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2-11-16 04:43:00
导语: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困境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卫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大重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于2017年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性的规划,除了发展农村经济之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农村人居环境差依然是新时期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因此,培养村民自治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源头治理等十分必要。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理念;综合整治;多元共治
一、陕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意义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逐渐向产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产业化带动下,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的生态系统和平衡状态遭受破坏。再加上农村的居住条件并不均衡,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环境卫生有待改善。总体上来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仍然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水平。为改善这一现状,近年来中央不断出台一系列文件,要求大力改革农村环境和乡村建设问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报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都提到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计划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村容村貌提升和厕所革命为行动目标,争取到2020年年底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接近85%、户数累计超过600万,对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陕南、陕北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在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上也要确保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农村环境问题不光影响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繁荣稳定的大局,对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意义非常重大。
二、陕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环保意识有待增强。农村环境污染源小而多,面广而散,治理难度较大,虽然各地推出了政府主导治理的模式,但治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政府忽略了村民的力量。农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思维习惯是在多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客观形成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且环保观念在农村地区宣传不到位,农民主动投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自觉改变传统陋习的意识不强、热情不高,村民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环保的概念还没有植根于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意识之中,依然有不少农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面对综合整治,等、靠、要思想严重。(二)农村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不足。与城市相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是天然落后的,尤其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也得不到纠正。没有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乱排,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混杂各种油污、剩菜、洗涤剂)很难清理;垃圾乱扔,尤其是河沟两旁的堆积物、河面的漂浮物,味道刺鼻,环境堪忧。并且农村的自来水也远未得到普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三)农村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及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极为缺乏,环境问题大部分首先爆发在城市,所以世界各国的环保法主要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我国在出台环境法律法规之初,其目的是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依然是接近空白,没有一部法律法规专门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现有的指导性法律条文对农村环境保护都是被涵盖在其他法律法规之中,其中有少数的条文缺乏针对性,采用了概括性的文字来表述,具体操作空子大,无法用于实际中去。例如,简单概括性文字表述在现有的环保法律中没有明确的规定指出具体问题采用的处罚程度和处罚措施,在实践中还是无法可依。(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乡村的人居环境建设涉及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系统以及绿化美化亮化等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就村组道路硬化、绿化、文化墙建设几项来说,一个村就需要投入几十万元,一个县就需要投入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再加上环卫设施以及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清运、保洁人员工资等,对大多数县区财政和缺乏经济支撑的镇村来说,困难巨大。(五)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参差不齐。从综合整治的效果来看,一些区县成绩突出,如延安市宝塔区、西安市高陵区、石泉县、太白县、合阳县等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大,效果明显,但很多村镇治理效果仍不理想。总体而言,川原县区好于山区县,铁路、公路干线沿线镇村好于偏远镇村,经济条件和群众基础好的村好于其他村。从整治工作来看,不少县区和镇村存在“三重三轻”现象,重短期突击整治、轻长期管护机制建立,重外观建设、轻内部整治,重局部整治、轻全面治理。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空白,部分基础设施损坏,道路硬化年久失修问题较为突出。
三、陕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
(一)加快培养健康发展的村民自治观念。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文艺宣传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使广大农民了解农村环境现状、污染危害,并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其环保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如使用清洁能源,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带领家长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如参观环境展览,用视觉刺激较强的图片展示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并教给大家科学的应对方法。举办各种环保活动,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讲究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形式主义。例如,联合农村当地的卫生服务机构和诊所举办科学讲座,给农民分析环境污染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联合当地中小学校举办捡垃圾志愿活动。当地学校和卫生服务机构是最容易发动起来的,也是最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二)建立健全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除了增强环保观念,还需要大量的配套基础设施,只靠行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般都比较大,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经济效益不明显。所以在投入上还是要施行以政府为主,以社会各方投入为辅的多方投入机制。为此,应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筹资机制。一是明确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方式,加大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专项农业发展资金的使用结合起来,把生态农业项目摆在首位;三是政府要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投融资进行合理引导。(三)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制定法律法规中要注意法律法规的便于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形成一个针对性强、比较完善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如宪法—基本法—单行法—标准—其他部门法中相关法律规范的体系。应该发展和农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对农业资源保护虽然有提及,却没有与农村污染的防护与防治、生活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等相结合。我国需要制定与农村农业发展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如《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法》《农村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生态农业保障法》等法律。(四)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源头治理。农村面积广阔,但是村庄比较分散,垃圾污染以及水污染的规模一般都较小,所以很难集中整治。在治理上要把握就地、就近消化的原则,这也符合大自然本身的特点。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并鼓励绿色生活;明确垃圾产生责任,谁的垃圾谁负责,同时政府可以现金奖励方式进行鼓励,调动大家积极性。农业生产资料垃圾,要设置不同收集设施,对农村医疗垃圾,要定点定期回收处理;对建筑垃圾,要定点堆放集中处理。在污水处理方面,实行就地处理、源头处理,如采用分户处理的新技术。可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如浙江等省和陕西省延川县的“垃圾兑换超市”做法、积极推广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种植业”为一体的农业循环产业链的循环链畜禽生态养殖“西乡模式”等。(五)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理念,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以多元共治的理念来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以及相关企业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机制,是顺利推进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举措之一。第一,决策共谋。以村两委为代表的基层组织或环境治理团队构建村民与政府对话的渠道和交流的公共平台。第二,项目共建。支持基层领导或企业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实行各方共建。第三,设施共管。政府层面,要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村民层面,应通过村民会议将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垃圾、污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村容村貌维护纳入村规民约等。
参考文献:
[1]蒋淑玲,王宏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农业经济,2010(05):30-32.
[2]李冠杰.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多中心治理机制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6):156-158.
[3]刘子琳,吴根义,罗惠莉,等.源头分类对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的影响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01):70-72+76.
[4]邱玥.源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关键[N].光明日报,2018-05-09:007.
作者:丁叶叶 同勤学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上一篇:期刊对文章撤稿或更正的处理流程
- 下一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