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17:31: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农村管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管理论文

农村财务管理论文

第一,一套制度总管。镇农经站与财经所合并后建立起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实行村账镇管,委托财政部门记账。在制度建设上主要制定有《农村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记账核算程序和制度》、《收入程序和制度》、《支出程序和制度》、《“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等,并制定了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工作流程图,确定了记账人员岗位职责,理顺了镇记账与村财务报账的财务关系,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第二,一个流程运行。凡村级实现的各项收入、财政部门核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上级下拨的各类专项资金,一律缴纳或拨付到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在信用社开设的专户上,实行专户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财政资金体外循环、坐收坐支及其它违纪违规问题。对村级正常运行的资金,如村组干部工资发放、订阅报刊等开支,一律通过“一本通”或收款方提供的银行账户直达单位或个人账户;对用于公益性建设或其他项目的必要支出,先由村委会提出用款申请,然后报经财经所审批,通过县国库集中收付局或镇信用社直达收款单位与个人账户,确保专款专用,进而遏制截留挪用、乱支乱补或举债办事的行为发生。

第三,一份预算管全年。为帮助村级组织理好财,用好财,增强财务收支计划与增收节支意识,每年年初,分村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计划包括五保供养经费统筹、村组干部工资与干部补助、订阅报刊费用及公益建设开支等。执行计划时,按收入进度拨付,按村级可用财力办理业务,年终进行总决算,实现村村预算平衡目标并保证工资兑现得到保障。

第四,一种信誉理财。镇财经所建立农村财务核算中心之后,仍然坚持村级组织核算主题不变、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村级债权债务清偿权不变的原则,尊重村级组织享有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决策权,做到代管而不越权,而不包揽,处理好与村级组织委托和的业务关系,保障村级资金能够随时缴进来与拨付出去,以诚信赢得基层干群的支持与信任。

第五,一副监管重担系在肩。财政干部在行使记账的同时,积极履行财政监督与财务审计职责,确保村级财政资金在保证五保供养、村组干部工资发放、正常办公支出与应急支出、公益事业发展的前提下运行,为防止村级组织出现新增债务、招待费开支、截留挪用及不合理开支。财政干部在履行财政监管职责的同时,积极配合上级纪检、监察及检查机关查处村组干部违反财经纪律案件,将财政监督与财务审计融于服务之中,促使村级组织依法理财,节约财力,提高效益。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2005年1月1日起,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现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集体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许多财务人员在理解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原则上采用权责发生制时存在误区。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权责发生制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思考。

查看全文

农村父母赡养管理论文

摘要: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较城市老年人的劣势地位,决定了我国农村赡养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农村目前存在的赡养父母的问题暴露了我国立法的缺陷,也说明我国法律与乡规民约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因而,一方面应完善赡养立法;另一方面,应正确处理好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农村父母;家庭;赡养

一、农村父母赡养中现存的主要法律问题

1.农村中女儿一般不尽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习俗,至今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也有学者将此情形归结为“乡规民约”所造成的局面。尽管有现代化的法律作为强制性的后盾,但依然不能加以改变。当然,对于农村中只生育女儿的父母的赡养问题,女儿还是承担了父母赡养的义务,可以说这是传统习俗的一种重大突破。目前,上述问题主要体现在有子有女的农村家庭当中。而这种情形与我国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是相冲突的。那么,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呢?

