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全球蔓延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时间:2022-09-05 08:44:48

导语:肺炎全球蔓延对中国贸易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肺炎全球蔓延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摘要: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严重影响了中国外贸发展。疫情初期,中国外贸同期增速锐减,而疫情扩散之后外国政府的系列政策偏向于重商主义,自由贸易规则不断被打破,中国贸易供给端和需求端均受到严重冲击,对中国外贸发展提出更大挑战。对此,中国应逐渐对接国际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贸易伙伴之间的对话合作并通过跨境电商推动贸易长期发展。

关键词:肺炎疫情;对外贸易;贸易规则;重商主义;跨境电商

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冲击了全球生产网络体系,并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强烈影响。截至2020年4月9日,国内累计确诊83249例,国外累计确诊数超过143万例。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国际贸易网络造成巨大冲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由于肺炎病毒全球蔓延严重冲击世界各地生产经营活动,预计2020年世界贸易下降13%-32%。在国际贸易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在疫情蔓延的冲击下会受到什么影响?中国又应该如何脱困自救呢?本文认为,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产生巨大冲击,但同样也带来转型机遇。中国外贸企业应该把握时机,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出口速度,与主要贸易伙伴联合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并通过打造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的质量品牌推进中国对外贸易高品质发展。

疫情爆发前后中国外贸的主要变化

2019年疫情在中国境内爆发之前,中国外贸发展取得新的历史突破。尽管中国外贸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阻碍,但总体而言中国贸易无论规模还是国际市场份额均双双提升。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外贸总额达到31.54万亿人民币,国际市场份额也提升至13.1%。同时,民营企业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外贸第一大主体,其贸易占比高达42.7%。主要贸易伙伴排名略有变化,东盟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和日本则分别列第一位和第四位。自从2019年12月1日首例肺炎患者发病之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迅速发生变化。2020年1月3日,首例境外患者确诊之后,境外开始出现大规模蔓延。2020年1月29日,中国内地31个省份全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自此,中国内地对疫情防控进入攻关阶段,但同时中国企业生产环境和贸易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在疫情不断肆虐的情况下,正逢春节假期的中国境内企业纷纷延迟开工时间。而由于防控疫情蔓延的需要,境外国家生产活动能力均受到严重冲击。尤其在境外疫情不断蔓延且呈现失控趋势之后,对各国生产经营能力更提出新的挑战。从全球货物贸易整体来看,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需求均大幅度萎缩,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同样受到严重冲击。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前两个月受疫情冲击影响,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同比下降17.2%,进口同比下降4%。进出口贸易出现71亿美元赤字,比去年同期减少509.8亿美元。同时,中国与主要对外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也同样出现巨大变动。其中,美国和日本双边贸易冲击影响最为剧烈,降幅分别高达26.5%和23.3%,对欧盟出口则下降17.1%。东盟出口降幅相对较小,仅下降3.6%。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在2020年5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整个4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上升3.5%,进口同比则下降14.2%,出现高达453.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其中,对外增长的主要表现在于东盟和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出口贸易,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的进出口贸易则仍然出现大幅度下降。不仅限于贸易地理区域分布的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也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竞争优势的机电产品和服装产品出口数量明显下降,而纺织品出口则增势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外对疫情需求的纺织品物资增加导致纺织品出口高达2613亿美元,增长5.9%。但实际上,肺炎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并非仅限如此。若仅在中国境内蔓延,则随着中国对疫情管控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全国各地复工复产的不断实行,国内生产能力将会在短期内迅速恢复,并不会对贸易以及经济产生剧烈冲击。对于中国贸易而言,疫情在全球蔓延更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所在。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而与中国贸易密切相关的美国以及欧盟则成为肺炎的重点发病区域。2020年2月4日,国外确诊病例仅为173例,但发展到2020年4月12日,该数字已经突破177万人,规模增长超过1万倍且仍呈现不断扩大发展的趋势。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等中国最重要的发达国家贸易伙伴,则成为此次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在肺炎爆发前期,中国对外贸易缩减的主要原因在于境内生产能力降低,而国外疫情发展之后中国外贸则面临贸易伙伴需求和生产均缩减的局面,因此在国外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之前,中国外贸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均会受到强烈冲击。尽管从4月份的数据来看,短期之内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仍呈现比较好的发展趋势,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完成前期积压的订单,另外则是由于全球疫情爆发对抗疫物资需求量的迅速激增导致。中国率先复产复工之后,必然成为抗疫物资的主要市场提供者,但后续对外贸易的具体表现则需要进行观望,主要取决于国外整体疫情防控情况的发展。

