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策略

时间:2022-07-20 08:35:54

导语: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策略

摘要:动物防疫是社会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动物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肉食品需求,必须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关键词:基层动物防疫;现状与对策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受许多环境因素影响,也面临众多的实际困难,想要提高动物防疫工作质量,相关部门与养殖人员必须提高防疫意识提高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

1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也获得了全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比如缺少健全的防疫制度、缺少新型的检验技术、人才综合素质较低、养殖户对防疫缺少足够的认知等。相关部门与养殖人员应对此提高重视,通过积极采用有效措施进行这类问题的处理,有效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质量与效率,为社会发展营造高效的食品安全卫生保障。

2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防疫意识淡薄

许多养殖户对动物疫病的危害缺少足够的认知,不愿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实施免疫注射,饲养肉鸡、水禽的养殖户错误的认为:肉鸡周期短暂不会发生疾病。散养殖户管理过于粗放,防疫要求较低,不愿意在消毒上投入;一些养殖大户未根据相关程序进行免疫注射,对生物安全管理缺少重视,饲养人员及车辆互相串场,社会闲散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疫情隐患。免疫工作需贯穿在常年的日常性工作中,防疫人员每天在脏、臭、乱的畜禽圈舍中,极易出现厌倦的情绪,出现消极行为,开展免疫工作的操作,使得免疫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防疫质量。

2.2基层防疫缺乏制度化管理保障

基层动物防疫制度是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保障,对制度的严格执行能够规范和约束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行为,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性指导,防止发生工作混乱。而现实是,基层动物管理制度并不健全、执行效率也较低,缺少必要的约束性,致使工作无法高效开展。因为农户对防疫制度的重要性不够重视,没有制度约束,很容易与防疫工作人员意见不统一,进而产生争议和矛盾。工作人员为了防止和农户出现矛盾,通常采用睁只眼闭只眼的模式进行管理,丧失了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上层领导很少到基层工作中去,针对制度的明确落实状况缺少监督监管,致使防疫制度的落实不尽人意。

3优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策略

3.1提高动物防疫意识

现如今,我国现已颁布了《动物防疫法》,可这项法律在实践工作中的明确落实,效果并不显著,其重要原因就是动物防疫工作意识较为薄弱。进一步提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水平,应从防疫观念着手,从管理人员到普通的养殖户,共同创建系统性防疫理念,共同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保卫战”。其他各部门要和防疫工作部门一起建立防疫工作的大局观。基层防疫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属于整体经济社会体系的一部分。所以,提高防疫规范意识,共同创建基层动物防疫制度,直接影响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水平与成功与否。

3.2加强奖惩机制的完善性,提升农户的防疫积极性

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奖惩机制,激发农户的防疫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农户不仅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的开展,而且要自主实施自我检查,有效开展防疫活动。建立处罚条例,针对违反要求的农户开展批评教育,应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到防疫工作中去。对故意与严重制约防疫工作开展的人员可及时取消其动物饲养权利,甚至要给予其各种行政与刑事处罚。基层管理人员应定期展开下乡排查工作,防止一些农户发生私下养殖的状况,应加强基层动物养殖的制度化与公开化,将分散的农户展开同一信息等级,有助于提升养殖效率。

3.3提高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员决定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质量高低的第一要素,防疫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质量,现如今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应采用高效措施提高防疫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可通过招聘吸引高水平人才,也可通过培训与考核提高在岗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满足岗位所需,在人员培训中,应积极展开防疫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成为推进其专业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对防疫人员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增强人才储备建设,解决防疫队伍老龄化的问题、利用推动工作环境的完善优化,为工作的开展提供环境保障,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等。

4结语

虽然当前我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但是相关机构如果能够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才建设等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立军.对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的几点思考[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7):45.

[2]张庆凯.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状及对策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20,41(3):44-45.

作者:李世富 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马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