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探析
时间:2022-11-22 03:24:22
导语: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1999年开始,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17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当年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1.4%,据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约占世界老龄人口的24%,即全世界四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人。在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养老压力不可谓不大。作为经济落后,劳动力流出率高的广大农村地区,这一问题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农村社区养老体系构建的初期,社会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和家庭担负主要责任。但随着农村社区养老体系的成熟,社会力量的壮大,参与的各主体责任也将随之变化。
1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之后各主体责任的变化
1.1家庭:主力军角色的淡化。在农村社区养老体系构建的初期,由于尚没有其他主体替代家庭的养老功能,所以家庭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仍然承担着农村养老的主力军的作用。但是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是大势所趋,难以抵挡的潮流,而这一部分空白必然需要其他主体进行填补。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起来之后,各主体逐步参与进来分担家庭已经无法承担的那部分养老功能,家庭弱化的那部分养老功能被更专业的服务主体所承担,这样使农村老年人得到更好的,更专业化的照顾,家庭中的年轻劳动力也能安安心心地投入到其它工作中去。但作为“家本位”思想固化的中国农村,家庭及时给予老人以情感支持的地位是其他主体所不能完全取代的。1.2政府:简政放权。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起来之后,政府应及时转变角色,不必凡事亲力亲为,而应将构建之初的大部分职权下放给不同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主体,转而更多地扮演实施的监督者、评估者、政策的调整者及各主体关系的协调者。因为在构建初期,对于农村养老服务,农村社区在各方面都是“一穷二白”,必将使政府承担起各方面的责任,需要政府对各方面的情况都要有一个掌控,但是在构建起来之后,经过服务经验的积累及服务对象与服务主体之间关系的建立,在农村已经形成社区养老的氛围,那么政府就应该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简政放权,将一些具体事务交由相关服务主体运作,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空间,增加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活力。在放权的同时,对个服务主体的服务有一个长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奖励服务优秀者,整治和取缔服务不合格者,在此基础上建立对各服务主体的激励机制,充分保障农村老人和服务主体双方的权益。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广开言路,让体系中的个人和组织能够及时进行服务反馈,特别是政策的不合理处,做到及时调整不利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得政策法规。除了以上工作之外,农村基层政府组织还应是一个好的组织者,其组织者角色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农村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在村民接受了社区养老服务的观念的情况下,没有人将村民组织起来,也难以形成一支稳定的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对于农村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的组织,除很多学者提出的“时间储蓄”制度的建立施行外,成立党员干部养老服务志愿小组,将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做实、做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其次给予一定的服务补贴,目的是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让其投身于志愿服务当中。这样做也吸纳了一部分本地村民就地就业,增加了农村的就业岗位。第二,为了能高效地利用农村有限的养老资源和保证有需求的农村老人都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需要政府根据各养老服务组织或机构的服务领域,划分不同的服务项目和区域,尽量减少重复服务的发生。划分项目和区域并不是将这些机构和组织完全分离,而是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将有限的养老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使老人获益最大化。政府在其中还涉及到对各服务主体冲突的调停。在服务过程中各服务主体之间难免会因为各种情况而产生冲突和矛盾,这时对于政府而言,就应以其公众权威的形象,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调解,防止损害业已建立养老服务体系,损害农村老人的利益。1.3社会企业:农村养老产业的投资。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起来之后,各方面机制趋于完善,社会企业除了继续开展构建初期有利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外,还可以投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产业。诸如老年人器具的生产,家政护理服务等,向老年人提供有偿服务。因为其它主体的服务都是公益性质的,只能保障农村老年人最基本的养老需求,但是农村中还有一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人养老需求比较高,其它的养老服务主体的服务难以满足,这时他们就会向市场购满的愿望,而企业刚好能够满足这一部分老年人的需求。企业还可以针对特困老人,将部分产品以无偿或低价有偿地租给本地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让这些老人在这方面的需求也能得到部分满足。1.4公益组织:承担更多责任的专家。在此阶段,公益基金会可以成立农村养老基金,针对经济困难的老人提供养老方面的捐助。其中志愿服务组织加强协助当地地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和服务支持,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支志愿者队伍。社会工作机构经过前期的需求调查和基本服务,社工机构和服务对象相互之间已经有所了解,并且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时需要将专业的服务正式地开展起来,扩展服务内容,向高层次的社工服务迈进,如针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开展一些特色活动,组织村民特别是老年村民参政议政,向政府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还可以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组织村民,特别是老年村民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这样不仅实实在在地方便了老年村民自己,还为家乡做出了贡献,发挥了余热,有利于农村老年人集体荣誉感和幸福感的提高。社工机构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老年人和其他服务主体与外界养老资源的桥梁作用。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对服务过程和内容进行严格管理和评估,将服务内容不断地向深处挖掘。服务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农村老人及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村民自己的能力,在村民中培养负责某项服务的领头人,使村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助。1.5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争取者。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起来之后,在做好构建初期的工作之外,最主要还是要争取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医疗队伍和护理队伍,做好相应的基础医疗设备及药品的引进,改善现在农村社区医院恶劣的医疗环境,让以前老年人不管是大病小病都去往城里的大医院的情况得到改观,减少老年人在这方面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在这一时期,乡镇医疗机构最迫切的任务是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方案。医疗机构作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部门,特别是老年人处于疾病高发期,他们对于医疗机构的依赖性更大,所以不能将医疗机构完全市场化,而应保留其公益性的部分,为生活条件本就不富足的农村社区老年人减轻看病负担。
2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之后各主体的关系分析
这一阶段其实是各养老服务主体对自己服务的完善阶段和相互之间的磨合阶段。家庭不再是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主力军,更多的是给予农村老年人精神寄托,家庭将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接受其他服务主体来承接其已经无法承担的养老功能。政府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不再是“事无巨细”的包揽,而是简政放权,将构建之初的职权下放给相应的专业的服务主体,这时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其对其他各服务主体的监督和评估及支持的方面,真正体现政府是社会治理者的角色。其他各服务主体成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主力军角色,特别是公益组织,在家庭养老功能缺失的情况下,他们从农村老人的生理和精神层面提供全面专业化的服务,这种服务是普惠性的,他们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后承接养老服务最多的主体,也与老人接触最多,熟悉每个老人的情况,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具体而言,这一时期,家庭逐步淡化养老服务角色,政府实现职能转变,贯彻“社会治理”的执政理念,真正变成“服务社会者”,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想方设法解决一线服务主体的困难。其它服务机构各尽其能,通力合作,形成长效的合作和沟通机制,在服务中不断反思,提炼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服务模式,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保证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1.4%[EB/OL].https://item.btime.com/m_2s21sny4h1s,2018-01-23.
[2]ZAKER.全世界养老体系面临破产[EB/OL].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59ef25011bc8e01977000005/,2017-10-24.
[3]刘春焱.多角度下的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56-4658.
作者:杨宇航 单位:川北医学院
- 上一篇:海绵城市污水处理中应用研究
- 下一篇:农村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