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能人对村级治理的影响
时间:2022-01-20 09:23:11
导语:经济能人对村级治理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现如今农村经济能人治村的现象已趋于普遍,其不仅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推动的必然结果,更是广大村民理性选择、经济能人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文章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客观描述农村经济能人对村级治理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指出优化经济能人治村的路径,使得村级治理趋于良性运转,更好地造福于三农。
关键词:经济能人治村;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村级治理
在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改革的背景下,以农村私营企业主、农业种植大户和集体企业管理者等为代表的农村经济能人迅速崛起,并随着农村民主政治尤其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而逐渐进入村级治理,转变为村政精英,成为农村事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从而在中国农村形成了经济能人治村的独特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在研究经济能人对村级治理的影响时,呈现出观点极端、规范研究为主的特征。本文以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前人学术研究的整理与思考,运用精英理论、理性选择主义和博弈论等多方面理论分析,试图客观分析经济能人对村级治理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对策,以期探索出一条经济能人带领全村先富带后富的出路,这对于当下经济能人治理农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能人治村产生的原因
如今农村经济能人治村的现象已趋于普遍,其不仅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推动的必然结果,更是广大村民理性选择、经济能人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随着农村经济能人不断增多,以及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追求小康社会的要求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对经济能人的执政参政有着迫切的需求,对经济能人的“经营一个产业,发展一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持肯定态度的,并且政府为经济能人参与村级治理提供了大量政策优惠,如资金扶植与教育培训等措施。在村民有需求,村两委、上级党组织、上级政府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条件下,经济能人治村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一)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推进和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村干部队伍似乎越来越无法适应其要求。传统农村政治中以维护宗法道德观念、维持社会秩序为首要目标,随着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传统功能逐渐被带领村民致富所取代。现时代,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其中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是当今农村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改革的背景下,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格局被打破,以农村私营企业主、农业种植大户和集体企业管理者等为代表的农村经济能人迅速崛起。这部分人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能够洞察并把握市场先机,具备一定的财富积累和经济成就,成为市场经济时代的经济能人。市场经济是能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村级治理,需要经济能人治村。可以说,经济能人治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政府的推动
经济能人治村也是政府推动的结果。“双培双带”工程是新时期政府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指示,其主要内容是: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这一方针是政府根据经济建设的需求,要求农村党员在带头致富的基础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一方针成为经济能人治村的政策性依据。同时,各个地方政府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提供资金扶持和教育培训,从态度上倾向于指导农村经济能人作为村庄的领导者。政府的推动与支持成为促进经济能人治村的客观条件。
(三)村民的理性选择
现阶段,农民主要关注如何致富,而农村经济能人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卓越的经营能力和非凡的财富成就,因此在农村中具备较高的权威。同时,农村经济能人还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资助困难村民而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经济能人参与村级治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参与,主动用其致富承诺吸引选票;另一种是应广大村民的推选而被动成为村干部。相比于其他的选举候选人,村民更为信赖和期望经济能人当选,这是村民理性选择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经济能人治村是农民出于自身利益选择、接受的结果。