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外贸环境带来的巨大冲击

疫情全球蔓延可作为2020年度全球经济发展领域最大的“黑天鹅”事件。疫情初期,国外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目前疫情迅速在各国泛滥,严重干扰国际经济运行正常秩序。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全球化布局的现代,中国即使作为世界对外贸易发展大国,也很难在疫情泛滥各国经济均受到负面冲击之际独善其身。同时,由于疫情爆发各国纷纷采取不同措施,在限制疫情蔓延的同时,也同样影响了正常国际贸易秩序。(一)疫情下各国贸易限制政策破坏现有国际自由贸易规则。疫情蔓延之后,许多国家针对不同贸易物资纷纷采取不同贸易限制政策,对国际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各国之间贸易限制政策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基于国家经济环境恶化后,试图通过贸易限制短期内恢复国内经济活力的考虑。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预测,2020年全球国际贸易缩水已成为基本事实,2021年贸易能否复苏需视各国疫情防控成效而定。对于多数国家而言,优先保障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和就业水平是本年当务之急,而限制贸易则成为提高国家内需的首要手段。对于单个国家而言,限制贸易政策对短期国内经济复苏作用较为直接,但当各国群体出现限制贸易政策之后,则是对现有自由贸易体系的严重挑战,同样会造成全球国际贸易发展的衰退。对于原本以外贸为主的国家而言,临时性贸易限制政策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在改善经济和就业方面效果甚微。这种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贸易行为不仅在实质上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短期恢复,若长期如此将会导致二战后努力建立的自由贸易秩序毁于一旦。只有多国之间共患难,在共同秩序保障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之间的物资沟通,并进一步实现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其次,基于控制疫情蔓延并保障国内医疗物资的考虑,但种种限制手段往往效果适得其反。疫情蔓延初期,各国贸易封锁的主要对象为医疗产品,部分国家甚至出现压缩或者控制医疗物资出口甚至截留医疗物资的情况。这种临时性保护政策在短期破坏医疗物资正常输送链条,导致医疗物资不能满足各国防疫基本需要,对疫情严重的国家人民生命安全提出挑战。从长期来看,上述临时性保护政策则是现有自由贸易秩序的倒退,破坏现有自由贸易规则,是对现有自由贸易制度和国家之间贸易规则的挑战。甚至部分国家出于政治或者其他目的,针对医疗物资进出口设置严格壁垒,一方面国内医疗物资匮乏需求大,另一方面则继续推进歧视性贸易壁垒政策限制外来医疗物资输入,既不利于阻止疫情蔓延挽救生命,也同样不利于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目前中国医疗物资出口时实际上也遇到多种保护贸易政策的障碍,实际上对疫情蔓延背景下恢复全球的生产能力是一种不利的行为。最后,部分国家甚至利用疫情期间的贸易封锁行为,变相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各种经济手段甚至政治手段,限制竞争对手的正常生产活动,通过临时的打压性政策打击竞争对手。但总体来看,这种行为最后必然得不偿失。上述贸易限制政策从国际角度来看,是对目前全球产业生产格局和现有贸易体系的破坏和挑战。从长期来看,若上述重商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继续放大,甚至会对现有国际贸易组织和运行体系产生负面冲击。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尼布莱特(RobinNiblett)所言,此次疫情可能成为“全球化的终点”。