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建设型农村服务论文

时间:2022-08-04 03:47:09

导语:党组织建设型农村服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组织建设型农村服务论文

一、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困境及其成因

近年来,在中央建设新农村政策推动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国家财政扶持农村的力度逐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然而,党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还存在着服务深度不够,服务人员匮乏,服务机构缺乏协调统一,服务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村干部队伍建设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由于当前城市仍然集聚着优势资源,城乡差距仍然偏大。农村人口流失对农村自身发展形成了严峻挑战。农民子女上学、参军或创业后大部分选择留在城市工作,农村年轻党员数量相对较少,一些年轻党员党组织关系空挂,很少参与党组织活动。农村干部队伍整体老化,缺少新的力量补充。村干部报酬偏低,对年轻人吸引力较小。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难以自然生成。上级党委政府多项任务,层层下压。税费改革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撤村并组减少了村干部数量,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产生了新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四五千人,甚至上万人的行政村不到十名村干部,每人负责联系100多户村民。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一事一议”费、社会维稳、基础设施建设、河道疏浚、土地流转等工作都必须由村干部来协调处理。还有上级下派到村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各种任务,让村干部力不从心。村集体债务负担较重,无力发展。一些村集体历史债务多,收入少,导致村公益事业建设开展困难。农村道路、危桥改造、灌溉渠道修建、河道疏浚都需要村集体配套出资。尽管有“一事一议”费用和逐年增加的村集体收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往往入不敷出。争取国家土地整治、农业开发、土地征用等项目也是难上加难。村民利益分化严重,难以组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利益主体更多的是在村庄和农业之外获得收益,不再依赖于村集体和协作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传统的道德舆论和村庄集体意识逐渐淡化,农民成了原子化的个体,农民在村集体之外获利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城市和工厂吸纳了大批农民,把本来就较为分散的农民进一步分化。村党组织培养、凝聚和组织农民参与村集体公益事业难度较大。

二、如东县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举措

早先几年,江苏如东就已结合全县农村发展实际,把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努力,如东以“三抓”举措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度较为完善、贯彻较为扎实、效果较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基层党组织阵地的巩固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抓服务阵地,充分发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围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总体要求,在全县258个村(居)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中心,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把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向基层延伸,形成县、镇、村(居)三级工作体系。公共服务中心建筑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门前场地容纳人数不少于1000-2000人。集村干办公、党员活动、群众议事、便民服务、培训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截至目前,全县95%以上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已达四星级标准,为基层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充分发挥了阵地堡垒作用。抓服务队伍,建立输血造血式的复合型队伍。如东面向全县推行以党员为主体,以在职在编镇、村(居)干部、大学生村官、创业能人、农村“五老”等为补充的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县各村(居)组建了20人以上规模的志愿者队伍。通过“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党员承诺制度”等形式和载体,开展基层党员便民服务活动。同时,选派258名县级机关副科职领导干部担任联村指导员,先后选派56名县镇机关优秀青年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选派28名县级机关党组成员担任村“第一书记”。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扶贫帮困三大重点开展工作。通过两年时间,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扶贫帮困三大重点开展工作。2012年末,全县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近30个村达50万元以上。抓“领头羊”,完善村党组织书记激励机制。如东出台《关于对优秀村(社区)干部实施激励的意见(试行)》,提高村干部报酬,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退职人员定期生活补助制度,解决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后顾之忧。每年择优从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担任镇副科职领导干部和明确享受副镇级待遇、评选“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勤政廉洁的优秀村“两委”班子成员,作为党政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同时通过定向招考成为事业单位人员或公务员。通过加大对优秀村(社区)干部的激励力度,破除他们成长的天花板,激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活力。

三、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当前城乡进一步融合的背景下,农村的人才、资金,甚至是土地等稀缺资源仍然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流向城市,农村发展缺乏内生性和持久性的力量,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重重制约。从农村实际来看,解决农村公益事业“没人来管事,没动力干事,没钱来办事”三大难题,也唯有和必须依赖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如东的实践经验表明,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发挥基层党员的公共服务精神,凝聚一切有利于农村全面发展的力量是推进农村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整合服务资源,加强推动农村发展的统一组织领导。以组织部门为核心,以农村政治建设为主要内容,紧抓农村村干部队伍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农业部门为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紧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招商引资和农民就业培训;以民政部门为核心,以农村社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紧抓农村公益组织建设,救助留守或贫困儿童、孤寡老人和病残困难家庭。组织、农办、民政等部门为协调机构,其他涉农部门为成员单位,制订县域农村发展规划,农村其他事务根据政府既有的职能有序推进,从而避免九龙治水,政出多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为解决农村干部数量匮乏、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建议由县委组织部统一牵头,以每三年为一周期,继续选派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继续选聘本土大学生“村官”回村任职。在保持下派干部其他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村集体收入多寡获得额外激励性薪酬。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应以三年为周期,确保结对关系稳定。基于部分地区行政村人口数量和分布面积过大的问题,在行政村村级党组织领导下,根据村民居住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在各村民小组基础上建立二级党小组,每个党小组由专人负责。提升服务能力,组织农村公益人士推进村级公益组织建设。明确农村党组织服务内容,重新总结和梳理当前服务农村发展的各项机制、队伍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牵头抓总作用,动员其他农村组织参与到服务农民过程中。在县、镇、村的合力下,从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留守儿童教育、农民文化娱乐等问题入手,组织动员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企业主、合作社等公益心强的成员建立社会组织,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优化服务空间,加强完善村居规划和农民居住格局。整合国土、住建、规划等部门职能,根据农村人口布局和数量变动趋势,严格规范和控制村民房屋建设的选址、建筑面积。在现有镇(乡)行政中心驻地之外,应在撤乡并镇之前的老镇(乡)政府所在地的基础上,以小城镇建设政策为导向,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集中,发挥规模优势,避免农村村居“摊大饼”,进一步营造群众公共生活空间,促进村民之间的日常生活交往沟通,以合理的规划布局为农村党组织服务工作奠定基础。夯实服务基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选任“村两委”班子,增强村干部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审计、财务部门的监督下,实施村级财务和党务公开透明,争取群众认同和支持村干部。同时,建立农民责任分担机制,强化农民推动农村发展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分担机制不仅能降低国家在农村的治理成本,还能为村民民主自治建立制度基础。

作者:陈苏华工作单位:中共如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级机关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