(四)经济能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经济能人治村也是经济能人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结果。产生人们行为的根源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一个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另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就立刻产生,成为引导人的行为的动力,也就是只有那些未被满足的需要才驱使人们去行动,因此,人很难得到完全的满足,总是处在不断地追求之中。本文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经济能人治村的需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是谋取经济利益的需求;第二是谋取政治利益的需要;第三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这三种需要难以截然分开,不管怎样,经济能人满足其需要的过程引导着其参与到村级治理的过程中。
二、经济能人对村级治理的积极影响
在农村,经济能人治村乃是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农民来讲,吃穿住行、医疗教育养老才是一切,才是根本。搞民生需要资金,需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需要有领导者,而这项重任就自然落在了经济能人身上。村民对于经济能人发展本村的民生经济,带动全村致富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从总体上看,农村经济能人治村具有以下优势和有利之处。
(一)帮助农民共同致富,实现村庄发展
经济能人比其他人更有能力、更有策略发展本村的民生经济,带动全村致富。只要村民富裕起来,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以发展民生经济促进民主建设也是可行之路,全村实现致富对于广大农村基层的维稳工作也是莫大的帮助。其雄厚的私人财富也可直接成为本村“三农”建设的物资基础,有效解决“三农”建设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问题和农村资金外流的现状。经济能人还可依靠自己的经济地位、商业关系为本村进行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同时,经济能人为村民开辟了就业渠道,他们一般在农村都建有工厂,农村里的青壮年自然成为了他们劳动用工的首选。农村经济能人参与到村级治理,可以帮助农民共同致富。
(二)敢于决策,提升村级治理效率
通常情况下,经济能人既担任村两委的一把手,又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他们敢于决策,能够迅速捕捉市场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从而提升了村级治理的效率。这一切均源于其能将致富能力转化为执政能力。农村中的经济能人很显然是具有致富能力的一批人,他们本身的发家致富就证明了他们积累财富的能力,通过竞选获得村庄治理的合法性后,使得其将致富能力转化为执政能力。
(三)有效进行动员,聚集民众认同
农村经济能人由于其卓越的致富能力和成就,在本村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同时,通过选举程序成为村两委的负责人,其权力的来源不仅合法而且更加合理透明。在现阶段村级治理中,经济能人作为聚集民众认同于一身,以卓越能力和超凡魅力为基础,又以国家制度性安排和村级治理的规定为依据,他们以此为基础增强了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可以有效动员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动员广大村民参与到村级治理的过程中。
三、经济能人对村级治理的消极影响
在承认经济能人治村具有上述优势和有利之处的前提下,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经济能人治村作为一种近来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也是有其劣势和弊端的。从理论和实践上看,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经济能人治村主要有以下弊端与缺陷。
(一)治理中的家长制作风影响村民
自治与民主在村级治理中,由于经济能人集各种权力和权威于一身,大都有家长制作风,这对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经济能人治村,大多搞“一言堂”,老板作风十足,缺少民主法治观念。农民的自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薄弱,无法形成民主科学的议事程序,且又缺少监督机制,在提高经济建设效率的同时很难保证发展方向的正确性。若发展方向不正确,经济效率再高也只能是一种“负效率”,最终损害的仍是村民自身的利益。除此之外,还需注意的是,隔行如隔山,经商与执政并不完全是一码事,经济能人在商业领域的经验知识及智慧并不完全适用于村政领域,其造成的认知差距没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是很难补救的,在这段时期内,经济能人出现执政错误也是极有可能的。所以对于经济能人当政的绩效在短期内不宜过度乐观。
(二)农民贫富分化助长农村腐败与动荡
经济能人治村,在拥有资源的同时又掌握着权力,极易形成“制度性暴富”,会给人造成“以钱取士”的假象,那卖官买官就不足为奇,利用自己村官的权力来假公济私,攫取村庄财富,而制度性暴富又是以牺牲“三农”的整体利益为代价的,这对于农村的民生经济构成了一大挑战。加上“积累效应”,优势的不断积累,其后果很有可能是本村经济增长但贫困人口不断增多,私人富有而公众贫穷的状况。严重的贫富差距又会激化干群矛盾,影响政府权威的树立,影响农村的稳定。一个动荡的农村造成的结果是:越混乱越争夺,越争夺越混乱,造成进一步贫穷则是无法避免的。古人讲:“不患寡而患不均”,其是维稳的最大祸根,更何况是在最广大的农村基层。
(三)选举中的物质诱因和从众心理