2.农村父母的精神赡养几被忽视

查看全文

城郊农村移民管理论文

城郊农村移民是指三峡库区毗邻城镇,主要依托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和种植业的农村移民。城郊农村移民生产生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毗邻城镇,在区位上有优势,生产生活已与城镇密切相关,在生活上基本融入城镇居民之中;二是经济收入可以通过种植业、商业、建筑运输业和服务业获得收入。据调查,目前库区城郊移民有80%左右兼营二三产业,城郊一般农户人均纯收入大大超过当地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三是城郊移民有少部分从事种植业,虽然人均耕地只有0.3亩左右,但因种植蔬菜出售,经济收入较高,能够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当前城郊移民安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库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城郊移民安置工作,部分区县结合城郊移民的特点制定了专门的安置办法,城郊移民安置工作整体上有了一定的进展,据对城郊移民问题较为突出的巴东、巫山、奉节、云阳、万州、丰都、涪陵等7座县城(城市)郊区农村移民安置情况的调查,搬迁较滞后的近50%,生产安置滞后的占44%。城郊移民安置进展较缓慢,如上述7座县城(城市)郊区农村移民安置约2万人,在2002年底最后才完成。可见,城郊移民安置工作已成为移民工作的重点之一,城郊移民安置进展缓慢已制约移民工作和整体推进,分析城郊移民安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库区部分区县制定的生产安置办法对城郊农村移民的特点和意愿考虑不够。城郊农村移民在旧城县有区位优势,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对土地依赖程度很小,收入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如巫山县城郊农户人均年收入达3400元,是全县农村人均年收入和县内后靠农村移民人均年收入的2.4倍和1.6倍。但是,目前城郊移民的安置方式与其意愿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一是城郊移民安排外迁时,多数接收地不在城郊,从业环境和发展条件产生了差距,势必使城郊移民经济收入水平下降,另外可供选择的后靠农村安置也不现实,基于这些原因,移民多数愿意随城迁建。

二是对随城迁建的城郊农村移民安置就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支持,少数区县在城镇移民安置规划中没有将城郊移民考虑进来。

查看全文

农村作文训练管理论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是许多教育界人士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也出现了如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法教学”这样的成果,是值得借鉴和可赞的。

然而,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在作文教学上可谓苦不堪言。农村学生,尤其是一些离城市偏远的学生,他们接触的只是家庭、学校和一些简单的社会现状,更无从谈及社会这个大熔炉的陶冶。生活经历的储备少了又少,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写作只能是咬破笔尖硬套、瞎编,尽管每学期让学生写至少八篇,但收效甚微。

为此,结合农村中学学生的现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有许多可以进行作文训练的内容,可以说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水乳交融”。阅读,可以品味文中的语言、人物、结构和表现手法等,而写和则是运用准确的语言、典型的人物、精巧的构思和恰当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主旨。为此,在语文课教学中,可以运用二者的关系进行作文训练。

(一)扩充补白。指教材中可以扩充的地方。如果抓可以扩的“点”让学生去想像、去假设,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般说来,文章可以扩充之处有主旨部分、省略部分、简略部分等。例如沈从文的《边城》(节选),结尾傩送出走了,可以让学生结合影视和自己的储备生活知识进行设想,若干年后傩送回来了,该与翠翠是怎样的结局呢?鲁迅的《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没有他的外貌描写,可以让学生对他进行描写一下,既可以训练思维,又可以完成写作的练笔。

(二)评析说理。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语言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好让学生跳出课文去评,只有跳出课文,学生才能发表独立的见解。如《孔雀东南飞》一诗,课文分析结束,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片段练习,《你如何看待刘兰芝(焦仲、焦母、刘母和刘兄)》。有学生写到刘兰芝貌美、心更美。刘母的善良,母子之情的深厚等等。

查看全文

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管理论文

农村贫困救助问题的凸显,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趋于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在市场的作用下,城乡之间、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都越拉越大,农村社会的贫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陷于绝对贫困的人口群体在扩大。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贫困不仅表现在绝对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难以有效改善,还表现在略高于绝对贫困人口的低收入人口生活状况的不稳定。根据2002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农村绝对贫困标准为年收入627元,低收入人口标准年收入869元,该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820万,贫困发生率为3%.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5825万,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6.2%[1].2003年,我国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贫困人口自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首次出现反弹[2].二是农村社会的贫困救助资源一贯来自集体经济,例如始于20世纪50年代即农业合作化时期建立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一直是政府规定政策,乡村集体供给,属村社集体保障制度。农村实行分田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以来,集体经济瓦解了,主要依靠农村自身产出和提供救助资源的途径行不通了。研究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农村贫困救济问题,更深远的意义是冲击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制度矛盾,推动中国社会走向以公平求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本文拟在整理农村现行的社会救助措施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体系进行总体性思考的初步框架。即重塑农村社会救助概念,建立发展型政策框架,实施全覆盖的农村贫困救济制度,突出能力扶助和公共服务——投资农村公共福利资产和社区组织,支持集体福利,整合各类资源,探讨社区扶助型的社会救助,为农村逐渐向现代化目标发展服务。

