其是微型金融机构利用其自身的地域及信息的优势,应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政策性银行可以考虑将合作社纳入扶持的范围,鼓励合作社的良好发展。第三,应规范民间借贷,完善相关的立法,正确引导民间借贷,适当给予发展空间,使其更好地为合作社融资服务。第四,在经济不发达的甘肃省,政府对合作社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力度,每年拨出专项资金来扶持合作社的发展。另外,政府应鼓励商业金融机构为合作社提供贷款,对于为合作社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政府应给予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合作社应发展深加工,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是合作社增加农户或社员收入的必然的发展方向。由于甘肃农业经济落后,要发展深加工,合作社的力量很弱小,因此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政府可以与厂商沟通协商,将深加工所需的机器设备给予一定的优惠,由政府提供担保,对机器设备进行融资租赁,并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等。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半微笑曲线”,农产品的价值随着生产、储运、深加工、销售4个环节在不断增加,销售使得合作社农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得到实现,因此,要努力加强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建设,从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两个方面入手,合作社要改变被动的销售模式,不要等货主上门收购,而是要采取积极主动的销售模式,同时要努力开拓销售市场,联系当地的或外地的龙头企业、超市以及农产品市场等。

本文作者:魏翔杨林娟工作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