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完善
时间:2022-02-22 03:24:48
导语: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完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了使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真正服务农村居民,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陕西省咸阳西北部46个行政村的体育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现状,结合当地居民对体育服务的需求,将现有的体育服务体系进行了完善,形成了具有民俗地域特色,符合当地居民劳作特点的“特色型”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关键词:体育;服务体系;农村;完善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吃穿住行不再是他们奔波的唯一目标。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成了当代农村居民农闲时节非常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如何才能真正受惠于体育服务?建设完善、符合当地居民劳作特点的体育服务体系是前提。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多作者主张“全能型”和“均等化”的体育服务体系,忽略了不同工作性质的人群,对体育服务需求的差异性特点。本项目力求从农村居民对体育服务的实际需要出发,在避免问责,追求引导的宗旨下,构建“具有民俗地域特色”体育服务体系,为农村体育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目标及构架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一个分支,在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农村居民,他们对体育服务有自己的特殊的需求,因此,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时要充分了解服务体系本身的特点和服务对象对体育服务需求,从实际出发,在框架结构上要吸取日益成熟的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精华,而在内容选择上,要有自身的鲜明特征。根据农村居民劳作特点和生活水平的特殊性,我们在学习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完成了农村特有的体育服务体系框架结构[1],如图1。
2.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内容及途径
2.1优化供给主体。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供给主体应为政府,但是不能只依赖政府,要主动发展有实力的集体和个人成为供给源,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对“体育服务的供给”重新审视,不能把供给看成是单一的经费的投入,供给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2],比如农村居民自制体育器材,自家闲置空地,这些东西用金钱来衡量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它代表了居民个体对体育服的认识与态度,是精神层面的供给,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奉献精神,会让供给者有种主人翁责任感,愿意去管理和维护器材设施。再者,由于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有自己的投入,出于投资要得到回报的心理,农村居民就会更多的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状态。2.2完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影响活动参与者积极性和保持持续热情的重要因素。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乡(镇)村所占比例仅为8.18%。在我们调查的咸阳西北部农村中,体育服务硬件设施只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和零星的健身路径器材,而且84.1%的乒乓球台和65.2%的篮球场都属于学校设施[3],可见农村体育服务硬件设施严重匮乏。因此,现阶段我们在完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时,应以体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购置硬件设施之前,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基层政府要深入到农民居民当中去,了解农村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真实需要。第二,邀请专家考察地形地貌及当地居民的劳作特点,结合当地农村居民自身的喜好,购置或定做有针对性的硬件设施,避免“强行植入”。第三,把“体育三下乡”、“雪碳工程”“健身路径”等政府行为,与具有民俗地域特色的民间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实施对接,让其共同繁荣,避免照搬城市体育服务模式的行为。第四,硬件设施的维护要有保障,最好对当地体育积极分子进行无偿培训,使其具备维修设施的技能,但他们对体育设施的保养和维修所付出的劳动,政府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这样,自身的热情加上政府的鼓励,农村体育积极分子将会在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上尽心尽力,从而保证硬件设施的正常使用。2.3丰富健身指导手段。只有体育服务硬件设施,没有能引导和指导农村居民正确健身的平台和手段,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浪费。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在健身指导人员选择方面,耐心是第一位的,最好动员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期现场指导,政府还要免费向体育积极分子发放体育锻炼指导影像材料,让积极分子通过影像资料的学习健身常识,从而带动全民参与[4]。农村居民的劳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在农忙季节,村民们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后身心俱疲,再无充沛的体力参与到耗费体能较大的体育项目中去,此时,能缓解疲劳,促进身体机能恢复的运动项目会广受欢迎,而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则是指导村民借助体育服务缓解疲劳的最佳人选。这些拥有一定体育服务知识的指导人员,要根据当地农村居民劳作的特点,找到最容易疲劳的共同部位,选择一些消耗体能小的活动形式,通过边讲解边示范指导方式引导农村居民积极休息,缓解疲劳,为第二天更好的投入生产劳动做准备。农闲季节,农村居民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志愿者、农村体育积极分子要选择具有民俗地域特色的、积极向上的、有一定强度的、能够使农村居民享受天伦之乐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辅助下,结合现代体育服务项目,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保持身体机能。