一、中国农村社会救助领域中的主要措施

在中国农村社会救助领域,现行的主要政策措施有五保供养、特困户救济、临时救济、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政策等。下面分述之。

1、五保供养制度

对农村“三无”人员实行五保供养,是我国农村长期实施的一项基本的社会政策。

查看全文

农村管理论文:议农村患者和管理的联系

本文作者:王佃云工作单位:山东省荣军总医院

本次调查根据需要将其整合为3个维度[3]:日常生活管理(包括不良嗜好管理、一般生活管理维度)、疾病医学管理(包括症状管理、急救管理、疾病知识获得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维度)、情绪认知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维度)。把自我管理行为按指标得分划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4],其中≥80%为高水平,60%~79%为中等水平,<60%为低水平。调查方法由调查人员发放问卷,统一解释语,面对面逐条询问填写,同时请患者家属回避,问卷当场收回。2.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法。

结果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本次调查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总分为(81.53±7.86)分,其中55.4%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低水平,44.6%处于中等水平,无1例处于高水平。说明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不够理想。得分结果详见表2。社会支持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及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的3个维度及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320~0.761,P<0.01)。见表3。

讨论

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较低,低于国内常模本组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对象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2.67±5.08)分,低于国内普通人群。由于年龄关系,老年患者不可能获得父母的支持,很少获得兄弟姐妹及其他成员的支持;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社会活动减少,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相对不足,支持利用度不高[5-6];加之患病时间长,病情迁延,削弱了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降低了他们的社会支持[7]。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水平的落后也降低了患者的社会支持[8]。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欠佳Orem的自我管理理论认为[9],自我管理是个人为维持生命、健康的完好而采取的一些有目的的活动。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欠佳,各维度中情绪认知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得分较高,疾病医学管理得分较低,这与任洪艳等[3]的研究一致。原因如下:本次调查中75岁以上老年人占68%,对生老病死已经看开,很少因疾病影响自己的情绪;农村老年人多年的劳动习惯与饮食习惯使得他们起居有序,饮食有度;本次调查对象为老年农民,常年的吃苦耐劳的品质使他们在身体不舒服时忍受痛苦,而不会定期体检;症状减轻即刻停药,而不会坚持服用;农民经济收入低,就医条件有限,长期昂贵的医药费用,使患者难以坚持[10]。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本次调查显示,社会支持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较高程度正相关(r=0.761,P<0.01),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自我管理行为越好;患者要建立和坚持良好的疾病管理行为需要社会、家庭和医疗部门的支持。社会支持是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11]。建立并加强农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主体的社会支持机制,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中最基本的层次[12],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对患者本人的情感支持与信息支持,还要重视帮助患者构筑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系统,充分调动患者社会支持的源泉(如配偶、亲属、朋友、单位等),注重对冠心病患者家属成员的教育,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的社会支持[13],指导家人正确面对、接纳患者,主动为患者营造一个融洽、祥和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属、亲友参加监督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指导家属学习冠心病的症状观察、急救处理及日常保健知识,从而监督并指导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查看全文

农村公共产品管理论文

[摘要]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应依据公共产品的层次和特性,构建政府、农村社区、私人部门、非营利性组织(也称第三部门)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结构。目前,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却存在着严重失衡的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应对其进行改革与重构,要营造一种有益于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主体多元化和多层次制度安排的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失衡政府

自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经历了数次变迁,但每次变迁的结果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讲,供给效率低下的深层原因就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出现了失衡,其中供给主体的失衡尤为突出。本文试图在界定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失衡现象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重构的政策建议。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确定

