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研究

时间:2022-07-03 03:52:36

导语: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研究

在党的中强调三农问题,需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制定精确的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减小城乡差距,改善乡村环境,带动全村共同奔向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为突出的在农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近些年来,相比较之下城市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农村发展仍存在不少的困难与挑战,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离不开政府主导,也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当然更需要农村自我的突破与努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任务,由此在党的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地方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情的发展模式,在这其中,如何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即既要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更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这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因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创造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二者本身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因此只有科学处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从而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提出的两山理论,应该既要实现绿水青山,也要实现金山银山,更要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其实就是金山银山。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对于家园的破坏就是对于自身的毁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在乡村,更是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忽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相关政策和制度缺失等因素,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党的十八大到党的,生态文明建设一次次被提到了工作进程当中,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调和。但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出一条具有推广性的发展模式的任务才刚刚起步,这就需要认真领会上层政策,结合自身具体实际探索出一条发展与环境真正的和谐之路、绿色之路,不仅要保障经济的发展还要顾全生态文明的建设,既要保证生活水平实现金山银山,也要保障生活环境实现绿水青山。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相反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互为前提,相互作用。保护生态环境本身就是在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也就是在发展生产力,而科学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人和思路,应该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不能把它破坏了,而且还要把它保护得更好。1、二者互为前提。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充分的物质前提。农村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甚至是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这就需要地方有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才能保障环境保护所需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村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农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农村经济虽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破环,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处理,环境会变本加厉地反作用于人们自身,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还会引发一系列恶劣自然灾害,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人居环境,甚至对区域生态系统平衡性造成破坏,最终会使经济发展陷入困境。2、二者相互作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相反则会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阻碍作用;另外,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很好地保护对当地经济发展也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相反则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这就要求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要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探索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共进的发展道路,深刻领会和贯彻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论。只有此,乡村才能成为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乡村,农业农村经济也将在绿水青山中蒸蒸日上,实现既有绿水青山也有金山银山。这就要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科学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河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18年我国农业农村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我国去年继续实现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丰收,粮食总量达到了6.58亿吨,继续维持在6亿吨水平以上,支撑着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发展,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农民的收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在2018年达到13617元,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2017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1:2.7,2018年缩小到1:2.67,解决了166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体而言“三农”领域实现了全面发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仍存在许多有待完成的硬任务,其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河南省农村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状态,不难发现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1、传统种植业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无论是传统的耕种,还是传统的生活方式都已不适应当前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甚至已成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阻力。河南省虽地处平原,耕种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但人均水平较低,农业科技化程度较低,未形成成熟的规模化经营体系,资源利用率不高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河南省传统农业中普遍存在这生态环境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矛盾尖锐的问题。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使得对农业的投入非常有限,而只能依靠传统的化肥、农药,这就会造成土壤贫瘠,农田动植物生存环境遭受破坏,农村水资源遭受污染。以及仍然普遍存在农田秸秆焚烧,农村生活垃圾乱堆砌分类不合理,生活废水随意乱排,土地的违规开垦,滥砍滥伐等问题,都是农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常见因素,除此以外,农民自身环保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实质,只顾追求眼前或自身利益,而忽略了保护好环境对自身的意义。2、传统畜禽养殖业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农村畜禽养殖,由于大都是小规模经营,各方面投入尤其是资金、技术的投入非常薄弱,无法搞专业化、规模化的绿色生态养殖。由于畜禽养殖中会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不仅会造成空气的污染,而且还会造成水质的污染,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随着雨水进入水循环系统,进而造成水质的污染,这样一来村民如果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源,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总之,农村呈现出的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折射出的却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本质上还是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措施

如何解决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关系到河南省是否能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这其中当务之急就是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1、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改革力度。绿色发展已经深入人心,老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已经得到不断的发展,包括观光旅游、休闲、“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工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对增加农民的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活跃农村经济具有显著效果,而且实现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有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要实现现代化的经营,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改革就是要破除旧的生产关系,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除障碍。当前,涉及三农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关于农村土地、宅基地、农民等改革措施不仅活跃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且有助于实现农业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传统的小规模分布散、分布广的田地,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村耕种地的改革政策,将土地集中进行种植,大规模的种植方式;又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机器进行集中耕种,采用更加生态绿色的有机肥,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以及畜禽粪便等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建立循环再利用的生态种植体系;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一方面可以使农民的生产工具更加高效节约,另一方面,在保障农作物产量的条件下,可以在农作物生产的源头下功夫,多研发抗病虫害强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农作物对化学农药使用的依赖性。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离不开一支可靠的三农工作队伍,尝试组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专业的农村服务队伍,让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参与,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模式,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将继续深化对农村改革,在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等各领域不断进行构建和完善。顶层设计已经解决了发展的方向问题,有了正确的方向,就要迈起步子向前走,地方政府要深入领会和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方针,同时要结合地方实际切实贯彻和落实相关方针政策,做好统筹规划,合理规划区域发展职能定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引导社会资源向农业农村发展,尤其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资源支持,按照国家2018到2022乡村振兴规划乡镇振兴需要投入7万亿,那么政府应当积极通过适当的行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带动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这样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才会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制定切实的优惠政策,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并主动转变发展思路;探索研究一些可行性强符合实际的农村生态修复工作新思路;另外,“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3]要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一系列的主导措施,逐渐引导农业农村经济向绿色发展的道路转变。3、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人翁,科学处理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离不开农民的主体作用。新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是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更是服务于农民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也是要靠农民去实践的,因此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新模式是服务于农民的,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应广泛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让农民得到新发展模式的实惠,尝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甜头,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农民的创造性。在具体实践中,才能够涌现出一批具有可推广性的能作为示范性的发展模式。其次要培养造就一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农民。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去农村创业,发展生态产业,让大学生做新时代职业农民,同时要建立一套由政府牵头、企业主导、农民为主体的全方位多元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加大对农民自身的培养和教育,培养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让新型的职业农民,在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发挥作用。最后要重视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弘扬文明乡风,让农民不仅实现物质上的小康更应实现精神上的小康。

总之,要按照产业兴盛,经济发展,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的要求,精准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以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乡村经济,带给人民金山银山,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治理环境,还人类一个碧水蓝天,让人们常享绿水青山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刘鹏: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财会学习,2017(6).

[5]李忠民:关于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才智,2015(36).

[6]张首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2).

作者:李明 单位:开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