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单位政策利用的途径分析

时间:2022-04-29 03:35:36

导语:农科单位政策利用的途径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科单位政策利用的途径分析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各部门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一大批农业科技项目相继推出,科技人员的项目选择机会越来越多,但这些项目多是短期的小力度项目,为了获得足够和稳定的支持,不得不向多个管理部门申请,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开会调度、撰写材料,以及汇报和沟通,以争取获得支持。据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657名科技人员中,对“您做科研的时间占全年工作时间的比例为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选择“<20%”的占28%,选择“20%~40%”的占39%;对“一年中花在项目申请以及相关的项目评审、验收上的时间是多少”这一问题的回答,选择“3~4个月”的占45%。这表明科技人员用于一线科研的时间在压缩,这也是科技工作越来越“糙”的根源之一[4-5]。究其原因,在于管理部门对尽快出成果和多出成绩的期待很高,可是农业科研工作受作物生长期和物候期限制,必须要有长时间的积累,加上多部门管理之间的协调有难度,因此,就出现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是连续的,而项目的支持不是连续的;农业科技成果是综合的,而项目的支持方向往往是单一的;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和经费支持是同步的,而经费的供应是滞后的等现象。农业科研工作本身具有公益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农业科研单位都把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作为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制订的科技发展规划也都是长期的,要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就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稳定的科研队伍、与需求相匹配的研发平台、稳定的经费支持和灵活的激励政策[6-7]。但是,由于农业科研单位主要是科技工作的执行者缺少立项主动权,发展规划常常被管理部门的项目计划打乱,影响了单位在项目、人才、平台和经费等科研要素发展上的布局。究其原因,主要是项目管理部门与农业科研单位之间缺少统一调度,管理部门过分强调自身项目的重要性,没有认真分析项目执行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影响了项目产出效果。例如,创新项目不支持平台建设,执行单位由于手段落后降低了创新水平;平台建设项目不支持创新项目,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等。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做好科技的顶层设计

要认真分析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有关单位研究实力,根据本单位的队伍状况、专业结构和创新实力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合作对象,争取尽快融入相关领域的主流研究中。对内要根据个人专业优势和研究需求进行分工,确定进人条件,科学组建创新团队。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已经成为科技工作的首要目标,农业科研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所涉及的有关产业技术需求和自身的研究实力,顶层设计项目体系,构建包括基础或应用基础、应用技术和示范转化类以及条件建设类的项目库,做到“未雨绸缪”和“胸有成竹”,一旦项目指南,就可以提交成熟的项目书,有效地避免项目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农业科研单位的研究条件包括仪器设备和设施机械等,受专业和研究对象的限制,农业研究平台具有涉及因素多、环境可控性差、实验对象不易被移动等特点,是集室内、室外工作于一体的系统活动。所以,各单位在平台建设时,应根据技术人员的需求和资金的供应前景,从房屋的建设、田间试验地点的选择、设备购置、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系统考虑,按照“室内的大型设备公共使用、小型工具性设备分散使用、专业性设备设施固定使用”的原则布局研究平台,为科技人员搭建一个门类齐全、使用方便、设备高效的系统平台。根据国家科技经费管理的相关要求,任何科技项目应该单设科目,按照合同预算实现支出,但由于经费来源不同、到位时间不同,很难严格按照合同预算实现支出。另外,由于连续立项的不确定性,部分研究工作会出现经费供应的不连续性,而科技人员为了事业的发展,不得不精打细算压缩试验工作,节余经费以备来年继续工作[8-9]。据调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多数研究所都出现过部分研究室经费不到位和部分研究室突击支出并存的现象,这既给科技人员带来财务负担,也给财会人员增加了资金风险,更主要的是影响了科技工作的持续开展。因此,只有构建以同一法人内部相同科目经费共同使用、年度和项目之间相互调节、不同项目分别核算、法人研究所统一调度为核心的“资金蓄水池”运筹经费方式,才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10]。

本文作者:董文琦马铭泽岳增良工作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