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设施助力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时间:2022-03-08 09:42:00

导语:环保设施助力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环保设施助力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党的报告提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连接着政府、企业、公众等主体,是完善环境治理体系的有益探索。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推进,一批批新的环保设施相继建成,公众对环保设施的印象尤其是垃圾焚烧设施等还存在着影响身体健康的“刻板印象”,让公众走进环保设施,通过专业人士的介绍,了解环保设施的运作情况、污染物排放水平,通过所见、所闻来消除公众的疑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有效途径。自原环境保护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以来,浙江省不断探索设施开放工作机制,逐步形成“生态环境部门引导推动、设施开放单位配合、环保社会组织合作”的工作格局,在面上做到各设区市全覆盖,在点上因地制宜创特色,以设施开放工作为支点,提高企业环保工作透明度,撬动环保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构建和谐的政企社关系,夯实新时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础。目前,浙江省共有74家单位列入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第一、二、三批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名单,2019年全年共开放4699次,累计参观达108007人次,自行开放的四类设施、环保企业等单位达149家。

坚持点面结合,设施开放工作成效初显

浙江省自2017年开始启动设施开放工作以来,按照覆盖面和创特色相统一的思路,在面上做到2019年实现全省11个设区市四类设施开放全覆盖,在点上推典型,并推广示范,努力将设施开放的经验从“盆景”变成“风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扩大设施开放受众面。当前,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往往远离城市的中心地带,虽然开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但因位置偏远、接待能力有限、开放时间限制等客观因素,设施参观的人数相对有限。为补齐线下活动短板,台州市黄岩区摸索出线下参观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模式,线上以新浪、搜狐等第三方直播平台为基础,公众通过视频转接、在线提问等形式参与设施开放活动。2019年黄岩区共开展设施开放活动33场次,其中直播活动3场次,线上观看累计超130000人次,每次活动参与人数从50人增长至近50000人。注重体验性参与,吸引青年学生参与。青年是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中坚力量,青年群体的环境意识和行动关系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未来,发动青年参与环保是生态环境社会动员工作的重要内容。温州市举办“美丽温州•绿色WE来”系列活动,组织温州高校青年环保志愿者参观温州市南片污水处理厂,大学生们在参观环保设施时用镜头记录参观进程并制成了短视频,将人气高的环保短视频上传至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官方抖音平台——“温小保”,用目前最流行的新媒体方式进行环保宣传,目前“温小保”抖音号粉丝达到2.3万人次。杭州市第二垃圾填埋场推出中国首条“跟着垃圾去旅游”环境教育旅游线路,围绕品、学、游、乐、购五个环节,结合趣味性、体验性的环境教育活动,尤其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台州市黄岩区还将中学生的第二课堂搬进环保企业,在污水处理厂上化学课,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师生的欢迎和好评。鼓励环保组织共建,推进开放工作与社会联动。温州市依托市环保志愿者联合会,发动环保社会组织与设施开放单位结对共建,借力社会环保组织、青年学生环保组织,为设施开放提供讲解、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提升公众的体验感。黄岩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区环保志愿者协会,制作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绿色地图,走进社区、文化礼堂,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黄岩环保”微信公众号开通设施开放预约功能模块,由区环保志愿者协会具体负责运营;黄岩区环保志愿者协会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NGO基金”资助下,组织社会各界人士走进环保设施,助推开放活动。宝洁先锋计划浙江项目,通过组织高校学生环保社团走进环保设施单位,开展参观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内外传播等活动,为宣传环保重点工作、关注环保事件提供青年视角。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委托市环保联合会深入社区、学校开展设施开放宣传活动,吸引群众以及学生参与。结合环境热点,集中开展环保设施开放活动。在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浙江生态日等环境纪念日期间,浙江省11个设区市集中开展环保设施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开放活动,在环保“双微”平台上做好宣传,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绍兴市结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契机,市生态环境局策划组织无废城市绿色之旅——“它去哪儿了”公众参与活动,由媒体主播带领公众走进当地的循环产业园、再生资源回收站等,让公众实地了解生活垃圾如何进行机械化分类和资源化处理,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化解“邻避效应”,引导形成“邻利效应”。衢州市将“低碳日”主题活动和新华社小记者“环保之旅”相结合,规划设施参观路线,定制参观内容,组织近百名中小学生及热心市民参观了衢州5家环保设施单位,近距离参观并系统了解工业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知识。通过让公众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做,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深入查找问题,切实找准设施开放工作短板