弱化村民实质性参与按照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的理论分析,村民不具有理性的行为选择能力,由农民组成的选举团体,是一个无组织高度分布式的,极易非理性行事和产生从众心理。例如选与本人有关系的候选人,选给我物质利益的候选人。一是农民的短视,因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和给村庄带来的整体利益。二是选举的村长对于无亲戚关系的村民本身而言,谁当选对我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我的一票对最理想的候选人当选不会有太大的促进作用,几乎无收益与负面影响的情况下,选举的成本却由村民个人承担,包括资金、时间等。在群体里,都有从众的现象,因为每个人的观点都愿意被他人接受,不想被排斥,被边缘化,很多人不得不藏匿自己的观点而跟随主流。选举中存在的物质诱因和从众心理,使得普通民众无法通过选举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实质性参与不断弱化。
四、优化经济能人治村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制度设计
能人治村现象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过分依赖能人的作用,容易导致家长制作风、能人的腐败,甚至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嫌疑。从村级治理的长远发展看,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应在优化民主选举制度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法律建设,同时对村庄重大事务的议决和具体程序乃至权利救济保障等作明确规定,使得经济能人在村级治理中,受到法律的制约,从而有效规避其消极影响。同时,还需要推进制度设计。在村级治理中,由经济能人和民众共同制定本村的章程和规则,以村内制度为准则,实现村级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既约束了经济能人在村级治理中的作为,还保证了决策和管理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完善监督机制,落实村民自治
在优化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监督和约束经济能人在村级治理中的行为,同时完善问责、考核、评价、监督甚至罢免等自治程序,真正落实村民自治。目前在村级治理中,经济能人通过民主选举的程序上台之后,缺乏监督机制,从而滋生家长制作风甚至腐败问题。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会议的召开,使得民众和经济能人有同等的对村庄公共事务的决策权;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和“四议两公开”的真正落实,使得民众可以真正参与到对村庄公共事务的管理中;通过村务公开栏对村庄公共事务的公开、以及民众对经济能人执政的评估和考核来实现对经济能人的监督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经济能人的家长制作风和腐败问题,同时使得普通民众可以真正参与到村庄公共事务中来,解决实质参与弱化的问题。
(三)加强农村政治教育,提升政治能力
要想让经济能人治村和村民自治有机结合的梦想早日现实,最为根本的是,提升经济能人和普通村民的政治能力。首先需做好对经济能人思想政治、政策方针、村政管理的教育培训,提高经济能人的政治觉悟和领导能力。有效缩短由于经商与执政的行业不同而造成的认知差距,减少不适应性及参与村政时决策管理上的错误。普通村民参与技能的培育和民主素质的提高也是提升村级治理的迫切要求。要在农民群体进行广泛的政治素质培训与普法宣讲,塑造他们依法办事、民主参与的行为意识与习惯,同时通过大量的民主实践,营造民主的氛围,逐步增强其政治能力。在对经济能力和普通民众的政治能力和民主素质进行双向优化的基础上,扩大经济能人治村的积极影响,规避其消极影响,提升村级治理的水平。
五、结论与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政府富民政策的推行,民主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加强,村民自治为经济能人治村提供了有效平台。广大村民的理性选择和经济能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日益旺盛,在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号召下,经济能人参与村级治理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最大化发挥经济能人治村的积极影响,规避其消极影响,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法制建设和制度设计,强化监督机制,使得经济能人治村和村民自治得以有效结合。通过对经济能人和普通村民的培训,提升其政治能力与参与技能,从根本上提升村级治理的水平。
作者:李静 单位: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徐勇.由能人到法治: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转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4)
[3]卢福营.个私经济发达背景下的能人型村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
[4]周挺.能人“村官”大有可为[J].福州党校学报,2005(2)
[5]韩海侠,陈文芳.论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由道德巨人治理到经济能人治理[J].改革与开放,2013(17)
[6]卢福营.经济能人治村:中国乡村政治的新模式[J].学术月刊,2011(10)
[7]张书林.农村富人当政:利大?弊大?[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6)
[8]黄健飞.经济能人担任村官情形下的村庄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8
[9]黄河.农村经济能人对村级治理的影响和作用———以临武县K村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08
[10]陈梦娇.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富人治村”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C镇为例[D].南京大学,2013
- 上一篇: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的教学艺术
- 下一篇: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