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趋势角度下的中国贸易论文
时间:2022-09-23 09:12:14
导语:变动趋势角度下的中国贸易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趋势
造成上述趋势的原因有: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增长,不断地提高了高新技术产品的管理经验,增加了高新技术产品的资本以及大型设备等产品的需求。同时,在中国国民收入不断的提高下,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也在不断地增加,提高了中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在国家市场上一些高新技术产品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如:船舶的进口价格从2000年到2008年,上涨了219.74%,而自动化数据处理翻了164.67倍。由此可见,中国出口的工业制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在出口价格指数不断改善的条件下,在中国对进口商品需求增强的背景下,由于提高的幅度没有进口价格指数大,中国贸易产品附加值一直处于国际分工低价值的链端。同时,一些出口商品还存在着恶性低价竞销的现象,导致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不断地恶化。如:在丝绸的出口上,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降价幅度是84%,而在大葱的出口上,中国对日本的价格降低幅度是62%。在恶性价格贸易竞争中,不但丧失了应用的贸易利益,还加重恶化了贸易环境,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其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从1981年到1998年,由105.6上升到了123.1,是在波动中上升的;从1999年到2008年,由118.9下降到了87.7,在这段时间中,中国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是在波动中下降的。
1981年到1998年,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了19.87%,同期进口价格指数下降了31.26%,而从1999年到2008年,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恶化,进出口几个指数都有所上升,各上涨了204.2%和312.7%。由于恶意低价竞争,导致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没有定价权。如:中国在世界上是钨生产和出口最大的国家。但是,由于滥挖滥采和恶性循环竞争,使中国失去了钨定价的话语权。在波动中,中国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只在1984年和1985年之间有反弹,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从1981年到2003年,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价格指数波动幅度不大,进口价格指数却在增加,而到了2003年以后,攀升的幅度不断地加快。但是,出口价格上升幅度是56.84%,而进口价格指数的曲线上升幅度是119.38%,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很大。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随着中国经济和国民收入不断的提高,在国家市场上,一些高新技术产品一直处于垄断地位,提高了中国对一些先进管理经验、资本以及大型设备的需求,导致中国对这些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在中国一些进口商品中,一些自动化数据处理的进口价格提高了164.67%,而船舶的进口价格提高了219.74%。第二,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中国提高了社会总体福利,提高了国外奢侈品的进口价格。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增加了中国对耐消品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进口商品提高了进口价格。第三,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加深,近些年来,加工贸易已经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但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一直处于国际分工的低价值链端。降低了中国加工和组装产品的贸易附加值,从而导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价格很难得到增加。第四,目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基数还比较低,但是随着中国不断加深对外贸易的程度,大大地提高了国内的劳动生产率,导致了产品单位价值的下降。并且随着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向制造业部门的流入,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向国外子公司出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方法,没有采用国际市场所决定的价格,在公司的内部实施了“价格转移”经营策略,从而中国进口商品价格不断地上涨。另外,随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工业制品具有很大的地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从1981年到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有1.15上升到了17.35,受到工业制品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影响很大,如图5所示(戴勇等,2007)。
(二)中国收入贸易条件变动趋势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收入贸易条件在1981年到2008年期间,收入贸易条件从11.8上升到175.3,是在波动中呈上升的趋势,其中2004年和2008年是下降的趋势,如图6所示。而通过出口数量的扩张,中国改善了收入贸易条件,从1981年到2004年,收入贸易指数上涨了16倍,属于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从表面上看,中国收入贸易条件获得了贸易利益,得到了改善,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在中国总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份额的比重不断的增加,对中国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1991年的时候,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份额17%,而到了2008年的时候,就增加到了55%,已占总出口额的一半。其次,一般情况下,外商投资的形式是加工贸易,在中国贸易方式中占主导地位,使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受到了限制。同时,一部分跨国公司是由于“价格转移”设立的,实施的是公司内部的转移价格策略,直接导致中国进口价格的虚高。在存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情况下,作为贸易利益的一个绝对量的衡量,收入贸易条件很难真实地反映中国贸易利益的变动。
(三)中国工业制成品要素贸易条件变动趋势
