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农村服务论文

时间:2022-09-04 04:09:23

导语: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农村服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农村服务论文

1学习型新农村是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学习型新农村的内涵特征

“学习型社会”的概念自196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首次提出后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使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丰富和充实。归纳起来,学者比较认同的“学习型社会”理念应该包含个体、社会、个体与社会相结合三个层面的内容。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要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社会个体都参与学习,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贯穿于人生的每个阶段,作为个体应把学习当成一种伴随生活的日常事,并在其一生中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要为每一个公民个体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他们无障碍地终身享受教育服务体系的优质服务;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人均有全面发展自我和自我实现的机会,社会因其个体的良好发展而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最终达成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学者普遍认为,学习型新农村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农村社会的学习气氛,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农民学习的欲望、农村管理机制、农村社会环境达到和谐统一(鲁秀美,2007)。在学习型新农村,所有的农村居民在其一生中的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会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成为了他们的兴趣和一生的需要。而村委会应为居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资源共享、方便快捷、能满足各种层次需求的、连续的、低门槛的学习支持服务;农村居民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定的文化技术素质、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经营管理与产业开发能力和比较科学的环保理念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而农村社会也会因为村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各种技能的提升而全面发展,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农村社会,实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国家十二五规划》)。

1.2学习型新农村是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6.7亿,占总人口数的50.3%)。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农村,重点是要关注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化。同样地,要实现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任务,不仅要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的学习型城市,更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设适合中国农村实情的学习型新农村。在中国,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社会,就没有全国的和谐社会;没有学习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2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的构成

学习型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如何才能做到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呢?除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度的引导等因素外,要真正形成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要有与之配套的、能够为各类人群学习提供完善、体贴、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让社会的人人时时处处都想学习、会学习、能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型社会的实现,需要有以人为本的、具有个性化服务的现代教育体系来支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为农村各类人群学习提供支持服务的教育体系相对薄弱,因此构建完善的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是在农村地区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所在。按年龄不同,可以将农村地区人群分为未成年人群体和成年人群体两大类。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服务支持的各类服务单元构成了农村地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为农村未成年人群体提供学习服务的支持体系包括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等教育部门。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农村人群中,已经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习服务体系,也即在农村为未成年人群体提供学习服务的服务体系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将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下逐步完善。农村成人教育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技素质,还包括生产实用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它可以是学历教育,即取得各种不同层次的学历文凭,也可以是社会团体或个人组织的短期培训,即只图提高能力和水平,不拿文凭的非学历教育。为农村成年人群体学习提供学习服务的部门很多,形式和方法也各异,按照其提供学习服务的内容、层次不同,可以分为学历教育服务和非学历教育服务;按照其提供学习服务的时间不同可分为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按照其提供学习服务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面授和远程培训,等等。目前为农村成年人群体学习提供学历教育服务的有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普通高校的函授和网络学院、各类中职教育学校等;非学历教育服务培训主要有各级农业、科技等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的农民实用技能教育培训、各级组织部门组织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各级人力资源(劳动)部门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和农村新生劳动力教育培训、扶贫部门组织的扶贫攻坚人才教育培训和其他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卫生知识普及、法律知识普及科学普及等等培训。不管是哪个教育机构,哪种教育、培训形式,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培训教育改善与提高每个农村家庭成员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现代远程教育在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中的实现形式

目前已有不同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经在农村相继开展实施,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框架下,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同属于终身教育体系,都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的重要内容。目前开展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有不同层次、分工不同,但这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中形成了良好的垂直分工和梯度学习模式,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构建社会主义学习型新农村的服务体系进行了有利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1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2003年5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目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以广西为例,截至2010年12月底,广西已实际建设远程教育终端站点17348个,其中电信模式14670个,卫星模式2678个,已形成覆盖广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远程教育网络体系,100%地完成了目标任务。近年来,广西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使用率达到99.5%,总点播次数达1700多万次,使用总时长达820万小时,各地运用远程教育站点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习50多万次,培训党员群众达近1500多万人次。广西还将远程教育向自然村屯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户、专业合作组织、党员家庭及农户等领域拓展和延伸,现代远程教育在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素质、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3.2国家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

2004年2月,教育部启动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具体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该计划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组织实施,37所省级电大、近千个县级电大教学点参与试点项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具有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农村青年,鼓励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以及乡镇企业或龙头企业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参加学习。目前注册学习的已有30多万人。针对农村经济与文化发展需求及生产与管理工作现实需要,现已开设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18个专科专业,包括种植类的设施农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养殖类的特种动物养殖、畜牧兽医、畜牧;管理类的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等专业。“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突出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和乡村管理的适用性,课程结业证书、岗位资格证书与文凭证书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衔接,农村学习者不出家门就能上大学。这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农村远程教育项目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1980年12月成立,它运用函授、广播、电视手段教学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在广播和电视领域有专门频道和专门时段播出教育培训节目,辐射面广泛、受益人口众多。各地农广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长期以来先进的农村实用技能都是通过这一途径传输给农民朋友的。以广西为例,广西农广校已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1705万人次,培养中专生8.5万人,培养绿色证书学员和青年农民70万多人。此项目依托于农业职能部门,以省(区)、市、县三级涉农教育培训机构形成系统网络,目前正往乡镇延伸,并试点村级教学点;系统集合了各级农业技术人才和技术优势,是集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现已形成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音像、文字教材等多种教学媒体资源,是最早从事农村远程教育的机构,为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各种技能的传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项目的成功实施生动地诠释了现代远程教育在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基础地位。