自设施开放工作实施以来,各地对设施开放工作的认识深度不一,重视程度差异较大,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重视并妥善解决。部分设施开放单位积极性不高。目前,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以自愿为主,没有统一的考核机制来管理各开放单位,开放工作的好差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开放单位对此项工作的认识程度和自觉性。部分设施单位在开放工作中处于应付状态,流于形式,“走过场”式的参观路线,枯燥无味的参观内容,偏离了设施开放工作的预期目标。一些设施开放单位也以人手不够、影响生产等理由来消极应付设施开放工作。部分设施开放单位开放能力不足。一些设施开放单位在厂房设计阶段没有考虑设施开放工作,没有专门的参观通道,也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具;一些设施开放单位没有专门的讲解人员,缺少专门培训,面对多批次、大批量的公众前来参观,缺少应对讲解的经验;一些设施开放单位本身在生产流程、现场管理等方面并不规范,很难实施公众开放工作。设施开放公众传播还有待提高。从前期参观人群的组成来分析,目前设施开放工作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两代表一委员、以及组织来参观学习团队等特定群体,从年龄段上来说,存在着“一老一小”现象,中间层的年轻人不多。设施开放工作的传播策划能力不足,传播形式不够丰富,尤其是缺少吸引眼球的爆款,设施开放参观活动的相关信息在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不够。

完善对策举措,不断提升设施开放工作水平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环保设施开放工作在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增进社企互信、推动环保科普传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的认可,今后需要继续发挥各方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拿出更加有针对性的举措,不断将设施开放工作做深做实,以实际成效服务于生态环境中心工作。建立设施开放统一管理平台。摸清现有四类设施单位底数,整合现有各设施开放单位自行报名预约平台,开发APP或者微信版(网页版)全国设施开放工作公众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结构化开放预约、展示、评价模块,既方便公众选择,又方便管理部门对环保设施开放工作的调度管理,避免统计滞后和各地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造成数据不准等弊端,同时也减轻环保部门和设施开放单位在数据统计方面的工作压力。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缩短设施开放工作决策响应时间。加强设施开放单位能力建设。既要坚持效果优先、自愿为主原则,又要鼓励应开尽开、能开则开。按照原环境保护部的开放指南要求,成熟一个开放一个,避免条件不成熟而草率开放。同时要指导未达开放标准的四类设施单位,克服主客观困难,做好硬件和软件提升,在现场管理、参观通道、安全措施防护、安全教育、公众讲解等方面补好短板,提升能力,尤其要在现场管理和操作流程的规范性、环保达标的稳定性、公众沟通的专业性方面下功夫,随时做好面对公众监督的准备,向社会展示守法企业公民的良好形象。不断丰富设施开放形式。要拓展网络直播、短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为推进设施开放的辅助手段,不断扩大设施开放工作的影响人群覆盖面,不断提高设施开放内容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提高设施开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根据参观人群类型制定差别化的参观形式和流程,避免单一、机械式的参观流程和讲解方式。如以学生为主体的参观要注重体验感和趣味性,着重于环境的教育科普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引导;针对周围社区公众参观要注重环保设施流程和设施周边环境影响的讲解,侧重化解“邻避”问题。健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要建立健全公众互动机制,重视公众意见和参观体验。要按照原环境保护部的开放指南要求,开展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制度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设施单位在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理并及时整改,提高公众参观满意度。每年年底,通过门户网站、公众开放信息平台、企业大厅或者信息公开栏等平台公开设施开放年度报告,形成公众与设施开放单位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建立设施开放工作奖励机制。建立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的专项奖励基金,以设施开放的常态化、特色化及公众评价为基础,构建科学有效的设施开放评估指标体系,对设施开放工作进行第三方评估,对评估优秀的单位予以奖励,通过先进示范作用,鼓励后进单位做好设施开放工作。建立环保社会组织助力设施开放工作专项基金,鼓励环保社会组织参与设施开放工作的组织报名、社会宣传、志愿讲解等工作,也为环保社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的支持。

作者:虞伟 陈洁 单位:浙江省环保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