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分析
时间:2022-02-12 10:37:36
导语: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因素
1.1农药化肥与“三废”污染严重。有关资料表明,我省在种植农作物时使用的农药、化肥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安全数值,它利用率低,流失率高,对土地资源与地表河流、甚至地下水资源都会造成极大的污染。相比化肥而言,农药不仅能污染土地资源,还会通过空气、河流等各种途径影响生物,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甚至通过生物作用于人。此外,在广州、江门、佛山、汕头等市,废气、废水与废弃物的污染十分严重,长期排放有害物质使土壤、农田的面积都逐步扩大,这一旦造成食物链的污染,将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1.2耕地面积减少。广东省的土地资源一向以林地与耕地为主。2003年至今,耕地面积一直减少,其中,不乏受自然灾害影响,可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也使地力下降,出现缺磷、缺钾、缺氮等问题,同时,农民对农作物的养分投入少,当农作物产量高时,就会带走土地中的养分,造成肥力下降,破坏土地资源,久而久之,使耕地面积减少。此外,广东省外来人口较多,当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时,外来人口却逐年上升,这势必会导致人地矛盾。1.3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人口的不断攀升,使粮食的市场需求量也逐年上升。农民们为了发家致富,纷纷从事种植行业。但国家大方针的策略没有解决农民粮食价格的合理过度,种粮不挣钱,种菜无法系统集体化管理的现象频频出现。国家制定的供侧改革是好的,只是如何过度建接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中间环节,电商、网购等新型模式难以适应农村的农产个体。因为缺乏现代管理与正确规划,青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循环只能浪费国家财力。1.4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广东省山区县共有43个,其设施建设落后,地理位置较偏,导致了低消费水平,进而产生的垃圾相对较少。近年来,当山村的发展受到重视之后,很多地区被改造,这里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多,一些有毒有害的垃圾被随意丢弃之后,很容易成为污染源。分析其原因,多是没有做好对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在路边、河边、田地里随处可见各种垃圾,一些垃圾在自然环境中会被净化,但一些塑料制品与化工用品会产生有毒物质,若不做好填埋,便会污染水源,造成饮用水不达标。1.5外来物种猖獗入侵。广东省因地势与气候原因,导致外来物种繁多,主要有植物、动物及病害三类。其中,病害高达22种,如稻飞虱、松材线虫病等;动物有非洲大蜗牛、北美洲麝鼠、前苏联松鼠等,农林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严重危害。在我省《入侵物种名单》中,外来植物约有150种,如飞机草、空心莲子草等。这些都破坏了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
2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的实施对策
2.1完善法律法规。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政府实施的土地政策,三制一包,分田到户的方针已过时,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态发展。对于土地管理、农田保护、垃圾污染、焚烧秸秆、农药的使用、河流保护等方面,都要一一制定。我省在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的前提之下,又拟修订《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旨在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同时对已存在的法律内容不断完善,要求具有实用性与高要求,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结合到一处,有效控制并解决存在的困难。2.2加强宣传力度。用法律监督并保护环境是强有力的手段,其重中之重是要提高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以往的宣传中,我省较侧重城市范围,如在广州、深圳、东莞等人口集聚地宣传,却忽略了偏远山区的宣传教育。这些人远离市区,思想落后,无法接受到最新的法律知识,文化程度低,无法意识到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此外,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对当地环境不熟悉,行为失当。因此,在加强法律监督的同时,更要深入山区,重视对农民与外来人员的宣讲,使其产生自觉意识。2.3防止外来物种对农林业破坏。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加大检验检疫力度,了解地域常出现病害及物种入侵的原因,如饶平、汕头在海水鱼养殖中出现过病害、广宁县在金银花种植中出现过病害、珠三角地区在养殖对虾过程中出现病害等等,只有做好风险评估,,明确病害原因及外来物种侵入途径、分布状况,才能建立监测与预警系统,提高灾害发生的防御能力。2.4尊重农民意愿农村村委的建设是党的基层基础,目前已出现组织内部畸形等问题,需要加强凝聚力与自检自省的觉悟,协同政府做好扶持工作,不要一味为了经济发展忽略环境建设,因小失大。在农村环境建设中,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在规划设计的工程中,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及保护自然为目的,立足实际需求,符合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在交通、供电、供水、及排污,通机等设施工程中,更加积极地配合。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这是一项繁重又漫长的历史任务。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与思考后,发现广东省各地区的情况复杂多变,要因地制宜、合理分析并解决,虽然这其中还存在着许多难题,但这是发展建设中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在当前现状中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治理,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融入到生态环境中,时刻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身体力行,总会离目标越来越近,实现我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梅.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D].成都理工大学,2010.
[2]赵伟.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3]党卓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
作者:张木华 单位:连平县隆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
- 上一篇:浅析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
-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物流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