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贸易外汇监管变革思考
时间:2022-08-24 11:04:15
导语:货物贸易外汇监管变革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外汇管理领域改革进程中的重头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工作中,新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操作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深入考量,从而为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理清思路,为积极应对改革工作提供方略。
一、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与实践运用的灵活性问题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是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机制的根本性变革,体现了“五个转变”的主旨要求,是适应市场经济和贸易便利化的有效手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经反复酝酿和深入探索,经试点地区的实践检验和不断修正,目前管理思路和手段以及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几近新鲜出炉。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从企业名录登记、贸易外汇收支审核、非现场和现场核查、企业报告和数据分析、企业分类和处置等层层递进地建立了包括机构准入、真实性审核、事后监管、分类管理、惩戒手段在内的一套便利化和有效性兼顾的管理体系。可以预见,新的政策制度将促进外汇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化。新的管理制度富涵了新的管理特征,即突出主流、抓大放小、适度宽松、富有弹性。这一改革方向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手段的转型会形成阶段性的管理空白,宽松而富有弹性的管理机制会留下一定的余地。为此,各级外汇局特别是基层外汇局,不能像过去逐笔核销模式下简单机械地应对工作,而应在严格执行新政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凭借贴近业务的优势,采取灵活而富有实效的措施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譬如:以签署确认书为契机,对存量进出口企业进行彻底清理,剔除冗余企业,为目前的企业名单“瘦身”;构建切合各自实际的内控体系,建立定期及突出和特殊情况综合分析机制,预判和研判形势,主动抑制不利苗头和倾向,在总量监管中把握和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探索更加符合地区实际的监管指标和阈值,从表象中摸索本质,锻炼从众多的企业中识别异常情况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之,新制度下的管理工作要求我们不能囤居固守,而应开拓创新,不断积累有效的做法和管理经验。
二、制度规范的普遍性与区域特质的差异性问题
随着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及其结算方式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特别是日新月异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不断推进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使得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必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遵从制度规范普遍性的同时,必须兼顾贸易和结算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此外,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边境地区与内陆地区,其贸易和结算特征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个别现象和特殊业务是一般性法规所无法面面俱到、详尽涵盖的。例如边境贸易。在边境口岸地区,边贸企业的对外贸易方式有一般贸易、小额贸易、旅游贸易、易货贸易等,结算方式有本外币汇款、信用卡、现金、记账、对打等,这些贸易和结算方式的交叉运用,会派生出多种多样的业务种类,套用一般性的指标监测是难以做到关联数据相匹配的。因此在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下,有必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研究探索一套适应边境贸易和结算特点的管理方法。另如转口贸易、贸易信贷、海外代付等业务,都需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或调整监测指标和阈值、或采取其他定量和定性监测分析方法,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三、指标筛查的适用性与经验判断的必要性问题
数理指标的科学运用在改革后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贸易和结算方式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使得再完美的指标设计也难以对业务的合规性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无论是总量差额、总量差额率,还是资金货物比、贸易信贷余额比,抑或是这些指标的组合运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双重的,企业既应保持外汇收支与进出口量的一致性,也应保持贸易和外汇收支质的真实性,而数量型指标是难以对交易真实性准确鉴定的。况且,企业为应对外汇管理部门的监管要求,有可能人为地调整数量,进而达到美化指标比率的目的,如虚假申报贸易信贷等。因此,指标分析法的管理手段必须配合其他辅助手段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综合分析和经验判断。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若将外汇局比作医院,企业比作患者,数量型指标是通过测定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来判断其是否患病,而这些指标正常的未必就是健康的。而综合分析和经验判断就是通过追查其家族病历、个人习性、行为举止等另辟蹊径,寻求诊病的新方法。实践证明,一些“带病企业”总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某些行为和特征,如果结合宏观和微观形势,对企业的贸易特点、经营行为、交易对手、结算方式、资金流向等作深层次分析,有可能发现企业违规行为的蛛丝马迹,而这些企业是应纳入外汇局重点监管视眼的。
四、管理手段的有效性与人员结构的适应性问题
制度的实施需要人来完成,制度的有效性依附于人的因素。这次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是对延续二十年来核销制度的深层次变革。新的管理手段对人员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理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敏锐性和较强的判断力,这正是目前核销人员队伍普遍缺乏的基本素质,多年形成的人员结构和惯性思维与极具挑战的新的管理手段形成了明显的差距。为保障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和管理效果,目前迫切需要造就一批适应需要的外汇管理职工队伍,即加快推进人员转型。为此,在今后一个时期,提高人员素质、加快推进人员转型的任务迫切而艰巨。从目前起,各级外汇局特别是非试点地区外汇局应积极掀起政策法规和业务操作规程的学习高潮,加强业务培训,及早调整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尽快培养业务人员的数理知识和分析能力等必具的技能。此外,各级外汇局还须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促进金融机构和广大进出口企业尽快掌握和适应新的管理政策,为制度的实施奠定外部基础。
五、对外贸易的便利性与管理效果的有效性问题
总量核查、主体监管的方式替代逐笔核销、行为监管后,相应的制度法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如果企业在总量核查发生不匹配时,仍需进一步对其开展逐笔核对排查,找出造成总量不匹配的具体业务,对排查出的具体业务如存在违规问题,是必须作出相应处置甚至是处罚的。因此,即使改革后,法规仍需明确具体的政策规定和处置标准。但目前的《指引》和《实施细则》缺乏的就是这些具体详尽的规定,这有可能造成在具体工作中缺乏相应制度规定依据的现象。再一个问题是,政策法规调整后,外汇局的监管关口进一步后移,进出口企业的贸易及外汇收支发生在前,外汇局的总量监管在后,后置的管理手段有可能给企业造成管理宽松的错误理解而发生大量的无意识违规问题,因此,对进出口企业的事先培训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上一篇:城建局质量管理工作意见
- 下一篇:建委资产清查指导方案