2.4推广激励制度。西方公共服务的管理体系中,它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致力于公共服务部的内部和外部的协同合作,实行公共服务管理多元化,合作化,追求多方位为公众提供无缝隙公共服务[5,6]。我国的公共服务一直沿用“全能型政府”的管理模式,采用省、市、区县、乡镇、村组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垂直管理模式,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在农村体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管理者制定了多种诸如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之类的高压政策,主要以问责制度来逐级强迫其完成任务。这种简单粗暴,缺乏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对行政村的村干部毫无约束之力。在我们调查的46个行政村中,51.7%的村干部都是无偿为村民服务的,48.3%的村干部能获得象征性的得到一点土地种植权、免交部分水费等低的可以忽略不计的经济补助。“村长”这个职务并不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依靠。因此,问责制度并不会对他们的“不作为”构成任何威胁,反而会给村干部造成抵触心理,更不利于农村体育服务的发展。政府呼吁建设多年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在大多行政村中还是空白。所以,农村体育服体系中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等强制手段应该改为“激励制度”。也就是说,在问责制度行不通时,我们要寻求变通,通过奖励的办法激励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体育服务开展好的行政村,政府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健身器材,也可以是运动服装。对农村体育积极分子可以奖励其参观和学习其他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村或者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机会。农村居民如果在周、月或年锻炼次数达到一定的要求,可以为其奖励免费体检的机会。这种看似奖励,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激励,它能够吸引农村居民更多的参与体育锻炼,也能够激发农村体育积极分子更努力的指导本村居民,从而加速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2.5提高体质监测频率。体质监测是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结果既能反映人体最基本的体质状况,又能反映受试者是否参加体育锻炼以及锻炼方法是否得当、锻炼效果是否显著等功能[7]。通过体质监测可以发现人体某些潜在的亚健康状态,从而提醒人们及时排除各种威胁健康的因素,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对农村居民进行体质监测,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和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8]。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体质监测系统应该包括体质测定、结果评价、信息反馈、体育干预等几个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耗时耗力较大的工程,需要的专业人员数量多,测评时间长,因此,在测评人员选择上,我们尽可能发动体育专业和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由于专业对口,他们可以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胜任测试的任务。对测试结果的评价也可以在他们中间选择专业知识扎实,细心程度好的同学来承担,测评专业人员有了保障,监测次数也就会相应的增加。评价结束后,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接受测试的农村居民,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对有“地方特色”的职业病,我们的专业人员要进行体育干预,在干预一定的时间后,将再次测试、评价、反馈。这样,农村居民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服务带来的实惠,更愿意参与其中。
3.小结
本文在充分了解了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以完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构架了符合我国西北地区行政村特有的体育服务体系框架,从体育服务体系的供给制度,硬件设施,健身指导,体质监测和激励制度五个系统给出了构建和完善的具体思路和方案,为真正落实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林鹏.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及其结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04):6-11.
[2]何元春,夏成龙.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范式的转换———基于地方性知识理论[J].体育学刊,2018,25(04):48-52.
[3]杨学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以陕西省咸阳西北部农村为例[J].科技资讯,2018(11):207-208.
[4]陈珍怀.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序位与表达———以成都市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3):126-127.
[5]杜芸,齐朝勇.当代丝绸之路民族体育文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05):45-47.
[6]孟令禹.美国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模式及启示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9):67-68.
[7]天军,王钰瑞.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的体育文化交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06):641-644.
[8]戴亏秀.衡阳市社区体育服务模式构建的思路与建议[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08):14-15.
作者:杨学智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 上一篇:农村公共服务困境及发展路径分析
- 下一篇:乡村振兴大学生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