首先,一个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是由贸易利益的分配情况决定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具有主导地位,从1981年到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从1.15飙升到了17.35。在中国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下,随着劳动生产率指数不断的增加,提升了工业制成品的单要素贸易条件。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指数从1981年到2008年上涨了23倍,而工业制成品的单要素贸易条件也上涨了8倍。中国工业劳动力在2008年时,创造了1299112亿元的财富。但是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瓶颈是:劳动力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源、设备和技术的投资,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中国的劳动力要素比较丰富、廉价。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虽然缓解了中国就业的压力,在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也使中国企业失去了对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率的能力,造成了中国经济严重的劳动力要素依赖症。另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9年)的数据显示,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在跟风和模仿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些技术密集型企业缺乏发展和生存的空间。中国对美国的双要素贸易条件从1987年到2002年,涨幅达到了204.18%,从38.3上升到了116.5,双要素贸易条件在不断地上升改善,如图7所示。对日本也是如此,从1987年到2002年,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虽然缓解了中国就业的压力。但是也使中国企业失去了对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率的能力,造成了中国经济严重的劳动力要素依赖症。其次,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各不相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9年)的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改善对美国双要素贸易的条件。从1987年到2002年,由38.3增长到了116.5,涨幅达到了204.18%,而对日本的双要素贸易条件从1987年到2002年,由44.6上升到了119.6,涨幅达到了168.16%。从这些数据上看,中国改善了对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的双要素贸易条件,如图8所示。
二、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在几种不同涵义的贸易条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因此,在此本文仅对价格贸易条件变动影像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在国际市场中,由于贸易大国也是商品价格的制定者,进出口价格指数会受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导致进出口商品的供求结构发生的变化,增加了出口产品的国内供给数量。同时,在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的共同作用下,生产要素的增长会导致生产要素的成本降低,从而使贸易条件下降。其次,从技术方面上来说,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分为中性技术、资本节约型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价格贸易条件的计算方法是。价格贸易条件会因为进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的改变而变动。由此可见,当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工业制成品占了主导地位,从而,价格贸易条件会受到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另外,发展中国家的农矿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小,会导致出口价格难以上涨。但是由于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受到类型和国际分工低价值链端影响,价格贸易条件受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这些外商企业按照东道国相关的政策、法规,外商投资在东道国利用现汇、技术等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会对价格贸易条件产生以下几点影响:
第一,FDI的“工资外溢”效应。
一般情况下,外资公司的薪金都要比东道国当地的工资高,会影响该地区的流动和劳动力市场。而FDI的集中投入,更增加了工资水平的提高幅度,如中国的制造业和卫生体育等,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直接提高了相关产品的劳动成本,从而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而从供给角度上来看,供给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从而使FDI的“工资外溢”效应影响到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
第二,在FDI中,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贸易方式主要采用来料加工贸易,产品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主要依靠进口。
加工好后再销往世界各地。首先,外资企业投入垄断性质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价格很难下降。其次,进口的原材料价格受到了出口国的垄断控制,因此,价格也很难降下来。另外,很多跨国公司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战略下,采用减少税负、转移资金和利润以及逃避风险和管制等“内部转移价格”策略,使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严重恶化。
第三,FDI的部门流向。
中国是供给曲线向外移动的,从而造成了国家市场均衡价格的下降,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如果FDI流入中国进口部门,增加了竞争部门的产出。从而随着需求曲线向内移动,使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第四,汇率的影响。汇率是调节一国贸易收支的手段,汇率的变动会引起以本币或者外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比价的变动。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外币会下降。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1981-2008年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由于进口价格大幅度提高以及中国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总体趋于恶化。但是,由于出口数量大幅增加超过了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使中国的收入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同时由于中国劳动生产率基数低,使中国要素贸易条件也得到了改善。由此可见,在1981年到2008年期间,虽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价格贸易条件总体趋于恶化。
作者:吕继东单位: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
- 上一篇:广播电视气象预警传播工作方案
- 下一篇:文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