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地理“一带一路”产生和前景分析
时间:2022-07-10 11:22:45
导语:贸易地理“一带一路”产生和前景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一带一路”的内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依托中国和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以和平发展为口号,打造一个新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地缘关系: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包括陆上邻国14个,海上邻国6个。国土辽阔,邻国众多,除朝鲜外,都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良好的地缘优势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了地理之便。此外,1.8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这既是中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开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空间基础。中国从陆路可达西欧、中亚、西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等,海路可达全球各沿海国家。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发展边境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发挥重要作用。无论山水相连,还是一衣带水,这片陆地和海域将中国和众多邻邦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资源开发到环境治理,从文化交流到国际贸易,从经济增长到政治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远亲不如近邻”,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三、文化渊源:古丝绸之路的复兴
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这条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终点为罗马,全长6440公里,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曾经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如今,“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为沿线各国和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不单是商品往来,还有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利用以及金融融资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古丝绸之路是成功的,而新的丝绸之路将会背负更大的使命实现其历史意义。
四、经济角度:区域特色和经济发展
(一)东亚。韩国,与中国有地理文化上的紧密联系,有着相似的气候环境、生活习惯和人文理念,发展贸易有着天然优势。贸易往来由来已久,且劳动力要素、市场结构和消费者偏好有着较大的相似性。同时两国经济和技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利于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因此,中韩贸易额是占所有“一带一路”国家的首位,中国也是韩国进出口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自中国进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附件、锅炉和机械类及其零附件以及钢铁,2016年进口额为288.5亿美元、110.0亿美元和65.1亿美元,占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33.2%、12.6%和7.5%。蒙古国与中国接壤,为内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贸易结构单一。出口商品主要是农畜产品和矿产品,进口主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和食品。但是中蒙有着强大的地缘联系,在较为完善的蒙古市场上中国主力产品如机电、零部件、电子设备、服装等将会占有优势。东南亚:东盟十国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文莱和菲律宾及东帝汶。东盟十国中既有我们山水相连的邻邦,又有隔海相望的友国,是最大的华侨聚集地,其中新加坡华人占比超过3/4,华人华侨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很多领域和中国一脉相承,这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往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自然地理角度,东南亚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意义重大。东南亚属于热带气候,经济作物有橡胶、烟草和热带水果等。中国与东南亚11国资源互补性强。从发展角度,除新加坡外均为中低收入国家,主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这一点和当今中国也有相似之处,但东南亚国家为从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化迈进,中国是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相互需求度较大、依存度较小,发展的诉求大于一体化制度建设的需求,因此更强调在相似产品的生产和分工中,通过扩大市场、专业化分工,获得规模效益,各个国家能够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并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此外,中国和东盟互为对方第一和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一直是中国走出去战略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地之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优先地区,“一带一路”将会带动更多的中资企业参与东盟的基础设施、铁路、港口建设等大型项目中。(二)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五国与中国边疆联系紧密,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当地人民与邻邦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不仅仅能够带动边境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维护边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此外,中亚五国矿场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储备较多,工业部门以采矿业为主。中亚五国和中国经济部门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对于综合发展的中国来说,资源矿藏是发展的基础和来源;对于中亚五国来说,中国40年来的发展经验和技术支持又是其全面发展经济、建立健全工业部门的有效保障。(三)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和不丹。南亚8国中,除印度发展速度较快外,其余7国都是传统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其中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南亚人口分布较为密集,经济以手工业农牧业为主,出口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国际贸易欠发达。虽然南亚国家工业起步晚,但是由于劳动力充足,发展潜力巨大。在资源、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较大的开发空间。此外,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印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发展迅速,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这也是需要借鉴和关注的地方。(四)西亚和北非。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塞浦路斯、埃及和摩洛哥。西亚北非地处三洲两洋之间,交通战略位置突出,它既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也是联系东西方文化文明的纽带。由于历史与宗教的缘故,这块土地上动乱不断。能源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而石油的稳定供给决定了整个世界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西亚与北非丰富的石油资源可谓当今经济的命脉。虽然中国与西亚北非诸国之间贸易占比不高,但是依然有充分的合作空间。(五)独联体。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位于东欧平原,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充足。独联体国家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长期以来,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国家与中国保持着良好关系,中国是独联体国家内部之外最大的贸易伙伴,截至2016年,中国已经连续七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主要向独联体国家出口服装鞋类、电话机钢材以及蔬菜等,从独联体国家进口原油、原木、纸浆、肥料以及矿产资源等。双方贸易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所以应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六)中东欧。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中东欧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这里国家和民族众多,国家经济部门以工商业为主,与中国以大规模标准化的制造产品出口不同,中东欧商品出口以量小品类多元化为主。自中欧班列开通以来,双方交易额不断增加,形成较为稳定的货物贸易增长。(七)非洲、大洋洲和美洲。埃色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南非,新西兰,巴拿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虽然现在还很难从地理角度分析以上国家与“一带一路”的联系与前景,但是我们相信“一带一路”是顺应历史发展的。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参与国家不断增加(目前官网为73个),发展态势良好。“一带一路”是以和平发展为主题提出的一个更加积极的合作倡议,以“共商、共享、共建”为原则,以推动经济合作为目的,为多边体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现状与前瞻》.郭晓合.《人民论坛•学术前沿》10月上
[2]《“一带一路”地理教学改革初探》覃照素,陶旺兰,韦善豪等
作者:张坤 单位:青岛大学
- 上一篇:“一带一路”外语教师发展路径探析
- 下一篇: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