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统计论文:农村生活污染的统计思索
时间:2022-01-24 02:44:12
导语:农村统计论文:农村生活污染的统计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董广霞刘瑞民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近年来,农村环境统计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普遍将农村环境统计(特别是污染物排放统计)作为环境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调查方法基本上采用抽样调查与估算相结合的办法,并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审核与管理制度[4]。从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展了环境的统计工作。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城乡差别小,因此对于农村生活污染,通常的做法是在人口多的村镇修建统一的排水管道及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人粪尿及生活污水。在人口较少的地方则要求每户修建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则大都有专人收集后归市镇统一处理[5]。因而总的说来,国外对农村生活污染产生特征研究较少,主要是收集方法及处理工艺的研究[6],相应的统计方法也较简单。由于中国农村的特殊性,直到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时才选取了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4个典型流域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染调查(以下简称典型调查)工作,目的是为今后开展农村生活源的全面普查积累经验。典型调查主要针对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物的产生、处理、利用、排放情况开展调查。采用产排污系数法测算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排放量,其技术路线:采用产排污系数法测算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排放量;以流域为单元,分类抽样监测和测算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产生、排放数量,获得各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产、排污系数;在此基础上,以流域各行政村农户为调查对象,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并利用产、排污系数核算农村生活源污染物产生、排放量[7]。由于农业和农村污染涉及面广,随意性强,监管难度大,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仅对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等4个典型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染进行调查,其他农村生活污染均未纳入调查范围。农业和农村环境统计工作体系尚未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调查技术方法、人才队伍、软硬件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4]。
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
污染防治重点不同从污染负荷来源比重、治理难易程度、居民关注程度等来区分污染防治重点,城镇生活污染防治的重点是城镇生活污水,其次是城镇生活垃圾,再次是城镇生活废气;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的重点则应是农村生活垃圾,其次是农村生活污水,再次是农村生活废气。原因为城镇生活垃圾是集中收集、清运、处置,而农村生活垃圾则是随地胡乱丢弃。早些年,农村生活垃圾基本上是厨余垃圾,与人畜粪便暂时堆存,自然发酵后返田,或将厨余垃圾喂给散养的畜禽。随着与城镇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接近,农村生活垃圾也采取塑料袋(多数为非降解)收集,但无法像城镇一样,有专门的容器收集、清运,即在房前屋后、路旁、水塘旁边甚至水塘里倾倒丢弃,呈“遍地开白花”式。再加上与日俱增的建筑垃圾,大量的垃圾不分类,不处理,垃圾“围城”的现象演变为垃圾“围村”。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不但严重破坏了农村自然的田园风光,使得农村环境更加脏乱差,更为严重的是,水塘旁和水塘里的生活垃圾逐渐破坏了水塘水体水质。在农村自来水不是很普及或自来水供水时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农民取用浅层自备水井的水,自备水井往往距被污染的水塘非常近,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饮用水水质得不到保障。污染处理、排放方式不同城镇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外排或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回用,城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处置。与城镇生活污染相比,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特点为“面源污染、无组织排放”,如农村生活垃圾的“遍地开白花”;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农村生活污水无法收集,大多数农村居民习惯于生活污水随意倾倒,通过地渗、蒸发等直接外排。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日化产品的使用,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与以往也大不相同,特别是在南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极易污染地下水。污染来源不同农村生活废气来源不同于城镇生活废气。城镇生活废气主要来源于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能源的消耗。农村生活废气则主要来源于煤炭、液化石油气、秸秆、畜禽粪便燃烧等。污染边界划分不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边界清晰。“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农村生活污染边界不易划清。我国是农业大国,广大农村居民散居在农业用地周围,农民或在家中饲养畜禽,猪、牛、鸡等畜禽在许多村庄还没有实现圈养,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动物的粪便;或在村前屋后挖塘养鱼,水产养殖严重污染了村里的自然水体。农村生活污染与农业源中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面源污染连成一片,不易将农村生活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截然分开。居民环保意识不同城镇居民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虽然还未完全实现垃圾分类收集,但基本能做到垃圾不随意倾倒丢弃。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正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所处环境质量的要求尚未凸显,这也使得农村生活污染监管与防治难度更大。
农村生活污染开展环境统计的思考
城镇生活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城镇人口数与其对应的排放系数计算得出。城镇人口数取统计部门公布数据,人均城镇生活污水和人均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通过不同代表性的样本监测数据研究核算得出。城镇生活废气根据城镇人口消耗的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主要能源,通过物料平衡或产排污系数法核算得出。城镇生活垃圾通过城市垃圾处理厂的清运量等核算得出。农村生活污染与城镇生活污染相比,基本属于面源污染、无组织排放,开展环境统计难度较大:农村生活垃圾随地倾倒丢弃,没有集中收集、清运、处置,无法量化;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倾倒,通过地渗、蒸发等散排,不具备监测条件,对污水量和污染物浓度无从掌握;农村能源消耗量数据不易获取,即使农村生活煤炭、液化石油气等可通过全社会煤炭、液化石油气扣减工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用量得到,煤炭、液化石油气在农民各类能源消耗量中所占比重不清,仍旧无法核算农村全部生活能源消耗所带来的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基于上述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和开展统计目前存在的难点,探讨了将农村生活污染纳入环境统计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先行借鉴城镇生活污染统计方法,逐步建立农村环境统计体系在农村环境统计的管理体系、技术路线、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指标体系、人才队伍、软硬件建设等未正式建立之前,可先行借鉴城镇生活污染统计方法,开展农村生活污染统计。