农村公共产品是与农村私人产品相区别而存在的。笔者认为,农村公共产品是区别于农村私人产品,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为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所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收益外溢性的物品或服务。农村公共产品按照消费竞争性、收益排他性以及外部性的大小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如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信息系统、农业环境保护等。然而,现实中的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是以准公共产品的形式存在的。农村准公共产品是指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包括:一是在性质上近乎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如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防涝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二是一般准公共产品,如农村高中(职高)教育、水利设施、医疗、乡村道路建设、文化馆等。三是在性质上近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如农村电信、电视、成人教育、自来水等。后两类准公共产品在相当程度上又可视为俱乐部产品,其特点是受益人相对固定,而且其外部收益溢出的范围通常限于少数利益相关的受益人。根据公共产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公共产品通常又可分为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地区性的公共产品和社区性的公共产品。由此可见,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多层次性的特征。由于不同层次公共产品本身特性的差异,决定了上述物品提供的目标指向不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主体也必然存在差异。

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涉及三个基本参与者,即消费者、生产者和安排者(吴金明,2004)。消费者直接获得或接受公共产品,它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特定的群体、机构或组织;生产者直接组织产品生产或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它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企业、志愿性组织或是消费者自身;安排者(也称提供者)指派生产者给消费者,指派消费者给生产者或选择物品的生产者。它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志愿性组织,甚至于消费者自己。本文谈及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仅仅是指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即农村公共产品有谁来提供。

查看全文

传媒新农村建设管理论文

2006年3月5日,中国政府向全国人大提交的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优先的问题之一,便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基础建设投资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一项历史任务。就传媒在这项任务如何发挥作用而言,需要传媒业界、新闻传播学界、政府三方面的合力。

一、传媒业界:积极参与、提供新思想

新农村建设包括修建水利设施、实施防洪、防旱对策、完善输电网和通信网、在农村免除义务教育的学费等一系列措施和目标,因此很多人将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与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新村运动”相比较。

的确,韩国的“新村运动”与我们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在实质上是有相似之处的,前者是“一场由政府发起的、以缩小城乡差距、改造农村、造福农民为目的、以倡导‘勤劳、自主、合作’精神为核心,开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村庄建设项目和提升农民文明素质的思想教育为载体、物质文明建设与伦理精神教育互动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运动。”[1]在新村运动中,韩国媒体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运动刚开始时,政府在没有寻求新闻工作者和作家支持的情况下在整个农村地区实行新村运动,当农村的居民积极参加新村运动时,很少有记者对新村运动进行报道。当政府试图将新村运动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运动时,就需要在社会各界人士中形成一种共识,新闻工作者和作家们对这项在农村实行的所取得的惊人的成果的宣传将是很重要的支持。”[2]

因此在1974年-1980年参加新村运动培训的高级官员及社会精英分子的职业分类中,新闻工作者及作家有602人(总数为10513人),是继教授(2272人)、牧师和僧侣(782人)之后的第三大类人群。“大多数是报社、电台或者电视台的管理者或高级职员。”

查看全文

新农村广场文化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生活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具有开放性、节庆性、广泛的群众性、多元的自娱性等特征,发挥促进经济增长、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等多重作用,在充实地方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所谓乡镇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秧歌、腰鼓、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本论文就我国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出分析。

查看全文

农村小水电政策管理论文

一、行政与市场手段对小水电发展的作用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计划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运用不当都会出现生产与消费的偏离,失去资源优化配置的调控作用。现实社会中,市场往往不能正确反映生产与消费活动中的环境及社会外部性因素,有必要科学合理的运用行政手段及时进行调节。两种手段互为补充可以有效起到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充足、清洁和安全的电力供应。国家“十五”计划电力发展方针将优化发展火电、优先发展水电作为能源战略调整重点。火电将在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条件下实现清洁发展。水电的清洁性和可更新性日益受到鼓励。国家将加强环境与能源资源领域的保护及干预,利用市场机制,通过行政和市场手段如配额制、电价补贴等政策有效促进水电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国外可再生能源政策及经验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快能源战略和结构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能源与环境的政策措施,其基本目标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替代化石能源。

目前国际能源与环境政策不断创新,可再生能源发展非常迅速,预计到2050年世界总能源供给60%的电力和40%其他能源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纵观世界各国已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可将这些政策划分为行政命令、经济激励、创建市场、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四个类型。由于能源与环保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这些政策在大多数国家实际上是被综合使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