(二)全球出口贸易供给端遭到严重冲击。国际产业链已经成为现阶段国际主要产品最重要的生产模式。很难想象,某一国家能够建立包括从原材料、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组装、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在内的全产业生产链条。国际分工是现阶段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最核心的生产方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零部件工厂通过国际产业链条为最终品提供必要支持。从目前国际经济和贸易分工来看,基本形成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首,为国际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同时提供巨大消费市场;以及以中国和东亚各国以装配制造为主,处于生产价值链条下端的分配模式。美国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消费能力以及为贸易提供的国际货币支持和金融支付国际金融体系,欧盟强大的技术研发、贸易消费和生产制造能力,以及东亚以装配制造为主的零部件生产组装能力,成为现有制造业最明显的分工模式,但这种高效的分工组合在疫情蔓延的情况下遭受到严重挑战。从现在疫情发展情况来看,除中国、日本和韩国暂时对疫情已经基本进行有效防控之外,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国家仍处于疫情蔓延高发阶段。尽管中国各地均已经复工复产,但能否在长期保持良好的生产状态,仍取决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在抗疫方面取得的成效。以中国制造业生产为例,尽管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已经建立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但仍属于国际生产价值链中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产品生产均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合,而某一环节缺位必然导致整个产品生产发生中断。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均为中国制造品中间品和资本品的主要提供者,若疫情进一步发展导致上述国家生产中断,则中国产品生产也同样面临停产。从控制疫情发展的角度,现有生产模式也同样对医疗防疫产品生产能力提出挑战。中国复工复产能极大提高全球相关物资的生产能力,但全球生产链和贸易链断裂同样影响医疗物资的生产,并限制全球抗疫能力。(三)全球进口贸易总体需求能力下滑。全球经济短期衰退已不可避免,疫情全球蔓延严重损害各国消费能力,同样影响进口品的购买力。根据英国经济机构的研究,疫情爆发之后英国申请救济金人数出现显著增长。尽管如英国已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居民正常生活水平,但各种政策很难覆盖所有群体。例如,对已有工作者提供相应工资补偿,但对原本失业或者以灵活性收入为主的自由职业者则很难在政策中收益。同样,临时性补贴措施也仅能在短期之内保证市场需求。从目前疫情全球蔓延趋势看,世界最大的市场需求者美国和欧盟已经成为现阶段疫情发展的重点区域。无论从国内需求角度还是疫情期间采取的临时性禁运措施来看,全球国际贸易需求都会出现明显下滑,同样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需求。总体而言,全球国家贸易在疫情蔓延中受到严重冲击,各国作为贸易品的生产者和需求者均面临类似问题。短期内各国难以寻找新的进口替代产品或者替代进口地,长期疫情若对产业链条上游产生冲击,则会进一步影响国际贸易产品供给能力,对处于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核心区域的中国而言则更是沉重打击。