基于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城镇生活污染的核算系数等不能直接拿来使用,但可以小流域为基本统计单位,先行核算部分农村生活污染,如对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4个典型流域,可使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时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进行生活污染核算;对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生活习惯、自然条件等与上述接近的小流域,可类比使用4个典型流域的产排污系数。为探索建立农村环境统计,应着手进行基础性研究,特别是全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的研制,以便做好技术储备。农村生活污染应循序渐进纳入环境统计体系纵观环境统计体系的历史沿革,不难看出,一般基于环境管理层面需要说清污染排放情况的需求,来确定某类污染源是否或何时纳入环境统计体系。从调查内容、调查范围和对象、调查方法、指标体系、调查时点等方面,详细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并作为环境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向国家统计局批准申请后正式施行。像农业源、机动车、温室气体等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思路纳入环境统计,农村生活污染可参照这种模式。在“开展农村环境统计”环境管理需求已明确提出的情况下,关于农村环境统计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应提上环境统计管理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的工作日程,鉴于上述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指标和调查方法的确定是关键性问题。调查对象可借鉴城镇生活源或农业面源的模式,以区县级或地市级行政单位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可先选择污染负荷大、调查相对容易开展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生活废气可先暂缓开展调查;调查指标主要涉及农村居民人口数量、农村居民生活COD和氨氮的产生排放量、农村生活垃圾产生、处置、倾倒丢弃量等;调查方法可选用人均排放系数法来宏观核算。引入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核算与工业点源相比,生活污染更呈现出面源污染特点,除上述通过人口等基础参数和产排污系数进行宏观核算外,可考虑引入新方法、新技术(如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实现农村生活污染监测与核算。农村生活污染也可不单独开展统计,而与农业面源污染合并,引入模型,按流域或行政区总体宏观核算。面源污染核算模型目前主要有机理模型和统计模型2种:1)机理模型主要有HSPF、ANSWERS、AGNPS、SWAT、BASINS等,该类模型应用到大尺度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时,先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若干个亚流域,再对各亚流域分别进行面源的污染负荷估算。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名为HUMUS的面源污染研究计划,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集合数百个研究机构和部门,把全美分为数千个小流域,利用SWAT模型对全美的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可见,机理模型虽能保证较高的精度,但对时间和数据的要求都非常高,我国缺乏长系列面源污染监测资料的现状使得机理模型在我国大尺度的应用性往往较差[8]。机理模型考虑了污染源的空间变化,但模型较为复杂,需要对参数进行率定和结果验证,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比较适合学者进行研究,而不适合常规统计。2)统计模型主要指应用输出系数方式计算污染,由于其利用黑箱原理,避开了面源污染发生的复杂过程,所需参数少,操作简便,又具有一定的精度,在研究我国大范围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英国学者Johns提出的输出系数法将面源污染源分为城镇用地、农村、农田、人口、牲畜等几大类,再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耕地按种植作物的不同再进行细分)、居民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状况、牲畜的数量和分布来确定不同污染源各自的输出系数,能较为准确地对大尺度研究区的面源污染进行评价和预测。输出系数法参数确定简易,所需参数少,能保证一定的精度,适用于较大尺度范围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且计算结果也能反映不同类型面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模型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在输出系数模型改进中,国内学者沈珍瑶等[9]将地形和降雨因子加入模型中,确定了基于地形和降雨特征的输出系数,研究了长江上游100万km2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模型曾应用到北京市农业面源普查中,建立了基于行政区的农业面源估算平台。因此,可考虑将农村生活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前者本身就很难从后者剥离开来)合并,以流域或行政区为单元,宏观测算排污量。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活污染可计量、可监测、可统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已由城镇向乡村延伸,继较多省份完成“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宏伟目标后,“镇、乡建设污水处理厂”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如果说“村村建设污水处理厂”在现阶段不够现实,在村落相对集中区域建设村镇分散型污水处理厂则是有望实现的。与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厂相比,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清运与处理则更应该也相对容易实现。如前所述,西方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也是在人口多的村镇修建统一的排水管道及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人粪尿及生活污水,在人口较少的地方则要求每户修建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则大都有专人收集后归市镇统一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则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生活垃圾产生量等则均能做到可计量、可监测、可统计。综上所述,在充分借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对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4个典型流域农村生活污染调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建立我国农村环境统计管理体系、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指标体系、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研制等方面着手,开展农村生活污染统计基础性前瞻研究,把农村环境统计(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统计)作为环境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我国环境统计体系真正全方位覆盖主要污染源。研究同时,可选择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农村生活污染开展试点调查,鉴于我国农村污染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可以考虑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与宏观核算方法并行,调查内容包括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常住人口数量、能源消耗情况、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等,选择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典型省市开展。基础性前瞻研究和试点经验将为全国全面铺开农村环境统计工作做好技术储备和奠定工作基础。
- 上一篇:供电管理论文:农村供电管理的路径诠释
- 下一篇:农村信贷论文:小议农村信贷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