3.4农村职业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进行各种农村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

2011年10月25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13号),明确提出了实现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意见》特别提出要“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教育培训”,“要办好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使其成为指导县域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意见》实施后,农民将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工作特点的需要,选择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历继续教育的远程培训,也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接受家庭生活教育、娱乐教育、健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相关部门可以将先进的、适合农村的、农民朋友需要的各类优质资源和大量有益的社会教育活动内容通过此渠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广大的农村地区,为农村居民营造一个可以随时选择自己想要的学习的环境

4现代远程教育在构建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中的实践创新

4.1开展贫困村村干远程培训,为贫困村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

如何才能提高贫困村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出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广西结合本省的实际实施了运用远程教育开展贫困村村干电大大专班的培训项目,尝试着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培养农村高层次、高学历、留得住的本土化的村民脱贫致富“领头雁”。项目依托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由贫困县的组织人事和扶贫部门推荐,选拔贫困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电大远程教育农科类专科学历在职培训。通过两年半的网络教学和实训教学,帮助学员理解课程、获取知识、提高素质,此项目具备‘高等学历+职业资格’的双证功能,完成学习计划获得足够的学分的学员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学员毕业后可以参加晋升晋级考试,已完成相关学分的还可获得“职业经理人”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11年秋季学期率先在河池市的东兰、巴马、凤山、罗城、环江、金城江、南丹等七个县(区)实施,在170多个贫困村共招生202人,学员均来自这些县新换届的国家级贫困村的村两委干部。202名学员分别报读了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畜牧兽医、设施农业技术四个专业。2012年在总结2011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项目在广西顺利推进,在百色、崇左、贵港、来宾、桂林、河池等6市10个县(市、区)的190多个贫困村,招生225人。学员分别参加了农村行政管理、农村信息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和乡镇企业管理等五个专业学习。此项目由自治区扶贫办等部门资助,贫困县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办给予大力支持、协助。从2011年开始,计划每年资助200名贫困村村干参加项目学习,该项目实施2年来,共招收贫困村两委干部427人,这些来自贫困村的学员学习积极性很高。广西力争用五年的时间,为培养贫困村两委干部大专生1000名,以大幅度提升广西贫困村干部的文化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4.2举办远程教育终端站村级管理员大专培训班,发挥好基层远程终端管理站的功能和作用

为了帮助贫困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村级管理员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远程终端管理站的功能和作用,促进村务工作信息化管理程度,广西依托远程教育开办了村级远程教育终端站村级管理员电大大专培训班。2012年秋由自治区扶贫办和远程办资助的首届村级远程教育终端站村级管理员电大大专培训班在广西凌云县顺利开班。经凌云县委组织部选拔推荐,35位贫困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管理员报读了该项目专业,成为广西首届远程教育终端站村级管理员大专班的学员。学员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完成学业后,可以大幅度地缓解本村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的现象,从而提高贫困村远程终端站点规范建设和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运用水平,促进贫困村信息工程建设,改变贫困村落后、闭塞的现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

4.3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培训的优势和特点,不断给力农民发家致富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广西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沙田镇和平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采用视频点播、在线直播、刻录光盘到家中看等不同的“点菜式”学习形式,开展了大规模的“养鳖技术”远程教育培训。通过远程学习和示范户的带动,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快速找准致富的新路子,全村共发展养鳖户近70户,养殖面积150多亩,养殖周期产值达1900万元,起到了“办好一个课堂、推广一项技术、壮大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效果。在广西的农村地区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运用适当的课件、选用适合的技术,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科学种养、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如灵山的荔枝、隆安的香蕉、钦州的龙眼、恭城的柿子、龙胜的柑橘、荔浦的马蹄等农产品在产季都曾通过村里的网络教育平台销售信息,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洽谈收购,改变了以往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状况,收到很好的效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农村经济大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4.4寓教于乐,远程教育是丰富村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有了更多的期待。崇左市大新县堪圩乡谨汤村的网络“富民夜校”,就是这么一个面对村民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窗口,通过“富民夜校”,村民不仅学到了很多种养实用技术,学会了用电脑上网,懂得了通过网络查询、农副产品的价格信息,村民还经常在农闲或傍晚时到夜校网络教育平台下载、浏览健身操、太极拳、粤剧、厨艺和孩子教育等视频内容,跟着一招一式地学习,一点一点地进步,时间长了,村民的技艺都得到了提高;夜校也常组织村民观看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爱国主义宣传片,寓教于乐。自从有了网络夜校,村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实际需求得到了很好地满足,正像村支书说的:“远程教育把老师请到了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国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是实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如何做好城乡统筹工作,全面整合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适应需求”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的实践,还需要我们去探索。

作者:毛汉硕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基层电大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