疫情蔓延下推进中国外贸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未来还需看全球总体疫情控制情况。近期中国境内境外输入病例明显增多,在进一步提高国内防控成本的同时也不利于全面复产复工。当然,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疫情发展同样影响中国未来贸易发展走向。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中国对外贸易环境面临巨大挑战,国际贸易环境恶化、重商主义抬头、歧视性贸易政策以及双边贸易纠纷频发,均不利于中国未来贸易的发展。当然,疫情蔓延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例如,疫情期间世界各国对医疗防疫物资的巨大需求。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显示,中国是全世界医用口罩和防护服最大出口国,占世界总出口的比例高达46%和49.3%。中国率先复工意味着能够迅速占领医用防疫品贸易市场,在为世界防疫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为国内产业复苏提供市场支持。但近期中国医疗产品出口遇到的政策性障碍,也同样提示中国未来贸易政策制定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标,进一步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以美国限制进口中国医疗产品为例,其原因在于中国产品标准与美国医疗技术标准不一致。尽管经过协调后,中国防疫物资进入美国市场,但由于技术标准相互不对标而产生过多的时间和政策成本限制了产品的出口。尽管中国许多产品均符合ISO系列标准或者欧盟标准,但在标准对接方面往往产生过多的成本限制产品出口。同时,国内生产标准与国际不一致或者落后于国际标准,也是限制产品出口的重要原因。若能做好国内外标准对接工作,则能够减少许多出口障碍。另外,中国则应该同时做好产品生产标准的管理和推进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把握好生产流程关的同时,通过对标准的严格掌控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标准的信任程度,进而接受中国标准,实现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的对接。当然,若能将中国标准制定与实施均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进而可能推进中国标准演进为国际标准,则掌握国际标准话语权之后更有利于中国商品的对外输出。(二)严把产品质量关,打造优质产品的中国品牌。总理强调中国制造需具备工匠精神,其本质在于用精益求精的制造精神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量演进,也是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得以实现的具体表现。但疫情期间产品出口遭遇的某些问题,同样揭示中国目前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产量速度与产品质量不能兼顾的情况。稳定的高品质产品是获得国际竞争力的优先保障,合格甚至超过需求者预期质量的产品才能更快被其他国家消费者接受,实现产品对外输出。同时,只有高品质产品才更可能在国际营销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中国品牌。具有品牌效应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在国际市场上大规模出口。中国制造现在的最大问题在于部分生产厂商过于急功近利,试图对产品质量蒙混过关获得短期收益。但从长期来看则得不偿失,损害了消费者对该出口商甚至整个中国出口产品的信任度。邻国日本即通过务求尽善尽美的加工精神发展为制造强国,而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也必须通过工匠精神打造优质中国产品,树立中国质量品牌,保持中国出口的持续竞争力。(三)加强各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交流,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疫情对贸易合作提出许多挑战,但在现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生产的基础之上,各国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经济复苏。尽管目前出现许多制造业返流或者外商撤资等逆全球化现象,但从长期来看,缺乏效率的生产模式必然不会长久。因此,为尽快消除疫情给贸易伙伴双方造成的更多障碍,需要通过更多对话和协调合作,及时沟通双边贸易需求和供给信息。必要时需合作接触不必要管制,以合作促进产业链流畅运转和贸易的有序发展。贸易伙伴国在特殊时期的相互信任实际上是维持自身经济稳定,并能够迅速实现国际市场经济复苏的重要保证。而国家之间的信任则建立在国家之间相互交流、高层互动和协调沟通基础之上。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后,出现许多不利于中国的特殊言论,也同时出现许多国家开始实施保护贸易的发展趋势,均不利于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可能短期之内这种保守的贸易政策对促进自身发展方面有所作用,但长期来看,必然损害国际产业链条的连贯性,限制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应该将此次疫情从危机转化为机遇,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以及自贸区建设,共克时艰并打造更牢固的长效合作平台,进一步加速全球贸易体系的自由化建设。(四)以跨境电商为主培育新业态贸易模式,努力搭建境内国际电商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电商营销模式,在营销模式创新、产品推广和库存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鼓励传统贸易企业通过智能推送、信息宣传等方式加强国外宣传水平,支持贸易企业在主要贸易伙伴地区建立高质量海外仓,进一步完善国际营销网络。通过投资并购、资助搭建等形式,积极推进国际电商平台建设,并打造成熟高效的配套物流服务,带动周边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健康发展。跨境电商模式对于贸易而言,能够最大限度节省运营成本,也更有利于疫情期间及之后的产品推介服务。对于中国而言,跨境电商服务发展在全世界也基本处于前沿状态,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知名跨境电商已经在全世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应该以现有跨境电商资源为基础,在主要贸易伙伴国家迅速进行推广,完善电商营销网络建设。同时,努力发掘更具跨境电商发展潜力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手段,积极拓展新的电商贸易伙伴。无论在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跨境电商这种新型贸易模式均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对恢复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国兵.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纾解举措[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4-14:1-6.

2.王铁山,张青.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济纵横,2020(3):23-29

3.石小娟.病毒疫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J].天津法学,2020,36(1):11-15

4.沈国兵.“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和就业的冲击及纾困举措[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27(2):16-25

5.曲维玺,崔艳新,马林静,赵新泉.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与对策[J].国际贸易,2019(12):4-11

作者: 单位: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